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剧如何“走出去”?现实主义题材受青睐
人民网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李岩)“采用市场化、商业化模式推动中国影视剧作品“走出去”, 高品质的纪录片、动画片,尤其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已成为主流。”昨天,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总裁助理申家宁在2017“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高峰论坛”上,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文化骨干企业,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电视节目外销联合体唯一的对外版权代理商、中国内地唯一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从事境外卫星节目代理业务的公司。2016年8月,在“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多家国际媒体发起成立了“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简称“共同体”)。
在本次“共同体”高峰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童刚致开幕词,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魏地春等到会并发表了讲话。在“国际合拍”及“融合发展”等分论坛上,中国影视剧如何更好地“走出去”,“文化自信”如何在“走出去”的影视剧中得以彰显?成为众媒体与参会嘉宾关注的热点。对此,人民网记者专访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总裁助理申家宁。
合拍片成推动中国影视节目“走出去”途径之一
2016年8月,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正式成立,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已从成立之初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41个成员,发展壮大至47个国家和地区的85家成员及伙伴,海内外影响力日渐扩大。记者观察到,今年,与会嘉宾对中外合拍片的发展与推广十分关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与美国索尼影视合作拍摄的电视剧《星际惊魂》,就是其中之一。
“的确如此”申家宁承认,加强国际合拍,从节目创意和研发阶段与海外制作公司深度合作,从源头上增强中国内容话语权,是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法。今年7月,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与奥地利国家电视台合作的《天河》国际版完成入藏拍摄,2018年春天将完成粗剪版;与美国国家地理合作的《流经世界之巅》目前也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加强国际合拍合作的频度与力度,正在成为推动中国影视节目‘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从古装剧到历史剧 现实主义题材成新关注点
从《西游记》《三国演义》到《大秦帝国II》《楚汉传奇》,古装剧、历史剧一贯是海外观众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渠道之一。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今天的海外观众可以通过更多的新平台看到中国优质的影视剧作品,进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与现在中国的发展。
“目前,除了传统的武侠、古装剧,现实主义题材也受到海外观众的喜爱;尤其是一些高品质的动画片、纪录片更广受欢迎。” 申家宁告诉记者,与2015年相比,2016年,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海外发行了近40部现实题材电视剧,增长数量超过50%。包括《中国式关系》《欢乐颂》《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亲爱的翻译官》等,均受到亚洲以外更多国家及地区观众的接受与喜爱。都市感情剧《生活启示录》甚至已发行到美洲、非洲、欧洲、中东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在蒙古国家电视台播出后,一度超越其本土电视剧,连续20天夺得蒙古收视冠军。
“文化自信”是中国电视”走出去”基础
近年来,随着中国纪录片数量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制作精良的中国纪录片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从《舌尖上的中国》《瓷路》,到《中国春晚》《一带一路》,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成为海内外观众了解当代中国最直观、最便利的窗口。与此同时,更令申家宁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动画片的海外销售额也呈上升趋势。“《熊猫与小鼹鼠》《小鲤鱼历险记》《小虎还乡》,这些充满爱与正能量的故事,赢得了世界孩子们的‘芳心’。”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很多是与世界其他国家人们相通的,我想,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这些年来,无论是我们的影视剧制作水平、创作题材,还是影视剧人才队伍的培养都已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些既是一种积淀,也是中国影视剧能够‘走出去’,并且越走越远的一个基础。”申家宁说。
据悉,每年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会向海外各种播出平台提供超过20000小时的各类影视节目,用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