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维鸿:金融严监管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作者:许维鸿
2017年,备受瞩目的资本市场高举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旗帜。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金融改革脱虚入实的政策连续性,也为下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空间。毕竟,“三去一降一补”是手段,中国宏观经济的转型升级才是目标。
可以预见,2018年的国内外宏观形势将更加严峻。在此背景下,市场期待中国经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发力,实现宏观经济的持续转型升级。从技术上讲,金融必须发力于直接融资领域,发力于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直接融资,让严监管背景下的上市公司有更大的施展空间。随着资本市场的“严监管正本清源”,股市中的害群之马被清理,给直接融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既包括沪深股市,也应包括各省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提供发展空间,是金融脱虚入实的最优之选。
首先,市场期待财政部和发改委能继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公私合作模式(PPP)引导基金规模,并鼓励严监管下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来支持“真正的”PPP投融资模式。一方面要鼓励更多上市公司进入PPP领域,利用其品牌和融资优势,逐步取代建筑类企业,真正捋顺企业与政府的“权责利”关系。另一方面,通过金融杠杆支持,强调规范合理的信息披露,鼓励现有的PPP项目通过公开发行资产抵押债券(ABS)实现资金回笼,让规范运营的PPP项目企业强者恒强。
其次,在国家战略领域升级金融工具。以往国家各部委的引导基金往往“明股实债”,很多都打着产业园、创业园的名义流入了房地产领域。市场期待,金融严监管一方面对存量的各类基金进行用途清理,另一方面要求增量基金的考核方式力求“公开、公平、公正”,提升资金对国家战略支持的更高效率。
第三,资本市场要推动省域经济和县域经济的金融脱虚入实。虽然各省区域股权市场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挂牌公司,但是这些公司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严峻。市场期待建立各省股权市场且能够与A股市场相连,享受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优势,让挂牌企业融到资金;结合各省的信用担保基金等手段,真正在各省区域股权市场建立可转债市场,促进从事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拿到更多、利率成本更低的资金。(作者是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