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大彧:协商民主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樊大彧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是凭空产生,它既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也离不开中国国内几十年的协商民主实践,它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着力解决国际性民生问题,也肩负着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重任。
昨天上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从3月3日至3月13日,经过全体政协委员真诚协商、务实监督、深入议政,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相关报道见A3版)
会议期间,来自民主党派、经济界、科技界、文艺界等34个界别的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认真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认真讨论民法总则草案,提出大量真知灼见。从大会发言、小组和界别联组讨论,到记者会、提案办理协商会,委员们畅所欲言、献计出力,提出不少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
两会有会期,委员履职还将继续在路上,中国的协商民主,正是通过各级政协委员的履职实践,不断获得丰富和拓展。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双周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新格局,汇聚各方智慧、集纳各界良策,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优越性。
在国际视野下,选举民主历史悠久、实行广泛,而协商民主则是从中国泥土中生长出的民主。中国的协商民主始于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十八大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互交织、相得益彰,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以协商民主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式民主”,不断显现新气象,绽放出新的活力。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国协商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建立了一种事先协商、对各种意见进行综合考虑,最后作出决策的程序民主。相较西方式民主,中国协商民主的最大优势,在于谋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良政善治,是探索追求“实质民主”的有效方式。同时,协商民主是一种“共识型民主”,充分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和权利,这与西方竞争性选举所实现的“多数决民主”有明显区别。
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协商民主,产生于“和”的思维方式,在做重大决策前,把社会各方面分散的意见集纳起来,在充分讨论、沟通后形成被广泛接受的理性决策。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滋养的协商民主,既有可凝聚力量的团结,也蕴含着激发活力的民主。
协商民主在助力中国解决社会经济问题、跳出“周期率”的同时,正在开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走出去”。近年来,国际秩序面临着深刻调整,在一片期待中,中国开始为“失序的世界”开出“中国药方”。从雁栖湖边到西子湖畔,从纽约联合国总部到日内瓦万国宫,四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百余次阐释“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并于今年2月10日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希望与各国一起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不断寻求各国利益交汇的最大公约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是凭空产生,它既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也离不开中国国内几十年的协商民主实践,它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着力解决国际性民生问题,也肩负着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重任。
几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民族,堪称独步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存大师”。以协商民主为重要内容的中国式民主,是着眼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制度安排。中国把自身行之有效的民主实践,积极运用于开辟人类追求民主政治新路径,将大力促进世界政治文明进步,为人类的长久和平与发展贡献非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