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新华:发展实体经济离不开服务业
作者:简新华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并且把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如何有效实现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呢?关键在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推进、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导致消费结构演进升级,人们对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从而刺激服务业更快发展,形成经济服务化即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逐步成为主导产业的趋势。这是中国经济结构向好的突出表现,也是中国近年来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就业不仅没有减少甚至有所增加的主要原因。
但是,我国舆论界却出现指责中国第三产业更快发展的声音,把发展服务业与振兴实体经济对立起来,认为重视、支持发展服务业是轻视、否定制造业的重要基础作用,是要去工业化,更多发展虚拟经济。这种看法存在多重误解:
*一是把服务业与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对立起来。*其实,服务业与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不是完全隔绝对立的,从研发、设计、交通、通信、物流、咨询、商贸到餐饮、看病、理发、擦皮鞋、各种维修、护理等许多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服务,大多应该属于实体经济。
而且,不能把制造业只看成产品的直接生产,其实还包括很多环节。中国制造业发展现在面临的最重要任务是提高在世界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优化升级进入高端。高端是什么?就是制造业供产销中的供和销,也就是上游的研发、设计、供应和下游的物流、品牌、销售、服务,而这些活动绝大部分是生产性服务,恰恰是中国最薄弱、最需要发展加强的环节。由此可见,制造业与服务业存在互相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更是离不开服务业的发展。
*二是把服务业等同于虚拟经济。*从以上说明可知,服务业是不能与虚拟经济画等号的,因为有些服务是属于虚拟经济,而有些服务属于实体经济,重视发展服务业并不就是只重视发展虚拟经济。
*三是把经济服务化看成是去工业化。*不能把工业化与服务化对立起来,世界上制造业先进发达的国家,服务业比重都在70%-80%以上。中国产业结构演进正趋向服务化,第三产业的比重会越来越高,第二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这决不意味着要去工业化。工业化是服务化的基础,中国工业化还没有完全实现,还必须在推进服务化的同时继续推进工业化。
实体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中国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发展。但重视发展实体经济绝不意味着不要或者轻视发展服务业。中国现在已经到了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阶段,必须在坚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同时,加进第五化——经济服务化,努力实现“五化”协调发展。只有这样,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才是完整、高水平的。(作者是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