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代表谈远海训练:时有风云训练值班战备三合一
驶向深蓝,那片遥远的海
——来自海军的军队人大代表谈远海实战化训练
本报记者刘化迪
任务推动 实字当头
记 者:近年来,海军部队组织了一些很有影响力的演训演练,3位代表对练兵备战有何感受?
梁 旭:当前,我国海军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安全、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重要任务。我海军航空兵实战化训练越来越体现出以战载训的特点——以战备任务为牵引,实战化训练指向更加明确,如各类战备任务对歼击机的对抗能力、歼轰机和轰炸机的超低空突防能力、舰载直升机的预警反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去年,我们与友军进行了多次对抗性演练。通过这些演练,官兵在对抗中寻找短板弱项,通过固强补弱,能力素质提高了,信心干劲更足了。
前段时间,我东海方向部队多机种、大机群赴某远海海域进行年度训练计划内的例行性演训,与兄弟部队在“岛链”内外展开背靠背对抗。全过程强度大、标准高、对抗实,对部队和指挥机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杜本印:对于以战载训,我们有共同的感受,基础训练必须扎实完整。当前,一些任务海区时有“风云”,部队训练、值班和战备常常三者合一。可以说,以战载训是主动选择,也是形势使然。我军历来有借“敌”练兵的传统,与外军舰艇跟踪与反跟踪、监视与反监视的对抗,增长了官兵的经验、能力和自信。
华 明:去年,我完成联合指挥培训后于8月初返回部队,不到半年时间出海几十天,其他支队领导年度出海时间更长,这在以往是很难做到的。实践证明,我们的官兵、装备都经得住考验。
护卫和平 使命所系
记 者:今天,当我们回望中国海军驶向深蓝的航迹,有哪些收获、经验和启示?
杜本印:这些年,到远海大洋练兵、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远洋出访以及参加中俄海上联演、环太军演等重大活动,我国海军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速。我们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收获:锻炼了一线官兵,人员素质全面提升;水面、水下各型装备、新质作战力量不断发展;实战化演训水平有效提高。
走出去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实现保障精细化和科学化,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我们和昨天的自己比是有进步,但是跟实战化要求和建设大国海军的要求相比还有不足。走出去的过程,同样也是增强互信、加强自信的过程。对外交流互访中,经常有外国海军官兵对我军装备以及精细化管理表示肯定。过去的好传统和如今的新发展,都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华 明:不断走出去,锻炼了部队、开阔了视野、推动了装备建设。记得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之初,有的兄弟部队反映军舰不够用。短短数年间,在装备建设领域,我国海军先进潜艇、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战机等批量列装,增强了远海合作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积极推动了海军建设整体转型。这些,既是适应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迫切需求,也是维护我国海外利益、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现实需要。
梁 旭: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是我国海军走出去的历史契机和重要标志。
自2008年底开始派出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至今,已有25批护航编队为6000多艘中外船舶实施了安全护航,同时还执行了也门撤侨、叙化武海运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护航编队与有关国家开展舰艇互访、联合演练等活动,增进了与有关国家海军的互信和合作,充分展示了我国负责任大国和我军的良好形象。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舰艇指挥员接受了长距离、长时间、高强度任务的锻炼;部队远在万里之外,对指挥机关有效指挥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执行类似撤侨、搜救等人道主义救援行动,进一步提升了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使我们更有底气。
守望梦想 翘首未来
记 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除了装备、训练的进步,在提高海洋意识、海洋安全观方面,我们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梁 旭:关于提高海洋意识,我只有一句话:向蓝水海军转型,是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必然。
杜本印:海军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保护我国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海军官兵讲政治、顾大局,任何时候面对任何情况,首先做好自己,做好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准备。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保护官兵备战打仗的士气、血性、胆气——这些军人特质,养成于平时,表现在战时。
华 明:“虎虎生威、锐不可当”,这是我们支队倡导官兵时刻保持的精神特质。海洋是广阔的,海军官兵应该拥有像海洋般广阔的海洋观。我很幸运,能有幸为我国海军作贡献,这是一份光荣、神圣的使命。
(本报北京3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