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榫卯,请让“日本”走开!_风闻
观察者网用户_227909-2018-12-19 14:06
【作者:筱顽咚(知乎) 授权转载】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去年的12月13号(不知道啥日子的请自行百度),我无意间看到一个叫“新浪收藏”的微博发了九张“榫卯动图”,就是那位日本汽车工人制作的那些动图。评论里大喊“祖宗”的网友比比皆是,无奈我只好在评论区里“科普”,谁知遭到一帮人恶意攻击。哎,真让人既觉得讽刺有让人感到苦笑不得。
哭坟都哭错了坟头!尴尬不?
我知道纠正一件事物光靠嘴是没用的(微博已经领略过了),所以我只好采取最笨的方法:花大量时间搜集资料,用软件做成动图,然后让大家自行比较。
没想到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不相信的人。
任何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界限,逾越这个界限,即便跟自己再类似的东西也不是你的。但是对一件事物极度不了解的人,心中是没有这个界限的。或许有,但他们的界限往往无限宽。而具有明确界限的人在他们看来会显得“矫情”、“斤斤计较”。
希望这些人尽早建立、缩窄心中的界限,给自己也给别人一份尊重。
原文:
曾几何时,微博上开始流传着一组榫卯动图。很多网友都喜欢转发并配上“中国”、“老祖宗的智慧”等词汇。
其实大家有所不知,这些榫卯都是日本榫卯或者日本化的榫卯!
我们来看一下这些榫卯的日本名字:
尤其是第一排的第三个榫卯直接用日本“大阪城”命名,也就是说此榫卯即便是在日本有可能也仅见于大阪城一带。九张图里跟中国关系最大的只有图一和图七,图五在中国有类似做法,但完全不同。其他榫卯均未在中国出现过。
一提到“榫卯”大家首先就会想到中国,认为只要是榫卯就一定是中国创造,任何国家包括日本古代所有榫卯统统都是中国的。
很多次我在这些微博下“科普”时没少碰到这样的观点。可这些网友压根就不知道的是在中国建筑还没有影响日本的时候,日本人就已经在用木头盖房子了,人家早就创造出自己的榫卯了。就如同几千年前的中国河姆渡人在没人教自己的情况下不也照样创造出榫卯了吗?你可以理解中国人能够独立发展出榫卯技术为什么不能理解世界其他民族也可以独立发展这项技术呢?
事实上榫卯并非中国人专利,世界上很多不同文明都自发产生了属于自己本民族的榫卯文化,这并不奇怪。
这是位于挪威,有着800年历史的艾兹堡教堂,是挪威现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教堂。人家的建筑用的也是榫卯,试问这难道是中国宋代传过去的榫卯技术吗?
这是位于波兰南部一座木结构教堂,世界文化遗产。这难道也是中国传过去的木结构技术?如果是,为什么榫卯传过去了,建筑形态跟中国古代天差地别?这显然说不通。
这是位于俄罗斯的一座巨大古代木结构教堂,非常具有梦幻色彩。建筑使用的是典型的“井干式”(井干式是中国古建筑三大形态之一,其余两项是抬梁式和穿斗式),很明显,这座建筑的井干式跟中国古代的做法和用法完全不同。可见全世界的不同文明都独立发展出来过“井干式”,而且都在用。
就连只有两百年历史的美国人在19世纪初期(相当于清朝晚期)也独立发展出榫卯技术(或许是从英国或欧洲大陆带来的木建筑技术,因为欧洲古代的民居其实大多也是木房子),并大量应用于民居建筑中,并一直发展延续至今。
以上是美国木建筑的榫卯技术资料,很明显跟中国古建筑榫卯完全不是一个类型。
所以不要一看到“榫卯”就盲目的认为这是中国人的专利。能够从多样的世界文化中将中国本民族特色梳理开来这既是对中国文化、中国古人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的未来负责。
想继承就要先从真正认识自己开始!
有人说:日本的榫卯都是中国传过去的,所以那些动图里的榫卯都是中国的。
这种观点就是典型的“日本冰箱论”,认为所有中国传至日本的东西日本人会像放到“冰箱”一样原封不动的保留至今,毫不变质。事实上任何中国的东西传至日本,日本人都会经过大量的改造,日本人素有改造的传统。
举个例子:景泰蓝。
景泰蓝也就是掐丝珐琅,在中国时的样子是这样的。
这一技术传至日本后,日本人发展成了这样:
可以看到中国的景泰蓝图案讲究工整,颜色较为单一。而日本极大地丰富了颜色,图案不讲究对称,柔和细腻,两者差别极大。你能说此时的七宝烧就是彼时的景泰蓝吗?并且认为七宝烧是中国的?
再举个例子: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是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后带过去的唐样建筑技术,跟日本其他时期建筑要经过朝鲜半岛二传手不同的是,这次是直接从大唐引进建筑技术。理论上说唐招提寺应该是最正宗的大唐建筑风格了,可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唐招提寺金堂的历史演变。
唐招提寺金堂外观,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座正宗的大唐风格建筑。
可实际上唐招提寺在日本历史上经过了很多次改造,已不复当年的样子了。
从上图的演变可知,唐招提寺金堂从内到外已经完完全全变成了另一座建筑,被日本人改造的面目全非了。试问这样的建筑你能说她还是中国的吗?
我们再拿中国现存最大的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跟唐招提寺金堂对比一下:
从对比可知日本人的改造能力实在是太强大了,还是正宗的中国唐代建筑比例看起来最协调!
事实上日本古建筑每过几十年就要大修一次,每次大修日本人都要加入新东西。也就是说日本地面上的所有古建筑本质上都已不复当初的样子了,只不过是改多改少的问题。
日本人不仅不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冰箱”,相反日本人是一群狂热的改造者。日本在学习中国古建筑技术以后,很快就开始琢磨如何加入自己的东西了。“和氏小屋组”就是改造后的产物。
我们看几张中国和日本的古建筑剖面图,感受下原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但由于文化和地域的差异最终产生的强烈反差。
佛光寺东大殿(唐)
故宫太和殿(清)
以上是中国古建筑的剖面图,经典的殿堂级抬梁式结构,梁架粗壮有力。
我们在来瞧瞧日本:
日本跟中国做法完全不同,细密的“小屋组”杂乱无章的交织着。虽然外表尚有一副“大唐风韵”,但实际上内部的灵魂早就被日本人抛弃了!
可见日本是一个没有制冷功能的冰箱!
试问!面对一个如此热衷改造的民族,你如何会相信日本人会原封不动保存好中国传过去的榫卯技术而不加入一丝变化吗?
中国传到日本一些建筑形制后,相应的也会传过一批适应于此建筑形制的榫卯。随着日本对建筑形制的改造,原本适应于改造前建筑形制的榫卯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被抛弃了。继之而起的的是一批适应于新的建筑形制的榫卯,也就是日本人自己创造的初代榫卯。
建筑形制如果再次改变,榫卯也就再跟着变。直到彻底变成日本本土化的榫卯,试问这样的榫卯跟中国又有多少本质上的联系呢?
其实网上流传着这几组动图是一位日本汽车工人利用业余时间搜罗自己国家的建筑榫卯,研究其中的拆解原理做的动图,发布在了社交媒体(推特)。而后流传到中国,被一群不明缘由的中国人当做了“老祖宗”的东西而大肆宣扬。这些动图中不乏有中国特点的榫卯,但是大部分榫卯都是经过日本改造后或者纯粹就是日本创造的榫卯,根本就没有在中国历史出现过的东西。
那九张动图微博下的评论里不乏喊“祖宗”的网友,看得我尴尬症都犯了。
为了以正视听,也为了向大家展示真正的中国古建筑榫卯技术。我特意做了24张中国古代建筑榫卯动图。
这些榫卯是在参考了大量的论文资料和真实案例的基础上做的,保证了中国本土文化的纯粹性。
并以此向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们致敬!
目前自己已做了24种榫卯,以后将持续更新新的中国古建筑榫卯动图,为中国传统建筑尽一分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