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严:以人民为中心的宏观调控
作者:顾严
曾经被贴上“强刺激”标签的宏观调控,近年来越来越透着浓厚的人情味儿。
本届政府履职以来,一直在强调区间调控。这个区间的下限是就业,而就业正是民生之本。在3月6日以“经济社会发展与宏观调控”为主题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在总结去年工作的时候,重点列举了促进就业和脱贫攻坚的成绩;在解读今年发展目标的时候,首先也是从就业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在回答关于价格改革、去产能、双创、民间投资等问题时,又强调了基本民生保障、职工安置、创业带动就业、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过去显得有点儿高大上的综合经济部门,更加接地气儿了。
实际上,早在2009年,总结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时,就曾经把坚持惠民生的取向,作为宏观调控的一条宝贵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抽象的、玄奥的”,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宏观调控,正在全方位贯彻这一思想。
从调控的目标来看,经济增长、就业充分、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考量中,就业方面的分量越来越重。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和居民收入增长等民生指标,列为主要的预期目标。而且,如前所述,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是以就业的增加为下限。另外,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定量目标,也内生了民生方面的考虑。
从调控的方式来看,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调动。宏观调控被纳入到政府职能转变的大方略,实现了全方位的创新和提升。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放管服”改革,减少了政府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增加了市场和社会力量的自主选择权,劳动者、企业家、消费者拥有了更广阔的作为空间。
宏观调控所运用的具体政策,也都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
财政政策从投入角度看,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增幅连续多年超过GDP增长率。从收入角度看,不断减税清费,推进“营改增”,治理乱收费,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进而促进了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
货币政策采取了“定向宽松”的策略,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等操作,力求更多地向实体经济“输血”,并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投资政策推出了健康养老服务重大工程包,涵盖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共15个专项已全部开工。从2014年9月到2016年底,累计完成投资4600多亿元。健康养老成为与能源、水利、交通、制造业等传统“大块头”相并列的重要投资领域。
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围绕事关民生幸福的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六大重点,着力提升服务品质,大幅增加服务供给,锐意创新供给方式,不断满足老百姓的新消费需求。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手机APP等移动互联网应用,也被引入宏观调控——动态搜集信息,广泛征求意见,及时发布政策,合理引导预期……
西汉典籍《淮南子》中有名句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作为治国理政重要手段的宏观调控,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又是迈向伟大复兴时代的光荣使命。
顾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