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做成啥样好?“龙与袋鼠”还是“熊猫考拉”?中澳建交45年,澳大利亚困惑了
作者:白云怡
12月21日是中国和澳大利亚建交45周年,按照咱们中国讲究礼仪风度的一贯风范,就算和一个国家之前有再多的小摩擦,一般这种“逢五逢十”建交整年份,关系总要“回暖”那么一下子,毕竟国际政治也讲究个“面向未来”。不过,中澳建交的这个45岁生日,却不仅没有“回暖”,还反而被一股“寒流”所包围,被外媒誉为“十年中两国关系最低潮的时期”。
“龙和袋鼠:中澳建交的45年”,澳大利亚SBS电视台网站21日发表了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对中澳关系的过去与现状进行了反思。有趣的是文章对这两个国家分别赋予的意象:龙和袋鼠,两个都是攻击性极强的动物,而不是同样具有代表性但憨萌可爱的熊猫和考拉。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正是今日中国与澳大利亚紧张关系的一种写照。
但这情况还真不能赖中国,这一个月来,澳大利亚的政坛突然就刮起了一阵“反华飓风”:先是澳大利亚反对党议员邓森被攻击和华裔商人关系密切,涉嫌“出卖澳大利亚国家利益”,被迫辞职;接下来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又提出了一个反对外国干涉的立法提案,带头炒作中国“渗透”,称要“维护澳大利亚主权”,甚至还用普通话向中国强硬示威,高呼“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再接下来,许多普通的中国留学生也开始“躺枪”,被扣上了间谍的大帽子,澳洲大学校园里对中国留学生的暴力伤害和侮辱层出不穷,以至于中国驻澳使领馆不得不对留学生们群发安全提醒。
澳大利亚最近这一连串的反华举动真挺让人费解的。回想1972年时,澳大利亚和中国可以算得上是“闪电建交”,12月4日惠特拉姆总理才就职,次日就致电中国总理周恩来称希望“用最快速度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而半个月后两国就公布了正式的建交公报;而在过去四十多年中,澳大利亚也恰恰是从中国崛起中受益最多的西方国家之一。SBS在文章中称,自1972年12月21日中澳建交以来,中国已经成长为了一个全球经济大国,这不仅意味着其国内有约8亿人摆脱了贫困,也改变了整个印度洋和太平洋国家的面貌。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到澳大利亚读书,双方的旅游业也都得到了巨大发展。
(图说: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1973年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1972年时中澳双边贸易额尚不足1亿美元,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155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了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远远超过了美国和日本。1972年到澳大利亚旅游的中国游客不到500人,2016年则超过120万。而在教育领域,根据澳大利亚使馆的资料,1972年时澳大利亚还没有中国学生,但2016年在澳中国留学生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4万,且这个数字在2017年还在继续增加。”SBS这样回顾了过去45年里两国在经贸等领域取得的巨大发展。
(图说:在悉尼的中国游客)
“但在很多领域,(中澳关系)是走两步,退一步”,文章这样写道,当中澳双边贸易关系走强之时,两国的外交关系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这篇报道的作者看来,中澳之所以面临现在的问题,原因主要是“外国干涉”和两国缺乏相互了解。“中澳关系学者及研究顾问罗杰荣(音译)称,中国与澳大利亚有完全不同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以及复杂的文化和历史区别。‘从我以前与中国官员的接触经验来看,他们缺乏对澳大利亚政治、法律和民主制度的基本认识。反之也是如此。’”
而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国防战略师休·怀特看来,目前在澳大利亚存在“夸大中国影响”的危险。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0日援引休·怀特的话称,“中国影响的问题容易被夸大,我们此刻就有这种危险,一种势头已经围绕着这个问题形成,离道德恐慌已不太远了……我们正在看到的展现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国家安全的有毒政治。自9·11事件以来,这种政治已经让西方国家措手不及……我们面临着反应过度的重大危险。”
对于澳大利亚近期的一系列反华举动,中国早已表明了明确的态度。“我们强烈敦促澳方有关人士摒弃冷战思维和对华偏见,立即停止发表损害中澳政治互信与互利合作的错误言论,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负面影响,以免对中澳关系发展造成干扰和冲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一次例行记者会上这样表态称。
或许,休·怀特的一句话可以说出这一场反华浪潮背后许多澳大利亚人深藏心底的迷茫,“我们真的不知道如何看待中国,因为中国不是盟友,但也不是敌人,我们正面临着对我们国家的经验来说全新的东西。”也许,在中澳建交45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可以用一句充满中国古老智慧的话告诉这个南太平洋国家这个问题的答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执笔:白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