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金融帝国”:5亿人的支付方式
作者:王欢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 记者 王欢】*阿里巴巴集团的金融业务正迅速扩大。目前支付宝用户已超过5亿人,日均结算次数达2亿笔左右。以日益积累的庞大结算数据为武器,阿里巴巴还开始涉足信用评价和融资等新领域。
寺庙香火钱也用支付宝
“能用支付宝捐香火钱”,杭州千年古刹净慈寺的工作人员这样理所当然地说道。功德箱上贴着二维码,游客要是没零钱,只需拿出智能手机就能捐。从打开支付软件到捐完钱只需约10秒钟,据说很多6、70岁的老人也用手机捐香火钱。
《日本经济新闻》12月12日报道称,支付宝是阿里巴巴旗下金融公司蚂蚁金服推出的结算服务,作为面向淘宝的支付手段于2004年问世。用户只需在智能手机上安装支付宝,开设专用账户,将银行账户的钱转入支付宝,就可以轻松支付。
随后,支付宝的用途不再仅限于淘宝。由于中国信用卡普及度不高,支付宝的利用呈现出爆炸性增长。此外,由于中国市面上被认为还流通着部分假币,所以电子结算比现金支付更安全可靠。中国从2018年开始,所有电子结算都必须经由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的系统。央行被认为将电子结算用于反洗钱和收集相关信息。
支付宝的便利性与日本的“Suica(又称:西瓜卡。是一种可充值的非接触式IC乘车卡,类似于交通一卡通)”等电子货币很相似。不同的是利用规模。在2017年的“双11”,支付宝的结算次数达到14.8亿笔。截至2016年10月,支付宝的日均结算次数为1.75亿笔。考虑到中国电商的增长速度等,预计目前的结算次数在日均2亿笔左右。
一方面,日本包括Suica在内的交通电子货币的整体结算次数截至2017年7月为月均7000多万笔,被支付宝拉开了几十倍的差距。
在江苏苏州市的菜市场上,到处都有支付宝的二维码,但大部分商家并不用向阿里巴巴支付结算手续费。原因是支付宝“个人间转账免手续费”,不少商家使用个人账户收款。不过即便是商务用途,支付宝的结算手续费仅为交易额的0.6%,远远低于信用卡的3~5%。
在追求“便宜”的背景下,支付宝与快速成长壮大的微信支付间存在竞争。由于支付宝还是阿里巴巴其他业务的“基础设施”,所以相比于盈利,阿里巴巴更重视扩大市场份额,采取力争实现集团整体收益最大化的战略。
生鲜食品配送企业“盒马鲜生”、共享单车企业“ofo”、外卖平台“饿了么”、网约车企业“滴滴出行”……,这些企业的业务均可使用支付宝。阿里巴巴正在从消费和结算两方面改变中国经济。
打造新的信用世界
“果然还是很在意男朋友的芝麻信用分”,据说有这种想法的中国女性越来越多。芝麻信用是阿里巴巴推出的个人信用评价系统,与支付宝的结算数据联动。芝麻信用分每月更新一次,用户任何时候都能查看自己的分数。
阿里巴巴会为用户的信用程度打分
信用分高的话,不仅能在贷款利率和信贷额度方面享受优待,还能在住酒店、骑共享单车时免押金。据阿里巴巴统计,如果在办入住手续时免交押金,登记时间平均可缩短至45秒,退房时则仅需18秒。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忙碌的商务人士增多,这些人不得不在意自己的芝麻信用分数。由于芝麻信用分数还会影响贷款利率等,不少用户集中使用支付宝交易,并且按时还款。
正如阿里巴巴所期望的那样,支付宝的利用出现增加,还款也很及时。不仅如此,支付宝甚至影响着中国人的金钱价值观,让“该付的钱按时付”、“该还的钱按时还”的观念出现增强。
芝麻信用的评价标准包括生活缴费在内的支付行为、学历、工作经历以及交友关系。为了提高信用分,用户纷纷填写个人信息,阿里巴巴不会吹灰之力便从全中国收集到了宝贵的数据。阿里巴巴已开始基于这些信息面向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正在步入“新的信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