盘和林:经济虚实之争再起狼烟,董明珠们在呼吁什么?
作者:盘和林
关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回应称,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它也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我觉得这个原则是不能变的,政府在制定政策措施当中,也要始终坚持和贯彻这个原则。
张勇回应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大背景是,以千亿制造业企业家董明珠、宗庆后、杨元庆等为代表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今年的两会上,呼吁“实体经济是富民强国之本”,并认为虚拟经济冲击到实体经济,显然马化腾等互联网企业家则持不同看法。实际上,去年以来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产生了激励的争论,孰是孰非,各执一词。而两会无疑是企业家们集中建言献策、甚至争取行业利益的一个最佳场所,于是经济虚实之争再起狼烟。
笔者认为,争论双方的企业家并非不知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道理,之所以产生激烈的争论,根本原因是在互联网化过程中,我国从宏观层面如互联网垄断及恶性竞争、企业微观层面如企业自身互联网化能力等,都出现了“IT生存率悖论”现象,即虽然企业在IT方面(互联网化)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然而从生产率的角度看,收效甚微甚至下降。毫无疑问,真正化解经济虚实之争必须从化解“IT生产力悖论”入手。
去年至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辩成为中国经济一大争论焦点,对垒的双方企业家可谓是豪华“明星”阵营,实体经济一方有大名鼎鼎的宗庆后、董明珠等,虚拟经济一方则是赫赫有名的马云等。实体经济企业家和虚拟经济大佬们相互“鄙视”、“对掐”,貌似到了互不相容的地步。
实际上,董明珠们以“犯罪”等激烈措辞对“虚拟经济”发动“猛烈攻势”,并不意味着她们拒绝拥抱互联网化,董明珠曾先后与马云、刘强东联手推动格力电商化。正如宗庆后在此次两会上说的那样,他和互联网并不对立,而且与马云关系也挺好。“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能够帮助实体经济发展,但做的不好,对实体经济伤害也比较大。”这才是董明珠们、宗庆后们真正呼吁关注的地方,也是经济虚实之争的本质问题所在。
经济理论上认为,IT等互联网化本来是无可争议提升生产力的,但为什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反而生产力下降即出现“IT生产力悖论”现象呢?从宏观层面来说,IT基础设施差、教育落后、经济模式没有实现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中观层面则是行业信息化集中度不足;微观层面则是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缺乏互联网化能力。
显然,我国经济出现某种“IT生存率悖论”现象并不是传统理论上的这些原因。而是在我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垄断势力如互联网BAT独角兽企业,即百度公司(Baidu)、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腾讯公司(Tencent)三大互联网企业,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社会公权力组织”,获得了搜索等“信息控制权”,并以这种权力来换取企业的商业利益。
又例如,京东等互联网电商平台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实体经济利润为代价的,甚至是不顾实体经济死活的垄断竞争、恶性竞争,利用互联网便利带来的垄断势力,几乎将实体经济逼到了零利润甚至亏损的边界,这是不可持续的畸形发展,有时还不能带来消费者利益等社会利益最大化,如为假冒低质产品提供了便利渠道。这才是实体经济忧虑虚拟经济的关键症结之所在。毫无疑问,这有害于整体经济健康运行的,必须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的。
政府是市场公平的“守夜人”,平衡并协调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之间良性互动发展是公共政策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并不是要政府直接行政管制的手段来“计划”,更多要以反垄断、反恶性竞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等发挥政府“守夜人”角色入手。这也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维护市场公平秩序的通行惯例。
就互联网等虚拟经济企业而言,特别是BAT需加强“共赢”的商业伦理道德,自觉避免滥用垄断优势等挤压实体经济生存空间,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切莫“唇亡齿寒”。
就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企业而言,对互联网化一味地艾艾怨怨也是不明智的,毕竟企业是一场品质、价值体验的竞争长跑。只有发扬“工匠精神”,内部从管理、创新等挖掘利润空间,外部拥抱互联网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我们要看到,即便是“叫喊得最凶”的格力、娃哈哈近年来虽然面临虚拟经济的挑战,但还是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与利润。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