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白军芳:《民法典》编纂撑起民众权益“保护伞”
作者:白军芳
审议民法总则,是今年全国人大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民法总则的制定,迈出了民法典编纂的重要一步,必将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推动中国进入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开启法治中国的新征程。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2014年10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谈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厘定了“路线图”。而今民法总则的制定则迈出了民法典编纂的重要一步,开启了法治中国新征程。
民法与其他领域的法律规范一起,支撑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社会中的民法,更是公民生活和商业活动体现出的惯性和规则,其堪为“万法之母”。而民法总则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引领,其“制定更是关乎整个民事立法体系的精神气质”。这是因为,民法总则之于民法的意义,就在于其所确立的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权利等内容,将覆盖民法典分则方方面面,将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
民法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诸如经济合同签订、居民缴纳物业费等等,几乎我们每个人的民事活动都能够在民法中找到依据。而今正在起草制定的民法总则,就将更加清晰地厘定权力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益与私益的关系,能够有效地防范公权力恣意侵犯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可以肯定,民法总则制定和通过,将大幅度提升民事权利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地位。
时移世易,变法宜矣。此次编纂民法典、制定民法总则,是我国改革开放38年,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巨大变化的客观条件下进行的,草案的所有规定大到基本原则的确立、权利的确认,小到一些细微的条文修改,都体现了时代性。比如草案里对个人信息、数据和虚拟财产的规定,在民法上规定要对这方面提供民法上的保护,就是有时代特征的。可见通过法典编纂,无疑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我们要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民法总则的起草制定,就开启了民法典编纂大幕。事实上,编纂民法典就堪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意味着民事权利的保护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开启了法治中国新征程。(西安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