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辉:419讲话一周年,网信事业彰显大国法治担当
作者:杨志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习近平同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重要的一环,体现在对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后的一年来,依法治网已经成为依法治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网信事业的管控服务已经全面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
*依法治网的立法工作进入快车道。*在习近平同志关于依法治网思想的指引下,2016年8月,中央网信办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国家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了配套衔接,明确了网络安全的国家标准,实现了标准化的基础制定;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从法律执行的角度提出了对网络犯罪的预防性工作,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了可操作性;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奠定了中国网络安全保护和网络空间治理的基本框架,引导我国网信事业走上了健康安全轨道; 12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我国首部《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通过战略性的选择将我国网络空间安全问题提纲挈领做了指引性的规定,为保护网络空间安全提出了纲领性的意见。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让治网有法可依成为一种必然性的选择。
*依法治网的执法工作驶入行车道。*习近平同志在“4·19讲话”中指出,“网络诈骗案件越来越多,作案手段花样翻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也提醒我们,在发展新技术新业务时,必须警惕风险蔓延”。在他的讲话精神中,既有对现有案件办理的对法律的尊重,又有从源头上治理的一些预防性对策。“互联网+”战略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国家依法治网、依法用网的决心和信心,“快播案”宣判让网民看到了打击淫秽色情的决心,对侮辱邱少云等烈士的宣判让网民看到了肆意颠倒历史、涂抹黑白的人的正义的宣判,《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的发布让网络直播不再充斥着性及不健康的东西,《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发布则斩断了附在APP背后的吸费黑手,徐玉玉案则给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是否要坚守道德底线提出了拷问……网民们发现,在“4·19讲话”之后,网络天空的雾霾被吹散了,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正日益回归常态化。
*依法治网的基础建设进入应急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出现信息孤岛壁垒等情况,就如同高速路上快速行使的车辆突然碰到了障碍物不得不躲入应急车道来实现避让一样。为了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互联网+政务服务”成为了政府的一个必然选择,而对网络发展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清除掉道路上的障碍物的有力武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从列出了时间任务表,指明了建设基础建设的方向,在“4·19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从2016年6月1日开始,三大运营商逐步启动新一轮网络提速降费,宽带网络进一步优化提速,资费进一步降低,光纤城市、智慧城市刚刚落地生根,降低通讯费、取消长途费、漫游费又被提上了日程,总理亲自坐镇敦促的降费提速已经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让有序上网、依法治网成为可能。
*依法治网的保障人权进入超车道。*人权问题一直是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攻击我国制度的一个问题,互联网状态下的人权问题更是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在这部民法典的统领之作中,首次从民事基本法层面提出个人信息权,并明确了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基本行为规范,为规避个信息系泄露、避免被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提供了法律的依据,成为应对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攻击我国人权制度的有力回击,也为我们人权保障提供了超越美国的可能性。
在全面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之时,依法治网已经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纵观“4·19”讲话一年来我国网信领域法治建设,我们不得不感慨一句:立法不易,执法艰难,守法更难,都需且行且珍惜。(作者是环球网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