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以上,胸部以下,决定了你有几斤几两_风闻
观察者网用户_246054-2018-12-19 19:47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LinkedIn
微信ID:LinkedIn-China
LinkedIn领英是全球知名的职业社交网站,每个《财富》500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我曾听过这么个故事:美国前总统林肯亲自面试了一位应聘者,但最后拒绝录用对方。
朋友问这是为什么?林肯回答:“我不喜欢他的长相!”朋友不解道:“长得不好看,并不是他的过错啊!”
林肯解释说,应聘者紧皱双眉,满面愁容,丝毫不自信,并且头发乱糟糟没有打理,衬衫也是皱巴巴的,可想而知他的生活是多么糟糕,这样的人怎么能胜任工作?
“一个人40岁以前的脸是父母决定的,但40岁以后的脸却是自己决定的,一个人要为自己40岁以后的长相负责任。”
没人有兴趣透过你光亮的秃顶
探索你深邃的内心
前几天去南京给一家企业做内训,中午受邀和其公司的HR团队一起吃饭。
说实话,作为一个内向性格+重度社交恐惧症患者,我一向不喜欢这种陪金主吃饭的活动。
讲了大半天的课,口干舌燥很疲惫,本想着中午可以一个人快快地吃完饭休息一下,可现在却要拉着我陪吃陪喝陪聊天,哎,郁闷啊……
可能正是应了那句人生的真谛吧:世间最美好的东西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原本这么一顿我根本没有抱任何希望的乏味午餐,最后却吃出了惊喜!
记得当时我正在闷头吃菜——通常在这种想推(骨子里清高的个性使然)而又不敢推的场合(害怕得罪了这帮金主以后拉不到生意了呜呜呜),我一般都是采取这种吊脸子+不说话的消极抵抗的方式。
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企业方负责当天培训的妹子主动和我聊了起来:
Peter哥你在厦门待过是嘛?其实我也在厦门生活过,而且我的一些朋友还认识你呢。
因此从他们那里我听到了不少关于你的有趣的故事,所以今天我还蛮期待你的到来的,哈哈哈哈……
听闻此言我不禁紧张起来!这可是我的金主啊,不知道都听到了些什么?可千万别影响了我今后的财路啊。
我不禁忐忑地问到:“哦这样啊,那你都听到了些啥呢?该不会是说我的坏话吧?嘿……”
没啥没啥,别紧张啊,都是好事。你和他们描述的没啥差别,而且看着一点都不老!
哎,对了,Peter老师,刚才听课时我就一直想问你,你是怎么把身材保持的这么好的?开过刀?打过针?还是健身锻炼?
快和我们聊聊吧,你都不知道,这件事现在可困扰我了。
虽然此话奉承居多,但架不住有人说我看着年轻!
看文的朋友们是不知道啊,对我们这种日落黄昏江河日下的中年大叔来说,最怕的就是“美人迟暮”。
所以今天能够被一个初次见面的妹子夸奖“一点都不老”,我的情绪陡然一下好了起来。
再加上聊到了健身和保持体型这种令我感兴趣的话题,我说话的欲望瞬间就被激发了出来:
我可从来没动过刀剌过皮儿啊,其实保持体型关键要靠控制饮食和健身,比如我是这样做……
“哎呀没用的,你说的这些我都试过,但是没效果。因为一直坚持不下来。Peter老师,你一定还有啥其他的秘诀吧?”那位HR的妹子急切地问道。
怎么说呢,其实要想坚持也不难。
因为我每次一看到和自己同龄的老男人们挺着个大肚子,或者顶着一头油亮的地中海似的发型,我的决心和动力就会在心底油然而生。
那就是时刻提醒自己:我可绝不能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否则还不如死了算了!
听到这,那位妹子沉默了下来,低头沉思了许久过后,她突然抬起头来,说出了一句让我恨不得立刻起身立正,然后脚跟并拢向她举手敬礼的金句:
“是啊,试问在这个世界上,谁又有兴趣透过你光亮的秃顶和腆着的大肚子,去探索你深邃的内心呢?”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体现在人生每个不同的7年
前两年有部很火的纪录片《7 UP》(中文名《人生七年》),说的是一群来自不同阶层的少年们的成长经历。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挑选了14个7岁的小朋友,这些小朋友来自英国不同的社会等级: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出身上层社会。
从他们7岁的时候开始跟拍,此后每隔七年再重新找到他们,进行采访、拍摄。
与这14个人畅谈他们的生活、交流他们对学习、成长、事业、家庭的看法以及他们的梦想。
时至今日,纪录片已经拍摄到了第八期,也就是56岁了。这是唯一的一部让我仔仔细细追着看完整个系列的纪录片。
看着镜头里那一张张稚嫩的,对未来充满着幻想的7岁小盆友们的脸,听着Ta们对长大后想要去哪里,想要做什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描述,然后再对照一下7个7年之后Ta们各自的生活状态。
相信每个人都会深切地体会到,何为沧海桑田,并进而由衷地感慨人生的宿命和轮回。
那些来自于社会顶层的孩子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走上了TA们父辈曾经走过的道路:读**公学然后进入名校最后过上了上流社会的生活。
而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孩子们,也毫不意外地继续在底层挣扎,一如TA们的父辈曾经生活过的模样。
这其中只有一两个例外:某个中产阶级的下一代通过个人奋斗成功地跻身上流社会,但所有来自上层社会的后代,却没有一个坠入底层人群。
在观看这部纪录片时,其中的一个细节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和思考,那就是这帮家伙们的身材、外貌和精神状态的改变:
那些中产阶级和来自于上层社会的孩子们,当他们成人以后基本上都保持了一种非常健康的体型——因为讲究生活品质和定期的健身运动。
而那些始终踯躅于社会底层的孩子们却普遍的受到肥胖、酗酒、提前老年化的困恼。
因为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而这些习惯,又绝大部分和其成长的家庭环境,以及自身的生活境遇相关。
我无意讽刺那些挺着大肚子或者谢了顶,但是还“身残志坚”对生活始终保持着火一般热情的中年大叔们;
更不敢调侃那在地铁上被偷拍的满腹才华但却身形已然“猥琐”的窦唯前辈,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适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但如果你问我,那我还是那句话:
人的身材、穿着、精神状态,代表了他对人生的解读和期待。
你可以不修边幅,也可以放浪形骸,但我始终无法认同:
放弃对自己身材的要求,毫无节制满足口腹的欲望,在30几岁的“高龄”就自暴自弃给自己的人生“包浆”(这是中年大叔对被人称呼自己“油腻”的一种颇具智慧的反击),会是一种智慧的,甚至受人推崇的人生选择。
人的身材和精神面貌
是处世思想的一部分
记得小时候看沈从文的《边城》,里面有一个桥段非常搞笑:
一小混混从小生活贫寒,长大暴富之后非常想做一把让自己扬眉吐气的壮举。
于是他就让江湖牙医把自己的一口好牙全部敲掉,取而代之的是镶嵌了一嘴璀璨夺目的大金牙。
之后每天摇着扇子咧着大嘴招摇过市——因为在他儿时讨饭的记忆中,那满嘴的大金牙,就是上流社会的标志。
于是当他成功的实现人生逆袭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立马给自己的个人形象做个升级,比如说,镶嵌一口只有“成功人士”才有的大金牙……
大学毕业后,我基本上和老同学们没啥交集了,一是本身就不爱社交,再加上惧怕那种庸俗虚伪的同学聚会——成功者或刻意或低调的炫耀,失意者或酸涩或躲闪的落寞。
这一切都令人感到十分的不舒服,这种尴尬的场面直到大学毕业20周年的聚会才有了些许的改观。
或许是真的年过不惑了吧?再不然就是对自己的前途彻底死了心。在这种心态下的团聚,少了些市侩的攀比,多了几分真诚的友情。
记得当晚一住进组委会安排的酒店,同学们就开始互相串门想要尽快找到失散多年的小伙伴们,我也没能例外。
当我按着入住名单来到一房间门口敲门时,一个完全陌生的中年男人打开了房门。
应该怎么形容当时的感觉呢?这样说吧:他的体型、状态和精神面貌,“完美地”代表了一个45岁中年大叔应该长成的模样:
将军肚、秃顶,中规中矩样式老旧的深色T恤,用一双烟酒过度的肿眼泡笑眯眯地盯着我,一言不发。
“哦,不好意思,我敲错门了。”一看不是我要找的老同学,我连忙道歉然后转身想要离开。
“老张,给我滚回来!你连我都不认识了!忘了是谁当年陪你一起跳舞唱K了嘛?!我是***啊!哈哈哈哈”那厮一把将我搂到了怀里,然后亲热地拍了拍。
感谢上帝在创造我们人类时的仁慈,因为他只允许岁月这把杀猪刀肆意改变我们的容颜,而声音,却被他好心地保护了下来。
就是这不变的熟悉的嗓音,才让我辨识出这个正在激动拥抱着我的油腻大叔,就是那个曾经和我亲如兄弟般厮混了四年的老同学。
那一晚我们彻夜长谈,一如我们年轻时无数次做过的那样:
我们聊大学毕业后各自的人生轨迹,聊双方的家庭,聊现在的生活状态。
聊着聊着,我渐渐地读懂了他,也最终明白了是什么,将这个我曾经像熟悉自己一样了解的人,改变成了现在这样。
那就是我们的前生(原生家庭),今世(自己人生经历),以及未来(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
写到这儿,我反思了一下,这可能又是一篇找骂的文章,尤其那句诛心的刻薄话:“我可绝不能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否则还不如死了算了!”。
但对不起啊,各位中年的大哥们,只是想善意地给各位提个醒:人的身材和精神面貌,并不是无关紧要的皮囊,它也是你人生哲学和处世思想的一部分。
俗话说得好:“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欣赏你优秀的内在。”
一个人的面容和着装,是展现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有的人就越活越年轻,有的人却很快变老,保养不是关键所在,放弃自我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