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直播新规形同虚设,多数直播平台未严格遵守 – 游戏葡萄
youxiputao
2016年作为直播平台野蛮生成的一年,违规、越界现象时有出现。对此,文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也颁布了数项新规。由于这些新规严格规定了“平台资质”、“用户实名制”、“游戏审核”等内容,被人们戏称为“最严新规”。其中不少新规已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葡萄君观察了多家直播平台后发现,不少平台面对“最严新规”,并没有多大改变。
移动直播平台成“无证上岗”重灾区
根据2016年12月发布的《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指出:自2017年1月1日起,从事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的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应当根据《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向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申请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许可证的经营范围应当明确包括网络表演。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应当在其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标明《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
值得注意的是,该条文要求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应当在其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标明《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葡萄君浏览多家直播平台后发现:斗鱼、熊猫、战旗等主流直播平台都在主页面挂起了《许可证》编号,而像ME直播、栗子直播、一起秀等新兴移动直播APP官网则未能挂出《许可证》编号,且依然在App Store上架运营,明显违反规定。除此以外,仍有许多新兴直播APP未经审核便偷偷上架运营,移动直播平台俨然成为“无证上岗”的重灾区。
部分平台主播认证过于敷衍
新规中关于主播的规定:“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互联网直播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对互联网直播发布者进行基于身份证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的认证登记。”之所以要强制实名,是希望通过一整套规范增强对违规行为处罚的威慑力。
本来这条规定的出现,目的是遏制低俗内容的传播,保证网络直播环境的健康。但真正贯彻下来,仍有部分直播平台,对于实名认证过于敷衍,只做到表面验证,弊端和漏洞
以龙珠直播为例,其移动客户端上的实名认证过程过于简单,问题很大。主播只需要认证手机号即可通过审核,进行直播。这样的“实名制”实际上将认证主播的过程移交给了电信运营商,不少主播可以利用这个漏洞进行违规直播且能全身而退。
相比龙珠直播,斗鱼直播多了上传身份证件照片和人脸识别的步骤,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短信验证的弊端。一些小规模的移动网络直播平台由于没有知名的网红主播,加上起步较晚,为了吸引用户只能大打擦边球,诸如制服直播、蜜聊直播、美色直播。这些直播平台为了节约成本、降低门槛,为主播进行违规直播大开便利之门,将电话短信验证的步骤也省去,用微信、QQ和微博的账号关联,就可以轻松开始直播。
这些平台本身对主播审核不但不加以重视,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为主播违规直播提供便利。可以说,移动端直播平台对于网络直播“实名制”重要性的漠视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诸如斗鱼、熊猫之类的平台经历了“造娃娃”等色情低俗内容后,已经有所防范。而移动端平台的擦边球问题才刚刚开始。
弹幕审核并未落实
除了直播的视频流内容,互动类内容也被新规放上台面。根据规定,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评论、弹幕等直播互动环节的实时管理,配备相应管理人员。可是葡萄君浏览相关直播间,发现仍有部分粗俗的弹幕出现。尤其在移动端直播平台,粗俗弹幕出现几率更是大到惊人。
此外,新规还进一步表示“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主体责任,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健全信息审核、信息安全管理、值班巡查、应急处置、技术保障等制度。”至于各大直播平台到底有没有配备相关人员,也没有任何平台作出回应。
半数没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9月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应具有相应资质,不符合相关条件的机构及个人,包括开设互联网直播间以个人网络演艺形式开展直播业务但不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均不得通过互联网开展相关活动、事件的视音频直播服务。
根据相关解释,《许可证》业务类别包括播放自办节目、转播节目和提供节目集成运营服务等。这就表明,没有此项许可证的单位可能将不能直播或转播综艺、体育节目,因此电竞比赛的直播、转播或将会受到不小影响。
在抽取了包括斗鱼、虎牙在内的10家具有代表性的拥有直播业务的平台,发现标注了拥有拥有许可证编号的网站不足一半。除战旗直播、虎牙直播、BILIBILI、映客四家平台在网站底部标注了《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编号,其他六家包括斗鱼直播、熊猫直播、龙珠直播、火猫直播、花椒直播、TV直播在内都未在网站首页标注《许可证》编号,如果未取得《许可证》将面临无法开展相关活动、赛事的直播、转播。
由于申请单位要求必须是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当前的直播平台基本很难通过要求。目前来讲,最通用的办法是通过收购具备该许可证的壳公司以达到持证目的。而以往政策宽松时,的确有一些较小的私企拿到了该许可证,只是收购费用水涨船高,企业往往需要付出上千万代价,才能如愿以偿。
新政形同虚设,多数直播平台未严格遵守
直播的火热不仅带动了网红经济,也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但因为监管机制与力度问题,直播曾走了一段弯路。作为一个门槛不高,却有机会获得高收入的行业,不少人涌入直播圈,导致直播内容良莠不齐,一些主播为博人眼球,作出一些“直播吸毒”、“直播烧选手照片”之类的低俗直播。本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正是为了改变这种邪风歪气,但直播平台的不作为实际上让这些主播得以继续存在。
新的一年才刚刚开始,或许传统直播平台们还没意识到需要遵守新规了。但移动直播平台的乱象绝不是没意识到,而是有意为之。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大,这些恶性违规APP的命运难逃一死。直播平台的正规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监管部门和平台本身,要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