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资产为王的逻辑将继续
“全球平均保时捷车主的年龄是56岁,在中国是36岁。” 在2017年中国财富管理和科技创新高峰论坛上,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博士以象征财富的保时捷跑车为引子,说明目前中国经济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年”门槛上。
12月1日,由《理财周刊》、融利科技、上海理财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2017年中国财富管理和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在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正式拉开帷幕。作为第十五届理财博览会的核心活动之一,本次论坛以“新科技⋅新金融⋅新服务”为主题。会上,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博士就2018年宏观经济走势及大类资产配置发表了看法。
“这是未来五十年全球地缘政治的主旋律之一”
讲中国经济之前,陶冬先谈了中美关系。特朗普当选总统之前一直指责中国,上个月访问中国时又称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赤字是美国总统犯的错误。但一离开中国,他又重新开始拿中国说事。
陶冬认为,过去300年的世界近代史充满着世界老大收拾世界老二的过程,过去最新的两个例子是日本和苏联,现在中国坐在了世界老二的位子上,“中美之间的竞争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中国走到今天躲不了,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2010年,美国提出重回亚洲的策略。2011年,美国加入TPP谈判。这些都是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之前已经发生的事情。“中美关系不是特朗普个人的兴趣,个人的喜好所决定的,可能会多一些戏剧性的事件,但这是历史的必然。未来的中美关系,就是在竞争、合作、融入、抑制中间慢慢展开,这是未来五十年全球地缘政治的主旋律之一。”陶冬认为。
特朗普在国外被当做贵宾,但在国内,他以为可以用营商的手段管理一个国家,结果寸步难行。陶冬认为,特朗普可能被看成是一个疯子,也可能被看成是一个大嘴巴,但特朗普是一个明白人,“这个世界需要改变,需要变革,唯有变革我们才能拉到一个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中间来。”
“90后的新消费”
陶冬认为,中国经济大约每10年会有一次华丽的转身,上世纪90年代的出口经济,最近10年的房地产经济,而在下一个10年,决定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改变全球需求的大因素、大格局,则是消费。而且,未来拉动中国经济的正是“下一代人”即90后的消费,这也将带来下一轮的掘金机遇。
全世界都在等待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陶冬先生认为,在中国这个机遇正是在于“90后的新消费”。从消费者层面看,90后作为新一代消费者,与其父辈的储蓄习惯和消费习惯大不相同,数据显示,38%的90后不储蓄,36%有储蓄但不够,仅26%有足够的储蓄。“这是一代全新的消费者,这是一代拿着中国护照的美国式消费者。”陶冬说。
供给端层面来看,仅“双11”一晚上,淘宝的销售额就达到1680亿元,而更重要的是,今年的“双11”将线上、线下和物流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将成为执世界牛耳的“新消费”,这也正是中国资本市场下一个10年的掘金机遇所在。
同时,陶冬认为, 90后对驱动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1999年教育改革之后,大学生一下子多了很多,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是突然有了这么多的工程师,“这帮90后们,别看他们不存钱,干活劲还是很足的。” 这给科技创新的带来的潜力极大。“我们可能三年之中借助大数据积累起来的科技创新能力,可能是GE这130年积累下来的还要多,这是中国经济驱动的下一个轮子。”
“资产为王的时代”
陶冬先生认为,相比于消费,投资明显增长乏力。“美国许多企业在发债,不是为了投资,而是回购股票,中国的实业家没做实业投资,而热衷于炒房地产”, 其根本原因在于在危机之后不见真正的改革,企业家对于未来的长久趋势缺乏信心。对于全球经济,量化宽松政策不能取代结构性改革已成为一种共识,唯有变革才能看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空间。
没有真正改变营商环境、迎来可持续增长,GDP增长不过是QE之下的“货币幻影”。虽然财富上升,但经济增长并不理想,而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也远远落后于财富增长。同时,依赖于QE,人为地改变经济下行周期,并非长久之策。
陶冬先生认为,全球未来两三年处于回收流动性时期,但货币环境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QE仍会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直至出现结构性改变或重大科技创新重新拉动生产力。这就意味着, 未来一段时间QE将继续,财富依然产生于金融资产价格。“这是一个资产为王的时代,无论是过去的10年,还是在未来的20年,都会依照相同的逻辑。”陶冬说。
“中期看,不能一直印钞下去”
最近,中国人到海外买东西觉得便宜,超市不看价钱抓着东西就买,买房子连看都不看就买,企业海外并购看见什么东西都觉得便宜。陶冬认为,这是由于中国货币发行M2量的变化。2005年,中国开始货币改革,当时中国比较穷。现在,中国不仅是四大经济体的老大,M2发行比美国和日本加在一起还大。
中国人民银行否认中国实施QE。金融危机之后以美元计算的货币发行,中国每年以16%的速度上升,美国以6%的速度上升,欧洲和日本零增长。陶冬认为,这就是中国的国际购买力上去的原因,“凭空这十年中国人民银行光靠印制钞票印出来了1.9万亿美元。”
但是,陶冬认为这种方法难乎为继。“这事如果再持续五年的话,中国人就能把全世界的资源都买下来了,把月亮也能买下来,这事我们知道不太现实。”
至于如何重新回归均衡价格,陶冬认为有三条路:第一条路全世界都把货币供应推上去,这不太现实;第二条路把国内货币发行降下来,不是从10%降到9%,可能要降到0%或者说-2%,这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社会冲击极大;第三条路就是汇率。陶冬表示:“短期之内,人民币基本面因素是涨的;但中期看,不能一直印钞下去。” 陶冬以战后全世界曾经出现过的四十几次大大小小的债务危机为例说明了汇率调整的重要性。
“未来货币环境的趋势必然是收紧”
今年7月份的金融工作会议为未来五年金融货币环境打下了基调,会后的文件当中出现风险两个字31次,出现监管两个字28次,前所未有。陶冬认为,“未来货币环境的趋势必然是收紧”,中国经济与信贷周期拐点已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基调引导货币政策收紧。
过去6个月,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和IMF、BMS,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对中国债务提出警告。陶冬认为,近几年商业银行表外扩张,未来贷款资金成本的上涨会成为中国经济周期的潜在风险之一。“这段时间,中国的货币发行都在收紧,但我更担心的不是中国人民银行干什么事情,而是这些商业银行现在干什么事情,尤其担心的是银行的表外业务在做什么事情。”
正常情况下,百姓把钱存在银行,企业到银行贷款,这就形成了资金链。现在,银行让存款者到资产管理公司存款,让贷款者到资产管理公司贷款。于是,同样的资金出发点,同样资金的追溯点,但中间环节跳过银行,这就是表外扩张。陶冬认为,这几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就是靠表外扩张,现在去风险,表外的事情停了,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就会相对比较大一些。
陶冬说,现在中国的环境总体来讲流动性在收缩,但总的来讲流动性还算充裕,租金成本比较低,所以一时半会出大篓子的机会不大,但一定要对这个风险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国开行十年期国债的利率从去年年初的3.2%涨到两周前的5%,这意味着银行什么风险都不需要承担,买了国开行的债券就可以坐着舒舒服服拿5%的收益,就不愿意按揭给有风险的房地产市场。“我认为咱们贷款的这些资金成本肯定会涨。人民银行和你说银行间的利率和你没关系,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早晚这些东西会传导到消费的末端。这是中国经济周期的潜在风险。”陶冬判断。
陶冬还指出,近年中国房价上涨催生一批千万富豪,这些财富有三种去向:在房地产的下一轮调整中被摧毁;随着中国资金出海形成全球化的配置;成为中国向新一代消费转型的主力。
在提问环节,现场观众对“如何挖掘90后新消费市场的商机”、“未来哪些行业板块将拉动经济”、“商业银行怎样面对经济下行风险”等热点话题提问和讨论,陶冬一一解答,现场反应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