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俊:美联储3月加息 打响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发令枪”
作者:连俊
当地时间3月15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75%至1%的水平。虽然美联储主席耶伦在这次加息后,强调今年三次加息的预期仍属于“缓慢渐进”,但是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发令枪”将因此打响。
在去年12月加息之后,尽管市场对美联储今年提升加息频率有心理准备,但对今年3月加息并无太强预期。如今在短期内突然出现如此巨大变化,直接诱因来自于两方面。
其一,是以耶伦为代表的美联储高官,最近陆续释放和强化“鹰派”言论,引导市场对3月加息的预期不断增强。近一个月前,耶伦在美国参众两院发表半年度经济和货币政策证词时,出人意料地发表“鹰派”言论称:“等待太久才开始加息是不明智的”。耶伦的“鹰派”表态与去年大半年的“鸽派”姿态迥异,但延续了去年12月后对加息前景展望的基调。
这个表态在当时推升了3月加息的可能,但是市场并未因此形成共识。此后,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达德利、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轮番出面,持续为3月加息造势。3月3日,耶伦在芝加哥高管俱乐部发表演讲时暗示,如果美国经济走势与美联储官员的预期一致,美联储在3月的货币政策例会上加息是合适的。耶伦最近的这番表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引爆市场情绪的导火索。
其二,近期发布的美国2月就业数据,很好地配合了耶伦在3日的相关表态,为3月加息提供了最坚实的理由。美国劳工部在10日发布数据显示,2月美国非农部门新增就业岗位达23.5万个,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的20万个。2月失业率降至4.7%。甚至此前一直不振的劳动参与率也从1月的62.9%增加到63%,达到近一年来的最高值。
2月数据出炉后,华尔街的分析师已把3月加息看作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是一份稳健的就业报告,没有什么更好的形容方法,这份报告将为美联储3月加息铺平道路”。3月加息预期高涨之后,有人已经开始讨论6月加息的概率。此前高盛就专门发布报告认为,今年美联储将分别在3月、6月和9月加息三次,并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启动资产负债表正常化。
美联储为何突然转变节奏启动加息的原因,应从三方面来认识。
首先,美国通过缓慢的加息节奏和政策引导配合,2015到2016的两年时间内吸引了7500亿美元外国投资流入美国,推动了美国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的表面繁荣。
其次,在巨量资金流入情况下,美国经济增速却从2015年的2.6%降至2016年的1.6%,复苏后劲乏力以至于出现新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加。
这一正一反两方面因素,迫使美联储需要尽快摆脱低利率,平衡市场的躁动,同时确保有足够的空间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
此外,特朗普当选后所推行的万亿美元基建计划,以及要求对金融监管法律法规进行审查,为未来放松对金融行业监管铺路的种种举措,都对美联储回归正常货币政策之路产生挑战。
2014年至今,美联储退出量宽后的加息之路,节奏之缓慢超出市场预期。个中的复杂原因,有待专门探讨。但从这次耶伦的表态、美联储的举动和市场的反应看,加息提速将是年内大概率事件。考虑到美联储在全球金融市场“央行的央行”这一地位,3月加息的“靴子”落地,极有可能成为全球各国货币政策转向的转折点。今年以来,主要经济体的表态和操作,已经在暗示对这种趋势应和。
3月9日,欧洲央行结束例行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但是,德拉吉在会后也表示,虽然欧洲央行保留了“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欧洲央行预期将关键利率维持在目前或更低水平”的表述,但欧洲央行当天已简单讨论了是否将“更低水平”从前瞻性指引中去掉的问题。不仅如此,从2016年3月降息后,欧洲央行再未讨论过降息问题。
市场将德拉吉的有关表述,理解为“虽然欧元区现有宽松货币政策预计将维持一段时间,但宽松力度已显现减弱迹象”。但是,我们更要看到欧洲央行的矛盾心态,一方面,复苏情况不稳使其不敢贸然作出退出量宽决定;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迫在眉睫,如果不能采取某种姿态来面对,以后的政策操作将更加被动。欧洲方面的态度是比较暧昧的。这跟它面临的棘手状况有关。但无论如何,谨慎的态度已经说明,各方对美联储加息可能产生的传导影响是有所准备的。
对中国而言,应积极稳妥地应对美联储加快加息节奏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冲击。这不仅需要做大做强经济基本面,不为外界风雨所干扰,也需要做好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预期管理,加强对资本流动的密切监控,以及警惕个别经济数据的异常波动。比如,今年2月我国进口同比增长高达44.7%,高于预期的23.1%,以及前值的25.2%,2月当月也出现3年以来的首个单月贸易逆差。
在美联储加息推动当前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背景下,这种异常情况需要格外留心。
连俊 经济日报社国际部 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