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生存之战仍继续:朝免押金纯信用方向发展
[共享单车下半场]资本燃烧下的盈利迷思
央广网北京12月8日消息(记者栾红 见习记者于沫涵 杨云儿)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赤橙黄绿青蓝紫,从2016年开始,共享单车突然席卷全国大城小市。资本的纷纷加注,企业的迅速投放,共享单车队伍的发展、壮大令人猝不及防。然而,共享单车从面世之初就饱受诟病,近半年,包括悟空、町町、小蓝、酷骑、小鸣在内的被称为二三梯队的共享单车企业已陆续倒闭。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聚集了资本、市场、研究者的惊愕,也给我们留下了沉重的拷问。
在经历开盘、加注、高潮之后,共享单车行业的路在何方?这一创新形式经得起市场、消费者和时间的考验吗?一年多来,中国之声一直持续关注共享单车的发展,先后推出特别策划《我们骑车吧》、《共享单车能骑多远》,本周再次聚焦共享单车,推出特别策划《共享单车下半场》,今天请看第五篇《资本燃烧下的盈利迷思》。
互联网市场发展路径:争取风投青睐 抢占高市场份额
四天前,乌镇。摩拜单车入选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晓峰说:“过去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的确我们集聚了比较少见资本的注意力和投入,在头部的两年公司都吸引了超过十亿美金资本的加入,在未来一到两年,可能在共享交通、共享出行方面依然会是非常大的一个热点。”
同样是四天前,哈罗单车完成了3.5亿美元D1轮融资,蚂蚁金服领衔投资。过去一年内,共享单车行业几乎吸引了市场上大部分的基金公司,共有30亿美元左右的投入,主要投资集中在第一梯队企业。ofo在今年7月完成E轮融资,融资规模总体超过13亿美元。摩拜则在6月份完成E轮融资,总规模超过10亿美元。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曾经,一夜资本浪潮吹起了“十车争鸣”,如今,也因为融资不畅而剩下寥寥数家。悟空单车成了倒下的第一批,创始人雷厚义如今重操旧业,继续做现金贷业务。今年1月份决定进入共享单车行业时,他计算了租车收入,认为毛利率在6成以上,并选择了单车企业还未涉足的重庆,拿出了自有的数百万元拼杀。不过,他错估了头部企业的铺张速度。仅仅在他投产的20天后,重庆大学城就出现了ofo的身影,“时间窗口只有20天,当时我就意识到他们拿钱的速度太快了,这些投资者都乱搞。拿钱快,铺车快,就像打仗,当时我就感觉不对。”
雷厚义向各大投资机构投了上百份的投资计划书,基本上都石沉大海。复盘整个项目时,他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资本玩法下,共享单车租车盈利模式短期很难盈利,中小企业根本玩不起。
快速烧钱扩张,这是一条被滴滴、美团及其他O2O行业反复验证过的实用策略。融资、造车、铺车、免费骑车、再融资,五颜六色的单车轮子上燃烧的只有资本。互联网专家王越解释,争取更多的风投青睐,抢占高比例的市场份额,这是中国互联网市场通用的发展路径,“这种打法在整体发展步伐上更快一些。但是成功背后,也倒下了一大批尝试用这种方式进行经营的市场参与者。一般来讲,一个新开辟的细分行业,在互联网行业只有前三家甚至前两家活下来。”
如果说共享单车行业的上半场,靠资本基本分出了胜负,下半场又该靠什么?目前看,几十亿美元的投资砸进去,并未换来可观的收益。摩拜单车副总裁崔书峰表示,不能未经授权透露更多的公司盈利数据,但盈利模式很明确,就是用户支付的租车费用,“关于单车这个模式,很明确。它通过给公众提供一个分时租赁的服务,收取分时租赁的费用。”
有人曾算过这样一笔账:一辆共享单车的造价是1000多元,使用寿命一般为3年,折算到每一天,只需每天骑行三次便可盈利。哈罗单车联合创始人李开逐说,如果企业都不打免费牌,的确毛利润不错,“因为现在大家都在免费和过度投车,实际上在刚开始时,这个行业模型不错,符合预期。每天每辆车三单能够支撑业务的健康发展。”
各家单车集中于快速圈地、拓展用户
风投公司看好共享单车行业,舍得下血本投资,对这一行业的盈利模式进行过推演测算。熊猫资本曾在B轮领投摩拜单车,合伙人李论和他的同事做了一个五年的财务模型。正是从此开始,摩拜单车走向了资本追捧的风口。这个细致的财务模型甚至包括每台车的保险费用、开锁的通信费用、丢车率、人员调拨等。只要把最难控制的维护成本控制好,单车分时租赁模式成立。李论说,实际运营中,摩拜单车比模型中运营得更好,参加完董事会都想笑,“我们看了后台数据,也在董事会上讨论过,发现比当年预估还要好,各种成本都在降低。第一,用户的需求度比我们当年预估的还要高。第二,摩拜这辆车优秀程度比我们当年想得还要好。比如我们预估的丢车成本、故障率、维护成本比实际发生的还要高。”
盈利模式成立,盈利时间却还未到,因为跟风者众,大家都用免费的手段抢占市场。哈罗单车深耕二线至五线城市,联合创始人李开逐说,除了景区赚钱,在独家投放的其他城市,哈罗单车依旧以免费赢得用户,“现在的盈利模式,实际上没有盈利。现阶段,大家都在拓展用户,主要精力都用在这里。”
ofo单车租赁的模式更加简单粗暴些:试图用更快时间铺更多的车争取更大的竞争力。ofo小黄车首席产品官陈为月初接受外媒专访时给出了明确的盈利时间表,“就优先程度而言,最紧要的依旧是扩张,把服务带给更多的人和地方。盈利总是重要的,我们已经在好几个城市实现盈利了,我们的目标是明年实现全面盈利。”
快速圈地的逻辑同样适用于共享单车的出海计划。摩拜单车上个月提前完成年内进驻全球200城计划,ofo本月也宣布进入法国巴黎,这是ofo进驻的第20个国家。有评论认为,在国外,硬件和运营维护需要更多的投入,而且很难形成国内这般规模效应,共享单车在海外目前不是一个太赚钱的生意,实际情况却有些不同。优拜单车先后进驻加拿大、美国等国家,还拿到了超过1千万美元加拿大基金的融资。优拜单车创始人兼CEO余熠认为,海外单车的收入模型比国内更好,“比如你在欧洲收的是1欧元,在美国收的是1美金。单车成本是国内2倍左右,收入规模是好几倍甚至10倍,所以商业模型会更佳。从政府层面来看,有了中国的前车之鉴,海外政府准入门槛更好,比如发放一些牌照或者提供准入许可,控制单车投放数量。比如在美国某些城市,刚开始只给几千个配额做运营,如果做得好再增加。市场不可能开始就进入野蛮阶段,若有序发展,我们优势更大一些。”
专家:共享单车将朝着免押金、纯信用发展路径演进
抢滩市场的博弈结束后,共享单车靠什么赢得长远的发展?在近日举办的中消协座谈会上,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盈利模式的议题,只强调不会随意挪用押金。随着信用免押金模式渐入人心、押金安全模式的逐渐完善,押金利息模式只能是共享单车过去式。互联网专家王越认为,共享单车会朝着免押金、纯信用,甚至是纯免费的发展路径逐渐演进,“经过一两年的淘汰或者被收购、整合,步入了整个行业的下一个阶段:精耕细作,做好内部的整合、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提升,探索兑现方式。”
有数据预测,摩拜单车企业的日订单量超过5000万单,而垄断中国市场的滴滴不过千万单。用户的高频使用让这一行业多了好多种赚钱的可能。
打开摩拜单车APP,成就馆卖着口罩、车模、钥匙扣,挂着网易、中粮我买网等优惠券广告。哈罗单车研发投放解决5公里出行问题的助力电踏车,便是借助原有的单车流量入口。优拜单车创始人余熠将共享单车企业定位为互联网企业,而不仅仅是单车企业,“互联网流量费很贵,电商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获取用户可能要花很多钱,几十块钱或者几百块钱。可以寻找一些比较契合的合作方,把用户引导到其他平台。比如我骑单车到大卖场,中午过来的,估计你是过来吃饭,我可以推荐一些附近的餐馆,这种合作比较有效。”
广告收入、流量收入、大数据收入……共享单车未来可能会叠加更多的业务,但必须以生存为前提。有报道称,摩拜单车和ofo新一轮的融资又要开始了,盈利无期,资本无情。可预期的日子里,生存之战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