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七大亮点全知道
作者:夏宾、王恩博、庞无忌、阮煜琳、陈溯、李晓喻、王庆凯、孙秋霞
12月20日,为期3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这是十九大后召开的规格最高的年度经济会议,不仅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还部署了2018年的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年均增长7.1%,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结构也出现重大变革,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梳理了七大看点,并请16位专家进行了权威解读。
稳健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
*【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解读】
中国银行主管研究员 周景彤
从经济运行和防范风险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明年货币政策还应该保持稳健基调不变。
从国外的角度来说,今年以来一些国家开始转变货币政策取向,一些国家也在跟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按理中国货币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反应。事实上,今年以来我们的货币政策是趋紧的,集中表现为流动性的趋紧和融资成本的上升。站在今年看明年的话,明年货币政策不会明显进一步收紧。
另外,货币政策要加强和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断通过工具完善来提高调节市场的精准性。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邓海清
稳健中性是个被动选项,因为它既不能放松,也不能收紧,如果一旦放松,现在的去杠杆、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目标可能就是前功尽弃了,而且全球各大央行都在收紧,中国央行也不会逆全球大潮去做货币宽松。同时也不能收紧,中国经济增长处于换挡期,改革处于深水区,货币环境过紧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
2018年,从整体上说,央行是要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以要打赢防范风险攻坚战的话,央行在降低资产价格波动性方面会更加关注,过大的波动容易引发了金融风险,央行在明年至少要做好工作,避免流动性枯竭和“钱荒”的情况出现。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王有鑫
明年货币政策主要目标是防风险、促增长和金融去杠杆。这与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也是一脉相成的。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预计明年我国货币政策将主要采取“隐性加息+扩表+严监管”的操作手段。
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会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解读】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 陈龙
金融的本质是甄别风险。从监管角度来说极其考验智慧,因为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同时又要控制风险。金融监管的关键还是以风险为本,根据风险本质的不同进行分类管理,同时设立适当的准入门槛,将监管与创新结合起来。要鼓励做得好的企业机构去创新更多,使其更早合规,减少波动成本,而对以金融名义进行欺诈的违法违规行则为要严加规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李扬
金融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一旦宏观杠杆超过一定限度,全社会利息支出总额大于当年新增GDP,经济就会陷入不可持续状态。但去杠杆恐怕是一个中期的事情,三五年才能实现,步伐太快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等障碍。
目前我们去杠杆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个是国企,它承担较大社会责任,要平衡各方利益;二是地方政府,虽然加杠杆势头已经止住,但问题根源在于理顺财政体制。这些问题都要通过完善经济治理体系来解决。
加快建立租购并举
*【会议指出】*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
【解读】
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顾云昌
房地产领域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货币金融,财税和土地三个方面,部分领域的改革实际上今年已经启动。
货币金融方面的改革重点在于减少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加大债券、基金、股票等直接融资比例。这样能为普通人提供投资房地产的机会,而非让资金流入“炒房”领域。财税方面即:加快房地产税开征。土地领域则包括解决城市之间的土地供给不平稳、城市内部居住用地占比偏少、工矿仓储用地占比偏多;以及推动解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等。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 严跃进
此次会议继续关注租赁市场,说明政策层面高度重视。尤其是提到长期租赁概念,预计后续会有各类支持性政策出现。另外租赁市场发展无疑成为了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2018年值得关注和期待。此次会议,为2018年租赁市场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利好不断,尤其利好商业银行和有部分国企。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 张大伟
房地产长效机制已经在租售并举,房住不炒等环节开始快速落地,预计2018年后续将有更多制度性政策发布。
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关键要处理好住房消费和投资、房地产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另外必须降低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回归居住属性。从政策预期看,下一步应加快住房、土地供应、房地产税收、租赁等制度。以长效机制引导市场稳预期。
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
*【会议指出】*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解读】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 许保利
今年公报中“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的新提法,其实就包含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提混改不是停下或放慢脚步,而是要把混改搞得更稳妥、更好。这应是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的要义之一。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面,央企、地方国企已经出台了方案或仍将出台方案,下一步需要将这些方案做好,不断总结经验。
接下来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应放在一级法人层面,国资委要充分挥发作用,对质量不高的资产进行果断剥离,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国资委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将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公司的国有股份交给该机构管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会议指出】*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让收储价格更好反映市场供求,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解读】
中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宋洪远
中国新时代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农业农村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发展种养业,还要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要提高农民收入,还要让农民上得起学、看得起病、老有所养,同时要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到宜居、宜业,能够吸引人们到农村创业,吸引城里人到农村度假、养生。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姜云长
要推进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不仅是要解决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更是解决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弱化的问题。在现在的条件下,必须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和力量,包括政府政策的转型,支持促进收入调整,引导工业和城市资源、要素更好的支持“三农”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结构是根基,需要推进产权制度或者要素市场建设来推进要素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也是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的配置为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
贫困人口和农村人居环境是中国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必须补齐这两个短板。李国祥表示,近年来,中国一部分村庄的环境得到了改善,还兴起了一些美丽乡村,但放眼全国,大部分农村仍是脏乱差,面源污染严重。
近年来,中国不断推进农村的环境整治,包括生态示范点、绿色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一系列环境整治行动,但更多的是针对一部分村庄,没有全面铺开,中国总共有60多万个村庄,要实现环境的整体改善,需要更大覆盖面的行动。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会议指出】
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继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有效引导支持对外投资。
【解读】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 李钢
本届政府改革决心相当坚定,但囿于部门、地方或利益集团掣肘,部分开放举措并未落到实处,这让外企没有获得足够改革红利。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核心是双向开放。中国要真正引领经济全球化,必须首先下好国内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盘棋;要扩大对外开放,打破国内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的种种藩篱,调整不适应改革的各项规制是题中应有之义。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 白明
刚刚结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这是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落实。
近期,我们需要盯紧四大抓手:一是继续找遴选新的试验区,毕竟要做到推广复制。二是有些试验区需要扩容,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试验区相比所能够集聚的资源显得小了些,目前只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走过扩区的先例,东部与中西部不适宜用一个标准。三是积极探索自由贸易港,上海和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目标一开始就聚焦自由贸易港。四是自贸试验区经验可有选择地在国家级新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区域、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等其它园区或者特定领域尝试。
打赢蓝天保卫战
【会议指出】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
【解读】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大气污染防治首席科学家 柴发合
环境质量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十八大以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表明中央心系人民,着力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常纪文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在有工作基础了,也有思路、有方法,大气污染防治在治“标”基础上,治“本”的进度会加快,治标就是通过管控,治本就是能力提升。三年之后,治“标”和治“本”都能发挥很大作用。
要高质量发展经济,各个地方要遵守这个准则,其次要加强能力建设,中央各级部门要加强对地方各级的辅导和支持,监督和扶持并举。同时,打好蓝天保卫战,还要在交通结构和运输结构做好文章,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京津冀地区能否加大轨道交通作用,减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