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影像?华为又为此做了什么?
晚春,6岁的智利女孩Pascuala在外婆家的游泳池里玩了一个下午。母亲Francisca Reyes把她湿哒哒的头发扎成麻花辫,给她换上粉黄相间的小裙子,要带她回家,而她却在两幅画作之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其中一幅画作上的裸女直直地望向前方。母亲看着女儿小小的身子被阳光包围,觉得这一刻带着神秘,拿出手机按下快门。几个月后,这张《Subtle Summer》从来自90多个国家投稿的15万张照片中脱颖而出,Francisca Reyes成为华为“新影像大赛”的总冠军,获得两万美金创作基金,并与所有优胜者一样加入“华为新影像发展计划”,成为与华为长期合作的摄影师。
突破了像IPPA等手机摄影大赛诸如肖像、风景、动物等类别,华为“新影像大赛“的主题设置新颖亲民,七个话题(@所有人、自拍与自画像、地理位置、我在现场、九宫格、时间线、你好,生活!)紧扣手机摄影特色,是我们平时每天几乎都做的动作。如果要接地气地翻译一下七个主题,那可以是,起床发个微博,拍个自拍,去网红店打卡,围观街头突发事件,发个小视频,最后凑足九张图发个朋友圈,这一切都是你的生活。如果你每一环节都做得非常走心,那么明年你也有可能获奖。细看冠军作品,并非华丽的炫技,更多的是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巧思奇想。
当今社会,人们机不离身。这样的环境下,手机摄影正逐渐成为我们视觉的延伸,发展出一种全新的影像文化。手机摄影这种全新的摄影方式让用户突破原本沉重器材的限制,不分年龄,不分性别,无论何时何地,与谁在一起,都可以记录生活、分享生活,这就所谓的“新影像”文化。
手机摄影全民化不仅体现在创作上,也体现在分享上。今年九月《时代周刊》发表了“FIRSTS“项目,聘请巴西摄影师Luisa Dörr走遍美国,拍摄了46位敢于为先的女性,其中12张被用为杂志封面。Luisa全程只使用了智能手机。而她被发掘的平台,正是她自己经营的Instagram,照片全由手机拍摄。我们的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就是我们自己策展的移动画廊,跨越了国界,跨越了文化,跨越了阶层,省略了邀请函,每天都在上演新展开幕。
华为看到了这个趋势,利用这次比赛勇于尝新。群体新,光获奖者就来自12个国家,年龄最小的出生于1999年。视觉内容新,利用手机入侵性小的特点,更加贴近生活。评判方式新,专业评委结合青年摄影师,融合多方意见。传播方式新,线上实时展现作品,联合ICP线下展览空间。在尝新之余,我也看到了让人暖心的旧,也就是我们制造影像的初衷,创作有故事触及心灵的影像。当科技的发展简化了摄影的操作时,更多创新的灵魂也被解放。
华为新影像大赛总冠军获奖者:Francisca Reyes
当摄影的技术变的相对平易近人时,最大的挑战也许是摸索“新影像“的边界 。Francisca 成长于一个注重对审美培养的家庭,在纽约读完艺术研究生后很长一段时间,主业一直是绘画,她的照片中也带着传统绘画的美感。而站在“新影像”的路口,也许可以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拓宽审美的可能性。比如,著名摄影师Ben Lowy早在2012年就开始用智能相机Hipstamatic软件在战地拍摄,去年又用手机软件将美国总统竞选的照片卡通化,做成了一本名叫《评论区(The Comment Section)》的书。今年冬天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正在进行一个名为“用照片说话:艺术家之前手机照片聊天实录(Talking Pictures:Camera-Phone Conversations Between Artists)“的展览,邀请了12位艺术家,两两配对进行为期五个月用手机照片和视频聊天。策展人Mia Fineman观察到手机摄影如何改变了摄影,使影像带有日记感和实时的亲密感,甚至成为了一种比文字更自由的语言。那么在我们讨论“新影像”时,是否需要延续传统摄影的审美,还是挖掘手机摄影语言的特性?相信华为会在这条影像之路上继续大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