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京博“绿色制造”背后,是一整套循环产业生态
作者:杨建国
在京博待的时间越久,发现的闪光点也越多。当然,我的观察,都是从产业的角度切入的。
前两天,说的是“产业报国”这个宏大的口号,今天感受到的是一些精致的细节。比如,京博参观时,工作人员一直在讲的这句口号:“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这句话翻译成产业语言,就是循环利用,或者搞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的话,就叫循环生态产业。
说京博循环生态产业之前,先说说构建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的重要性。
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到十三五规划,再到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各项宏观产业政策,一直贯穿着一条引领我国十三五产业发展五大逻辑,其中,“绿色”发展是过去从未有过的,也侧面印证了对绿色发展,对推动包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等的重视。
其实,“绿色发展”虽然是“首次亮相”的新逻辑,但其实国家的各项政策试验,已经进展并试验了很久。
过去几年,从《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明确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及推进低碳产业园建设,再到工信部和发改委正式批覆39家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名单,围绕“低碳发展”这个目标,我国已经分阶段、分步骤的探索出一些可行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强的实施方案。
而这些试验的宏观目标,就是在“十三五”期间,通过试点和区域试验,逐步让整个低碳、绿色、循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投入机制等完善起来,找到绿色发展新模式,转变当前过多依赖能源资源物质投入、盲目追求规模的粗放发展模式,进而促进我国工业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
从这个角度来说,京博构建的包括新型建材、污水处理能力和生态材料综合利用中心、益丰制酸项目等资源综合利用的做法,和最终想要打造循环生态工业园区的目标,是与我国宏观产业发展走向相符的,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结合在京博参观的所见所得,谈谈绿色产业发展,尤其是企业打造循环生态产业体系时,的必须要具备的几个心得。
首先,要以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为基础。
在京博参观时,该企业的新型建材让人印象深刻,而这种高端技术和产品能够最终成型的原因,就在于有自主创新,有一批研发机构,形成了自主技术和优势产品,这些就是产品升级,产业高端化的基石。
其次,要推动产业链条的循环化改造。
这方面,京博近几年,完成了炼油下游化工、材料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通过产业链的循环化改造,合理延伸产业链并循环链接,最终能实现生产过程的深度融合和紧密联系。
第三,要推动废弃物综合利用。
京博提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其实就是通过利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实现工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最终将废弃物资源变废为宝。(作者为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