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四世同堂》完整版“带回家”
【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代表老舍文学创作最高成就的《四世同堂》完整版日前由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发行,这是该作品首次以完整版形式与读者见面。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2014年在美国访学期间,发现《四世同堂》英文翻译全稿并回译,才得以促成此事。日前,赵武平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谈起发现《四世同堂》完整版全过程,讲述回译时的诸多困难,以及这部伟大作品完整版问世的重大意义。
《四世同堂》创作于1944年至1948年,是一部抗战题材文学作品。全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刻画当时社会各阶级普通人形象,展示他们面对日本侵略者时由最初的惶恐不安,到奋起反抗的全过程。《四世同堂》分为《惶惑》《偷生》《饥荒》3部,前两部按计划出版后,《饥荒》连载到一半则中断了。
赵武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14年他无意中在哈佛大学施莱辛格图书馆发现《四世同堂》英译全稿,上面保留了老舍修改手迹、示意图、译名表等内容。赵武平将新发现的底稿同根据1952年压缩稿出版的英译本《黄色风暴》进行部分对比,发现内容差别非常大:英文编辑将第23章“东阳病了”压缩,同第24章“冰化了”并为一章,还删除第27章和第36章。赵武平认为,如果不根据哈佛大学保存下来的英译全稿重新翻译,对于老舍先生本人和现代中国文学史都有欠公允,于是萌生将之回译的想法。赵武平对百页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终于完成《四世同堂》最后16段英译稿中文回译的艰巨工作。
“回译”不等同于“翻译”,遣词造句,把握原著的行文风格,“让自己化身为老舍,难度太大了。”赵武平对《环球时报》记者坦言,“我尽量在确定老舍语言风格、用词特点及语言表达习惯的基础上,或‘循规蹈矩’或‘亦步亦趋’,尽量复原其原著面貌。”赵武平利用电脑词汇分析方法,整理出“老舍词汇表”,在回译过程中尽可能使用“老舍的话”。
赵武平举例说,人名及其称呼的翻译,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以小妞子来说,瑞宣韵梅夫妇喊她“妞子”或“妞妞”;小顺儿和奶奶则只喊她“妞妞”。但在英译里,除了“Little Niu-Niu”外,只有一个“Niu-Niu”,究竟是“妞妞”还是“妞子”一时很难把握。赵武平透露,从初译至定稿,前后修改4次。初稿修订重在保证译文准确,信实,通达顺畅;随后修正主要是用老舍的字汇和词汇,对字词进行替换,调整语句。赵武平坦言,回译效果是否真正达到老舍确立的标尺,还诚恳期待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希望以后有机会进一步完善。
赵武平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哈佛图书馆所存的《四世同堂》英文译稿底稿冠以“FOUR GENERATIONS IN ONE HOUSE”之名,印在A4纸上,整齐分组装于30个文件夹内。译稿有3部分,即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初译稿(均为32章)与第三部《饥荒》全译稿36章,共236页。
赵武平认为,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看到一部伟大作品的全貌,不仅能满足对完整故事寻根究底的好奇心理,更能帮助大家全面评价老舍的文学探索深度。对研究者,除了在文本结构上能得到新的认识以外,更让人从思想发展史的角度认识老舍。此次译稿中首次还原《四世同堂》最后一章,即诗人钱默吟的“忏悔书”,完全可看作老舍对于战争,人性,文明,以及中日关系进行深入思考总结的力作,而不简单只是一篇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檄文”。当然,从文学翻译和文本出版的角度来关注这个回译,也必然会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赵武平认为,此次完整文本出版的另一个特殊作用,就是改写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关于现代中国文艺论述的一些观点,以及纠正夏志清撰写《现代中国小说史》对老舍及《四世同堂》的偏见性结论,毕竟他们都没看过老舍先生这部代表作的完整版本。
美国人是否也读老舍作品?他们有何评价?赵武平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老舍作为第一个真正进入美国大众阅读的现代中国作家,在美国始终享有极高地位,奠定美国读者对中国现代文学认知的基础。美国第一位诺贝尔奖作家赛珍珠认为,老舍是现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小说家。美国“中国学”创始人费正清教授所著的代表作《美国与中国》中,老舍所占独特地位也无人媲美。他介绍在中国文学史时,推荐了11部英译中国书:5部古典文学中,《金瓶梅》艾吉敦译本,由老舍在伦敦时帮助翻译;6部现代文学作品中,和赛珍珠的《大地》比肩並立的是老舍的《骆驼祥子》。
赵武平认为,除《骆驼祥子》和《猫城记》两部长篇外,老舍其他作品在美国的读者非常有限,《四世同堂》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应该英文版编辑对原著压缩和删节,对作品造成严重伤害。
赵武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利用这些年搜集到所有和老舍有关的资料,全面复原老舍在美国3年半的生活、创作和思想发展的真实情况,将是他未来的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