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锋:十九大报告看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担当
作者:李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这么一段话:“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的战略愿景,是以中华民族传承不断的历史文明为积淀,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其旨归,有着极为深刻的中华文化的底蕴。在强起来的“新时代”语境中,诠释中国现象、解读中国奇迹、展示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显然是离不开“文化自信”的显扬与践行。在十九大精神引领之下,登高望远,居安思危,“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的战略方位中,将大有作为。
一、“新时代”战略的新方位:中国气派、世界大同
东方、西方,是文化地理的一种分野。西学东渐中,西方文化的话语权极大地影响着东方区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向世界证明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的强大活力,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持续魅力。在强起来的复兴语境中,话语权的东方、中国转向势在必行。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中华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璀璨成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要秉承“协和万邦”、“世界大同”的胸襟与气度,以更大的作为,向世界展示、传播中华文化之美,让中华文化润泽寰宇群生。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习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引用元代王冕《墨梅图》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以梅花之品格为比喻,展现了文化自信的傲骨清芳。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清芳,要融入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各个领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与建设成果上都要能彰显中华文化、东方文化的魅力与气派,中华文化的哲学、审美,融入于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制造”的工业设计,融入于企业家精神塑造与国民精神养成,融入于绿色生态规划与乡村发展布局,融入于对外经贸交流与全域旅游推进,用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实践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充分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活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力。
二、“新时代”战略的新格局:全球视野、文化兴国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时代”建设中的文化自信,既是目标,更是资源。从目标来说,在十九大精神引领下,新时代的开放格局将进一步的拓展,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国家非传统安全的精神防线。从资源来说,参照发达国家、发展地区的发展经验,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极为重要的,文化兴国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中华文化有其内在魅力,折服了全球不同全国、不同民族诸多的人民。新时代要更加注重于强化文化“走出去”,全面推进具有国际影响力、能充分彰显中国气派的传统哲学、茶文化、瓷文化、丝绸文化、书画艺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西方国家中的传播,引领新时代的全球潮流,文化先行,带动全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以文化为资源、为纽带,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平台,用文化画好更大的同心圆,促进全球华人同胞的文化认同,推动新一轮的全球经贸交流与合作,全球范围内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三、“新时代”的新动力:知行合一、自觉践行
实干兴邦、实干兴市。《礼记·中庸》中说“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知善而行,执善而为,十九大报告的改革思想、改革方略,从学习层面导入实践层面,需要有全党努力、全民参与的行动力。东方文化、中华文化有着“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基础。知行合一的文化传统,是坚持战略定力、确保行动力的重要文化财富。继承这传统,让我们从文化自信中激扬文化自觉,从文化自觉中落实文化担当,在学思践悟的过程中,建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建构个体对中国梦的深刻认知与自觉实践,让个体梦融入家乡梦,家乡梦汇入中国梦。
风物长宜放眼量。学习十九大报告,以“新时代”的新思想、新理念来领会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文化新方位、新格局、新动力,落实文化自信的时代担当,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时代的改革实践将以更高的水平、更高的品质,融入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潮流之中,文化自信要充当其冲。(作者是环球网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