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拉夫•普略特纳尔:中国走向质量更高、更好的发展
作者:欧拉夫•普略特纳尔
中国一如既往地坚定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坚定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国必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都吸引着世人的关注。而让我感兴趣的一个新闻是,中国太原钢铁集团不久前宣布,太钢已具备圆珠笔“笔尖钢”批量生产能力,未来两年将有望完全满足国内市场,替代进口。中国市场终于实现了生产圆珠笔芯滚珠的“零突破”。
太钢的案例,也可看作是目前在中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从数据上看,这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已经告别了两位数增长阶段。2016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6.7%,但在绝对数值上仍是世界上经济增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一个简单的数字比较就是,去年中国的GDP增长绝对值是奥地利GDP的近两倍。
不可否认,这种经济增速放缓反映了一场经济革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随着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的逐步消失,中国政府和企业正在寻找新的发展道路,以期带来质量更高、更好的发展。中国政府公布的“十三五”规划中,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是重要内容。“中国制造2025”既是目标,也是未来发展的核心。
在中国制造业转向质量和创新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也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中国在德国的投资一直比较大,并且已经成为德国最大的投资伙伴之一。2012年,山东潍柴动力投资7.38亿欧元,收购了德国首屈一指的叉车制造商凯傲旗下的林德公司。这曾是德国最大的一笔外国投资交易,直到去年另一家中国家电制造商美的集团以创纪录的12亿美元,收购了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的股份。
虽然“走出去”战略使中国有了更多的对外直接投资,但中国制造业要想实现质量和创新的目标,还需要更多的内部驱动力。我接触的很多中国企业高管,都对德国中小企业发展抱有浓厚兴趣,希望学习他们的特点和战略,以及取得成功的诀窍。这些中小企业大多为家族企业,默默无闻,却是“隐形冠军”,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到了世界第一。他们常常拒绝兼并和收购,并将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并不关注短期经济利益,而是乐于营造企业文化传统以赢得员工的忠诚度。正是仰仗这种追求产品高质量与员工高忠诚度的发展战略,德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声誉远扬。我相信,中德两国在这一领域可以相互借鉴。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经济领域。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在西方国家抬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多的人把重振世界经济的希望投向中国。一个多月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成为这次会议的一大亮点。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一如既往地坚定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坚定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国必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者为德国欧洲管理与技术学院(ESMT)执行院长、中国经济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