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初创企业成功秘诀:禁止“恋爱”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王欢】《日本经济新闻》12月14日报道称,在美国,与机器人相关的创业呈现出一片繁盛的景象。如果在硅谷生活,你会遇到从事各种各样工作的机器人。比如有送匹萨外卖的机器人、也有会烘焙咖啡的机器人,等等。不过,与你看到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的是,在美国开发硬件的初创企业取得成功的概率并不高。最近,我到访了一家已表示将实施融资并涉足日本市场的机器人企业,发现该企业实现发展的秘诀竟然是“禁止恋爱”。
在有众多新兴企业入驻的洛杉矶市内的一座写字楼里,我在Bossa Nova Robotics公司的首席商业官(CBO)马丁·希奇(Martin Hitch)的引领下来到了一个办公区的后方,这里居然是一个小型的“沃尔玛”超市。两个货架上摆放着谷物麦片和其他一些零食,货架周围有个带轮子的白色柱状物在移动。其实,这是一个补货机器人,它可以通过扫描了解货架上各种商品的库存情况,然后通知店员在适当的时候补货。
开发 “补货机器人”非一日之功
10月底,沃尔玛宣布在美国国内的50家超市引进这款机器人。在马丁·希奇向沃尔玛推销该机器人3年半之后,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店铺等默默进行的试验所积累的成果终于得到了认可。
以此为契机,Bossa Nova Robotics从风险投资公司(VC)Paxion等筹措到了1750万美元资金。为了顺利量产机器人,还挖来该风投公司的创始人、大型代工企业伟创力(Flextronics)的前首席执行官。
Bossa Nova看似顺利扩大了业务,但实际上,自2005年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机器人研究者们提出“开发与人共存的机器人”并创立公司以来,该公司走过了一段并不平坦的路程。
最初,该公司开发了一款对人的指令做出反应的企鹅形状的机器人玩具,该玩具还被媒体报道,销量也还不错,但据称“孩子们很快就厌倦了。每隔6个月就推出新产品并非易事”。为此,该公司于2012年前后开始尝试开发面向企业的机器人。之后开发出了警卫机器人,但又遭遇了“市场过于复杂”的难题。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因买家、机关和地区的不同而不同,难以作为一项业务扩大规模。
最终,该公司开发出了监视管理零售连锁店库存情况的机器人。虽然零售连锁店拥有众多店铺,但是店铺布局具有一定规律,有的还会销售必须及时补货的生鲜食品。该公司迎合欧美大型零售连锁的标准,构筑了收取监视管理服务报酬的收费机制。除了沃尔玛外,目前还在与欧美的5家零售连锁企业推进谈判。马丁·希奇表示“如果固守当初的想法就不会有今天”。
被去掉了“手臂”的酒店配送机器人
总部位于圣荷西市的Savioke公司也曾走过弯路。该公司10月向日本东京的品川王子饭店交付了客房配送机器人。
Savioke公司CEO史蒂夫·库辛(Steve Cousins)来自曾在硅谷孕育出大量机器人初创企业的Willow Garage公司。据说,他利用在Willow Garage开发手臂型机器人的经验,当初设计了一款带手臂的配送机器人。不过,在观察机器人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他开始感觉“机器人不需要完成那么多工作”,逐渐改变了想法。
据说,在思考给机器人装上手臂的成本、以及由此可能实现的工作之际,他注意到“让收货人自己拿出商品效率更高”。另一方面,为避免运送中被盗,要加上自动开关的盖子,同时为了让酒店客人第一次看到机器人也不吃惊,需在屏幕上显示信息,开发资金被用到了这些功能上。
被去掉手臂的机器人的结构变得简单。Savioke公司在创业10个月后的2014年2月完成了试制机。目前,已向美国60多家酒店交货,累计完成16万次以上配送。这一成绩也给该公司带来了来自日本、新加坡和加拿大等海外的订单。
“不要仅因为最初的创意就爱上它……”,清扫机器人“Roomba”的创始人、美国机器人界权威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11月中旬以这个玩笑向研究者提出了忠告。其想表达的含义是:不管拥有多么优秀的技术和创意,如果推出的产品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就难以普及。
人类容易将感情投入能活动的机器人。但是,Bossa Nova Robotics和Savioke公司的机器人业务之所以能顺利步入轨道,其秘诀是不执著于最初的创意,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修正。
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初创企业,从事机器人开发的日本企业正在增加。由于少子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等紧迫的课题,今后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还会增多。在倾听这些企业讲述之际,我可能也不禁想问一声,“你有沉溺于恋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