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钺:乡村衰败可能带来两大隐患
作者:冯钺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为8项重点工作之一。
笔者以为,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之一,更关系着我国长期战略安全。但过去数十年来,由于人口持续过度、快速、大量向城市集中,造成一些地区大量乡村接近废弃,土地荒芜、乡村衰败,形成“空心化”现象。乡村衰败的另一面是扭曲的城市化,目前这种城市化导致强大的吸附效应——城市吸附乡村、东部吸附西部,这种吸附效应正悄无声息地损害长期国家战略安全。
从表面分析,城市化可以集中人力、土地、经济、技术等各种资源,从而达到对资源的集中使用,实现更大节约,但这只是一个经济效用。从长远看,乡村衰败有可能带来两大潜在问题:破坏传统文化传承;动摇传统疆土。
从硬件方面看,乡村保留着大量中国传统建筑,而建筑的存在是人们内心传统的重要象征之一。这些象征还包括仪式、习俗、习惯、节日等众多只有在乡村才能看到的内容,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统载体。很难想象在大城市一堆充满所谓西方气息的现代化建筑群里,还能够保存着中华传统文化,即使能够保留,味道或也大大改变。
许多乡村的历史可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还有一些可追溯到公元五六世纪的南北朝时期,许多村落具有厚重的历史传统积淀,古建筑甚多。如今面临人去屋空、人去村空的状况,大量古老的房屋日益破败。房屋的破败不只是硬件的损失,更严重的是传统文化难以为继,而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培养需要几百年乃至上千年数十代人才能逐步形成。
乡村衰败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可能造成边疆地区不稳。一国之领土是否稳固,人口因素占重要地位。中国国土广袤,周边历史环境复杂,“迁民以实边”是自古以来的重要国策。自汉武帝开拓西域起,每当中央政权稳定时,都持续大量向边疆地区迁徙人口,这一过程两千年来几乎从未停止,这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版图基础。东部城市吸附乡村尚且只是造成东部农村土地荒芜,但同样的问题若发生在西部边疆,乡村地区如果缺少一定规模人口的驻扎,或将给未来疆土的稳固埋下隐患。
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党建是关键。近年来,我们在国内各地调研时发现,通常基层党组织有力、集体经济搞得好的乡村,“空心化”现象往往少得多;而基层党组织软弱,几乎没有集体经济的村子,“空心化”现象往往比较严重。农村还是应通过党组织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走集体经济的道路,既能保留农民的土地,又能获得一定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保留了农民的团结性、文化的传统性。中国当年之所以能够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将最难组织、长期是一盘散沙的农民有效组织起来,为胜利打下了基础。如今一些地区的农民却正在或已经回到一盘散沙的老路上去。
乡村振兴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希望我们能将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继续发挥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守护国土的重大职责。(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信息资料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