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整改验收只剩半年 行业将迎“关退转并”潮
“你有合适的资源帮我留意一下,像我们这种小平台根本不在监管整治验收的范围内,我们现在待收规模也就几百万,到时候备不了案,也是死,还不如趁现在能卖出去。”一位不愿具名的某P2P平台CEO一见到记者,就说出了平台转让的计划。
12月13日晚,57号文件《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正式出台。通知要求,各地应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并对债权转让、风险备付金、资金存管等关键性问题作出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无论对于平台还是投资者来说,哪些平台不予备案才是最关心的。
一是,对于2016年8月24日后新设的P2P平台,整改期间原则上不予备案登记。深圳市金融办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可能主要考虑到平台成立时间不长,没有规模,也无过往业绩参考。二是,自始至终都未纳入本次整治的各类机构,在整改验收期间提出备案申请的,各地整治办不得予以进行验收及备案登记。这主要针对名不见经传的小平台。三是,违反《P2P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十三项禁止行为及单一借款人上限的规定、相应存量业务未化解完成的P2P不得备案登记。四是,对于开展过涉及首付贷、校园贷及现金贷等业务的P2P,应暂停新业务,逐步压缩存量,否则不予备案。
深圳某P2P平台运营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前段时间关于现金贷业务整治,我们就已经暂停这块业务,就怕影响备案。目前正在整改,还在跟京东、网易考拉这样的电商平台合作,希望能做有场景的分期贷款,年化利率大概在15%~18%左右,现阶段完成整治工作,顺利备案是首要任务。”
当然对于备案的公司,通知中提出,一家一策,采用整改验收合格一家、备案一家的方针。这样的执行方针算是比较符合现实情况,各家平台的业务模式各不相同,因此验收过程中重点也会有所差异。
此外,明确了网贷平台的整改验收机构为各地金融办和银监局。这也意味着,网贷平台的监管机构由此前的模糊界定到现在已逐渐清晰,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P2P被纳入地方金融办和银监局的双重管辖范围之中。
根据网贷之家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1954家,相比10月底减少了21家。今年1月行业正常运行的P2P平台数量为2388家,在11个月内因不良退出的平台比例达到了18%。
如今整改验收工作在即,规定时间内无法备案的平台该怎么办?
按照通知的说法,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了:一是良性退出,在保证投资者最大化利益的前提下,再实行清盘关闭,不能卷款跑路;二是兼并重组。找一家企业看谁愿意接盘,直接收购,或者说业务合并,战略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