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宝:刑罚年龄是否降低应着眼普遍性
作者:吴庆宝
近日,北京地铁男子谩骂扫码者,扬州瘦西湖游客踢踹黑天鹅、踩碎天鹅蛋等事件,影响极其恶劣,引起热议。公安机关紧急出动,对相关当事人进行调查和处理。其中,地铁骂人男子因未成年,没有受到实质性拘留处分。扬州游客年龄只有15岁,恐怕大多数网民期待的“严肃”处理也会落空。这不能不让关心此类事件处理的人产生疑问,我们的法律到底能不能有效制裁任何违法者,年龄小一点就可以逃脱法律制裁吗?
对此,我们也做了一些思考和对比分析,总的认为不可搞一刀切。
一是要分析事件的恶劣程度,是不是确实构成对法律的违反。比如,地铁少年骂人,基本属于道德层面问题,应以教育引导为处理基本原则。但是,其抢夺他人手机行为,其实构成抢夺犯罪;其利用列车停车间隙,推搡他人甚至在关车门刹那间将他人推出车厢的行为,是否构成危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犯罪,值得反思。
二是如果被侵害客体为特殊保护对象,则应予严厉处罚。经反复查明,黑天鹅因不属我国特有珍禽,谈不上几级保护动物。若对当事者进行法律制裁,显然缺乏依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事者是冲破阻挡,违反园林管理规定实施的一系列行为,以园林自有规定进行处罚是正当的,至于能否进行治安管理处罚,及至进行更为严厉的处理,则要找到法律依据,并不能随意为之。
三是既要考虑事件的恶性程度,也要考虑我国青少年成长的实际。有观点认为对违法青少年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可以降低,就是不要一味坚持现有法律规定,要考虑青少年违法犯罪有低龄化的倾向,适当降低青少年可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我们认为这是应当研究的问题,具有社会普遍意义,不论结论如何,是否能得到立法部门、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都是十分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青少年的违规违法行为是否应当受到行政乃至刑事处罚,不能以一两个案例为准。我们既不要为个别事件所困扰,感觉似乎天要塌下来而无所适从,同样也不要矫枉过正,似乎不对任何不好的、有违道德法律的行为进行严厉制裁,就会使社会秩序彻底乱套。保留一份清醒,客观分析研究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更多从防范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手段,可能比一味追求严厉制裁打击的社会效果更好。
总之,单位学校家庭要担负起三位一体的管理教育引导责任,构建社会道德规则意识。立法机关和执法部门要践行法律规定,通过典型案例推进法律制定和修改完善,及时调整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作者是北京市法理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