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一带一路”建设 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12月3日,第十五届上海理财博览会进入第三天。上午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三楼举行的“一带一路与中国金融业角色”高层论坛是本届博览会的压轴大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发展理念”,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要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如何发挥我国金融业的作用,在今年的博览会上讨论这个问题特别有意义。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和专家有: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服务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周伟民先生、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先生、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理财周刊》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跃先生、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先生,著名财经评论员、《理财周刊》专栏作家李光一先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系副主任、教授、博导程大中先生、申万宏源证券国际业务总部副总经理白又戈先生、上海理财周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柏琳女士等。
把上海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国际金融中心
周伟民先生首先致辞。他说,上海居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物理空间的交汇点,在国家对外开放的整体布局当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上海应当进一步认清“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机遇,丰富与完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内涵、新目标。要结合自贸区、自贸港的建设,不断完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规范方案。要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以经贸合作为突破口,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方面起到引领作用。
接下来姚余栋先生更进一步,首次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观点。
姚余栋认为,我国即将在2020年突破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大关,在2029年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是大概率事件。所以上海一定要成为顶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否则配不上我国巨大的经济体量。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是很难的,因为要和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还有我们国家的香港去竞争。因此,如何建成顶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这其中有一个路径问题。他提出设想:能否能将上海先定义为“一带一路”的国际金融中心,然后再做到顶级的国际金融中心。
他预测,因为主要经济体央行缩表,未来全球流动性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流动性不足将由人民币来补充。“一带一路”则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场。“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规模约占全球的30%,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在中国经济的强力拉动下,会带来巨大的交易量,随之而来的清算需求、兑换需求给上海提供了良好契机。
因此,姚余栋认为应该把服务于“一带一路”作为重要的路径,把上海定位于“一带一路”国际金融中心,由此再争取成为顶级的国际金融中心。“一带一路”这个倡议,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响应。拉动全球经济复苏最大的火车头是中国经济,未来中国经济能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多的帮助,所以一定会形成一个很好的金融中心。为此,上海已经提出要打造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中心,拓展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完善面向“一带一路”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上海金融市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多边和双边合作,建设上海“一带一路”能源和碳交易市场,加大开发性金融的支持力度。
此外,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经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姚余栋认为要利用这个优势做到差别化竞争。
黄泽民先生随后向大家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情况。央行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合作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货币能不能成为国际货币,在理论上来说取决于两个基本的条件,第一,这个国家必须是贸易大国,第二,这个国家在对外贸易占本国经济规模的比重要比较小,贸易依存度要低一点。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必然的要求,但是第二个条件可能是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因素,在贸易依存度方面我们还没有完全成功。最后,黄泽民对“一带一路”可能带来人民币风险表示了担忧,其中包括了信用风险、地缘政治风险、货币金融错配风险、内外勾结的贪腐风险等。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圆桌讨论环节,多位专家围绕着中国对外开放和上海新机遇提出了很多精彩观点。
程大中说,现在国际经济格局中有两个基本事实已经比较清楚。第一,全球分工是一个全球价值链的分工的模式。第二,在国际经济的体制方面,特别是在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体制方面,WTO的多边体制已经被边缘化,区域主义和双边主义在兴起。面对着这样的变化,上海在市场开放方面以及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特别是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进程中海还该走在更前面。
黄泽民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是美好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获得很多的人民币,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些国家和地区很多还是不发达国家和地区,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货币是表象,关键问题还是取决于实体经济。人民币的国际化还要面临本国经济的短板。中国仍然要极大扩展内部的经济,中国需要发展的地方还有很多,空间还很大。另外,中国的国际储备结构还不能够完全满足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比如黄金储备的比重太低等等。
白又戈最后表示,作为券商的代表,他们和“一带一路”也是有关系的。“一带一路”为金融包括证券未来的国际化指明了方向,他相信券商能跟着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走。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更多的境外企业会来到上海,以各种方式筹集资金。券商也在期待着上海变成一个人民币资本的全球输出中心。到那时候,中国的投资者将会迎来不一样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