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2018年县市招商究竟该怎么办
作者:杨建国
12月22日,2017(第六届)河南产业集聚区高峰论坛会议在郑州举办,这也是笔者连续六年参加该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今年大会的主题是《“新时代”的转型发展》,笔者也分别从国际、国内以及县域招商三个层面,展望了2018年地方招商,尤其是县市招商的局势与发展方向。
在“逆全球化”呼声越来越高的形式下,主要发达国家企业、资本,正在加速回流,外资撤资、产能回流加剧,与此同时,面对经济增长乏力的全球格局,各个国家也纷纷祭出了“招商引资”的大旗,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争抢优势企业、资本。
这就导致中国目前吸引外资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低收入国家竞争造成外资的“分流”效应,另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企业、资本,正在加速回流。
而这种双重压力,需要我国在招商引资上,尤其是吸引外资上,拿出新的“大招”。
这就是为什么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风向,都指向了一个词:扩大开放。
而招商“大招”包括,国发5号文、7号文,也包括第三批自贸区的挂牌等等,这一系列国内政策动向,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招商引资,尤其是吸引外资,扩大开放是必然选择,在短期稳增长和创造就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简单的梳理了一下对外开放的系列变化后,我们将目光转向国内。
本次大会的主题叫:《“新时代”的转型发展》,我想来谈谈“新时代”。
刚刚结束的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全文中是这么说的:“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这也是对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完善。
结合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下招商引资工作开展,需要注意“新时代”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思路。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作为首次提出的崭新概念,“现代化经济体系”对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新的顶层设计,反映了现代化经济的新要求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同样,十九大报告也给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现路径: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而继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中国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立形成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为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得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据可依。
可以说,高质量发展目标、体系和制度保障,都在逐步成型、完善过程中。对于当下各地招商来说,如何围绕高质量发展,来展开和调整下一阶段工作,就成了重中之重。
其次,绿色发展重要性,再获提升。
绿色发展在十九大报告中,占据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和内容。
无论是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定位和方略,以及重点提到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部分,可以说,十九大报告,总结了绿色发展理念过去五年来的成绩,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生态文明的需求,也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尤其重要的是,十九大报告为绿色发展提出了一个新任务: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报告中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而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则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更上一个台阶。十九大报告中对生态的表述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次会议修改为“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更加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我想在座的各位,已经深切感受到了生态环境,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对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而我想说的是,这种影响将会成为“新时代”的常态,各地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需要把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放到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
第三,振兴实体经济, 被“新时代“发展越来越多地强调。
即将结束的2017年,可以看做振兴实体经济元年,无论是重视程度,还是政策配套、要素资源,都在加速往实体经济上集聚,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成为了各地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提振壮大实体经济也被放在了更重要位置上。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十九大后习主席首次调研,“实体经济”成为了关键词。调研中,习主席强调,中国这么大,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
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五次提到“实体经济”,并且明确提出,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
其实很多地方招商引资的时候,已经注意把实体经济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了。今年考察中,我注意到很多地方的招商口号,从过去的“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变成了 “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上面这个口号变化,其实反映着地方对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也从侧面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对于地方来说,振兴实体经济,必须与招商引资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招商引资应该也能够激发出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上面这两个角度,对于县市招商来说,有些过于宏大,接下来,我就针对县市招商这一块,谈谈县市招商究竟该怎么办。
笔者今年总结了当前县市招商的三重困境:除了前面提到国际招商变动外,国内各地,尤其是是一线、省会等城市,也纷纷将招商列入一号工程,纷纷在要营商环境上率先求变,纷纷在招商机构上着力变革,更有甚者,类似苏州等城市,推出了巨额招商奖励资金等,县市招商的空间和压力,也变得空前的巨大。
三重压力下的县域招商,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招商方向上,抓好两个“结合”。
一是围绕发展实体经济战略抓招引,突出做好招商引资和新旧动能转换结合。,一方面,围绕技术改造、建链补链、集群发展,引进一批旧动能改造标志性企业和项目;另一方面,引进一批有利于推动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的产业升级项目。
二是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抓招引,突出做好招商引资与国家、区域战略结合。利用好河南的政策红利,做好三区一群对接工作,找准结合点,力争建立建立这些国家战略相应的“产业承接园区”。
其次,要做好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同步升级,探索完善重大项目招引机制,推动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提升。
这方面,我建议各地可以学习借鉴两个地方的经验。
一个是杭州。杭州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经济转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路径,推出了弱化和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功能,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由“各自为战”向“全市一盘棋”转变,同时还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完善以质量和绩效为导向的考核机制,推动各级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做到重大招商活动亲自参加、重要客商亲自接洽、重大项目亲自推动、重点问题亲自协调解决。
另一个是淮阴。这方面,淮阴创造了包括:招商引资任务“一下三年”的考核方法;将乡镇部门捆绑,从而更好地资源互补、互相促进;目标差别化考核,来激发招商活力;帮办服务延伸到企业落地生根各个环节,形成了项目过堂、问题过堂一整套“帮办机制”等等。
这些招商机制体质的升级,能够为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提供更多助力。
第三,做好招商手段升级工作,更多地走向市场化、精准化、专业化。
杭州,在招商引资中,提出了这么一个概念,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统一。
杭州提出的浙商回归工程,已经为各地招商引资提出了一个示范:要更加注重发挥中介机构作用,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由“政府主导力为主”向“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同向发力”转变。
招商难、招商慢、招商层次低,是当前县域招商共同的困境,而这种困境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招商模式急需创新和转变,“过去招商引资完全由政府主导,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形态的不断升级,这种模式暴露出来不少短板和不足,包括招商对象不聚焦、招商方法不专业,招商政策不合理,以及招商效果不显著等。
正是基于这个问题,我创办《老杨会客厅》委托招商平台,而创办的初衷就是:对于县市招商来说,市场化招商机制,将成为实现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科学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招商引资之外,我想再重复一遍去年的建议:培育比引进更重要。
如果以比例划分的话,过去大家在招商和培育的精力分配按比例是8:2的话,我希望今后,大家能把这个比例调成5、5开,甚至把更多精力放到培育上来。
为什么我要这么强调培育?今年在各地考察时感受越来越深:
前面说了,既然外部环境会相当不好,在这种状况下,需要看的恰恰是地方的内部经济增长动力是否足够了。
未来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趋势是,从产业招商,转向培育产业环境,尤其是孵化加速产业园区作用和功能。本地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把这些企业作为产业园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作用园区经济增量的核心,可能是未来更长久的产业发展路径。
和往年一样,我再给大家推荐两个地方:杭州、淮阴。前者主要学习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由“各自为战”向“全市一盘棋”转变的思路和方法;后者主要学习招商引资任务“一下三年”的考核,以及将乡镇部门捆绑招商等制度和方法。
最后,我想说:有委托招商需求的县市,请及时和老杨会客厅对接,我们整合了近100家各类协会、各类企业家数据库3000多家,以及近百家上市公司及行业龙头企业,并且已与10余个政府招商部门和产业园区建立合作关系,在北京、天津、河南、陕西、山东、福建等六个省份、数十个城市举办多场专题招商推介活动,无论是招商成绩还是服务质量,都得到了服务县市的好评。
还是那句话:《老杨会客厅》——更好地服务县市发展。
(作者是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