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舟60遥感飞机首飞 自研遥感设备性能强大(图)
【环球网军事-航空报道 】3月9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研制的新舟60遥感飞机在西安阎良机场成功首飞。本次首飞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遥感飞机的相关试飞工作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后续功能性的研发试飞和适航型号合格审定试飞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改进方向。
首飞前一天,机务服务人员对遥感飞机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测保障,并精心进行了首飞科目的组织工作,为遥感飞机的首飞任务做好了万全准备。
9日,机场。新舟60遥感飞机先后进行了1次低速滑行,1次中速滑行,3次高速滑行,状态良好。
10时37分,经过短暂地高速滑行,伴随着发动机的阵阵轰鸣声,遥感飞机迅速离开地面冲上蓝天。经过1小时2分钟的飞行,飞机完成相应的飞行任务科目。11时39分,飞机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并平稳降落,飞机各项状态正常,飞行性能表现良好,首飞任务圆满完成。
新舟60遥感飞机是以新舟60飞机为基础改装设计的航空遥感对地观测特种飞机。飞机加装了先进的机上数据卫星通信系统、机上作业管理系统、高精度稳定平台、位置姿态测量系统等设备,实现了强大的航空遥感信息获取、数据综合处理与管理功能。飞机采用我国自主研制的高性能先进遥感设备。遥感作业时,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选装(或组合配置)不同的遥感设备,以满足执行科学实验和国家航空遥感基础数据获取的任务需要。通过多架飞机配合,可实现多站、多角度同步观测,支持分布式卫星观测技术的发展。中科院将与中国航空工业共同改装两架新舟60飞机。飞机的改装设计、生产与试飞将遵循CAAC相关技术标准,并按照CAAC相关适航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完成后在民航当局申请获取补充型号合格证(STC)。
那么,什么是航空遥感呢?该系统依托中国航空工业的新舟60遥感飞机平台,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将打造属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的“航空遥感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遥感飞机平台,加载先进的光学遥感、微波遥感设备和环境大气专用遥感设备,使其成为开展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有效技术手段,成为提高和发展我国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实验平台,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国家安全的科学数据源,促进我国遥感设备、遥感数据以及遥感应用的产业化。
“航空遥感系统”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飞行性能最好、遥感设备集成度最高、观测效率最高、空中作业时间最长、航程最大、具有在我国大部分领土飞行作业能力的航空遥感系统。
“航空遥感系统”属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公益科技设施,建成后将建立开放共享机制,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基础科技数据与信息等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