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为什么这么浩克_风闻
夙兴夜寐刘沫沫-2018-12-19 08:42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象公会”
经济开放与文教保守,让山东人有了两张面孔。
文|朱不换
在中国互联网兴起的最初十多年里,山东人若是看到今天「浩克山东」的调侃,多半会倍感委屈,甚至拍案而起。
毕竟,在网络时代之前,山东人长期以来给世人的印象都是厚道直爽,像烟台红富士一样厚实爽脆——「山东人,厚道啊!」
城市商业信用指标可以部分印证这一印象。在全国253个参评地级市中,山东多个城市名列前茅,商业信用环境指数(CES)相当突出:
山东人民也乐于凸显自家厚道形象。无论在电商平台还是在街头,都能看到「实在山东人数码」、「山东人搬家」等主打「厚道实在」的招牌。
直到近几年,山东人的另一面——「浩克山东」——才异军突起。
它之所以能迅速流行,也并非没有事实依据:作为GDP稳居全国前三的沿海富足省份,有些山东人是不是太「封建」了?
· 山东卫视某知名广告
· 一位著名演员回忆自己的山东春节
不过,封建保守、重男轻女其实是许多地区的陋习,独让山东人背锅或许不太公平。但作为东部沿海开放省份,山东与邻近的京津、江苏、上海相比,顽固保守的土味确实更浓烈,「浩克」之名并不冤枉。
无论夸其厚道还是责其封建,许多人都会指向一个万金油答案:大山东是千年孔孟之乡,礼教悠久,所以山东人忠信厚道、封建保守。
甚至许多网上流行的说法,如「山东人爱做官」、「山东人驯顺不产皇帝」,也会被归因于儒家传统的影响。
· 山东烟台某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广告语:「笔试过了见父母!面试过了就领证!」
然而,山东人的厚道保守之名,其实直到近代方才凸显。回首数百年前,山东人并不以老实厚道著称,也远不是中国人里最封建的。
令皇上们头疼的山东
今天以保守厚道出名的山东人,在历史上曾长期让历代皇帝倍感头大。
据《清实录》的记载,曾经十一次视察山东的乾隆皇帝,对山东人就有一肚子牢骚。
乾隆的继位者嘉庆皇帝,对山东的治安几乎绝望:
「山东最为难治……拽刀手、虎尾鞭、红胡子、盐枭各项匪徒,公然白昼劫抢,以致道路戒严,成何世界?」
· 清代山东部分著名民变
· 电影《武训传》中的山东响马
山东乱是因为洪水滔天。清代山东夏季暴雨集中,年年淹涝;黄河、运河过境,频繁泛滥;海岸线漫长,沿海海拔较低,也易发生潮灾。
合起来,山东可能是唯一集齐暴雨涝灾、黄河泛滥、运河泛滥和海潮泛滥四大水灾的省份。
· 《清代山东自然灾害与政府救灾能力的变迁》统计了清代268年间的山东水灾
在频发灾难的影响下,人们崇拜的是秦叔宝、武松式的江湖好汉。山东是绿林豪杰的乐园,并非老实驯顺之地。
要论封建保守的风气,那时的山东更是无从谈起。明清山东文学的明珠,是欲望恣肆的《金瓶梅》与鬼狐飘忽的《聊斋》,二者都与封建顽固的标签完全不沾边。
· 《聊斋·聂小倩》改编的电影《倩女幽魂》,想象一下两人一口山东话的效果
比较一下清代各省的旌表节妇数量,山东「以身殉夫、夫死守节」的节妇人数也远逊于士绅扎堆的直隶、江苏。
· 《清史稿》中收录的清代各省旌表节妇人数
那么,是哪些近代史的抉择,重塑了山东人的当代形象?
岔路口,1900
故事还得回到1899年。当时的山东,正面临两股激流的剧烈冲撞。
一边,德国兵占胶州湾,英国强租威海卫,并经传教通商向内陆渗透。另一边,鲁西北原就躁动的游民聚集于义和团旗下,掀起一股股排外浪潮,在清廷保守派鼓舞下越烧越旺,向外省蔓延。
新任山东巡抚袁世凯面临一个两难抉择:对权势正旺的义和团是迎合还是剿灭?对德国人是以硬碰硬,还是忍辱妥协,闷声发展?
权衡利弊后,袁世凯痛下决心,一方面对义和团全面清剿,对殖民者暗中防御,另一方面筹备新政计划,商定铁路章程,在山东开启近代化改革。
· 影视剧中的大清名臣袁世凯
1901年4月,袁世凯上奏《遵旨敬抒管见上备甄别折》,提出增实科、开民智等十条变法方案。山东变法方案与随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变法三折》一起,成为清末新政的范本,山东也由此成为清末改革的前沿阵地。
· 1901年10月,山东大学堂创立,为全国第一个省立大学堂。袁世凯与首任校长周学熙、总教习赫士主持创校典礼
之后,袁世凯虽调离山东,仍将山东视为自己发家的根据地,悉心经营。1901到1916的十六年间,历任主政山东者多为袁氏北洋集团的心腹官员,延续了经济变革的意志。
1904年,济南、周村、潍县三地开埠通商。同年,胶济铁路通车。
· 民国时期胶济铁路和部分津浦铁路
· 1911年建成的津浦铁路济南火车站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火车站,1992年拆除
胶济铁路与之后建成的津浦铁路、烟潍公路,在纵横两个方向贯穿山东:对内,将济南-昌邑-胶东的传统核心经济区连成一线,对外则直达烟台、青岛、天津、南京等外贸要津。
· 至今胶济线和烟潍路沿线,仍是山东灯火最辉煌的地带
贸易线的打通改变了山东的经济结构,使外贸手工业和经济种植业加速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 胶济铁路带动了沿线新兴市镇的勃兴
激烈的贸易竞争下,高质量、善营销者才能生存,强化了山东人的信誉意识。
例如,1920年代周村原本纺织业繁荣,但由于贪图近利,「品质一再减低,不一二年即衰落无余」。而竞争对手潍县积极引入铁轮织布机等新技术,不久成为新的棉纺中心,潍县布以「优良国货,鲁省之冠」之名行销全国。
· 《中国银行业史》中统计了1925年长江以北各省商业银行数目,山东仅次于京津
对于家园破碎的水灾难民,铁路的打通也提供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上车去青岛,坐船闯关东。
1927年,每天都有近三千山东人乘坐胶济火车转船前往东北。山东与东北虽然地缘并不紧贴,却因交通的联通,成为内地闯关东第一省。
· 从青岛火车站乘船转赴东北的山东移民
铁路的修建和工商业的发展,让山东比河南、山西等同纬度省份先行了十年左右,也改变了山东百姓的生活期许,带来一个不算太渺茫的山东梦:
通过外出闯荡打工、做小生意,踏实干活,诚信买卖,最终脱离赤贫,当上「三十亩地一头牛」的人生赢家。
作为近代北洋集团的发轫之地,山东较早享受了经济变革的红利。另一方面,几代北洋将领接力传递的尊孔复古运动,也让山东人在现代文化潮流中,比其他省份更加保守念旧。
「照孔圣人的道理办,准没错」
1912年,从山东起飞的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为了驯服民意、复辟称帝,极力推行尊孔复礼。袁世凯调教出的北洋将领与士绅幕僚,在统治山东时将尊孔事业更加发扬光大。
· 1924年北京祭孔大典
1924年,山东督军郑士琦提出《请明令读经并崇祀孟母》,呼吁所有家庭和机构讲经读经,各学校添设孔子神位,按学生年级程度高下,分配各经科目。
1925年,土生土长的张宗昌统治山东后,更聘请以保守著称的晚清状元王寿彭担任教育厅长、山东大学校长。
在王寿彭的就职典礼上,张宗昌说的很直白:
俺山东是孔圣人之邦,尽管别的地方有人不敬孔圣人,不读圣贤书,要把线装书抛到茅厕坑里去,俺山东可不准行的……小妞大姑娘到头嫁人做媳妇,不读经书倒也罢了,男学生不饱读圣贤宝训,那怎么行?人人照着孔圣人的道理办,准没错。
· 潍县末代状元王寿彭,担任山东省教育厅长和山东大学校长期间,重用前清翰林、举人,要求开学及孔诞期间全校师生向孔子神位行叩首礼
对山东民众来说,尊孔运动产生的最大影响可能是传统私塾教育的兴盛。
本来,许多人就觉得书法好、会算账、能写文言文,才算学到了真学问,对满是「小猫钓鱼、乌鸦喝水」幼稚故事的新式课本充满怀疑,宁愿让子女每年付五六银元的学费上私塾,也不愿上免费的公办小学堂。
而一波波尊孔运动,让山东民众更加迷恋传统私塾,甚至相信皇帝和科举取士都会有朝一日重返人间。在新与旧的教育拉锯战中,山东的私塾长期压倒新式小学堂。
· 廖泰初调查估算的1936年山东汶上县私塾和小学堂数量
二十世纪的前五十年间,山东兴旺的私塾教育熏陶了至少两代人的心智,并在更漫长的岁月里影响了当代山东人的文化偏好。
· 王财贵读经教育推广中心统计了2017年各省读经班数量,山东的读经班是邻省的两倍以上
民国山东的传统教育如此繁荣,最受刺激、最感不满的当然是立志革新的新式师范生。他们想尽办法屡败屡战,与尊孔潮流竞争抗衡。
最热烈的文化抗争,发生在尊孔的中心曲阜。
1929年,曲阜孔府东侧的省立第二师范师生挑战传统,上演新话剧《子见南子》。剧中,卫国宠妃南子化身为现代女性代言人,用一番男女平等、情感解放的道理,甚至令孔子陷入了自我怀疑和迷茫。
· 电影《孔子》中的孔子见南子场景
该剧上演后,孔府后裔和尊孔人士向各级政府提起连番诉讼。最终,第二师范校长宋还吾被调职,组织排演的学生刘子衡、王宗珮被开除学籍。
不过,新式师范学生们没有因一次次挫败而绝望。他们中的不少人挥别故土,去南京、延安、莫斯科寻找出路。数十年后,他们将以各自不同的面目卷土重来,改变山东。
秋风春雨
1947年,解放战争的硝烟漫过齐鲁。山东诸城教师讲习所校友康生,也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担任山东分局书记、省委书记,直至1954年。
· 江青的诸城同乡康生,通过强硬执行领袖意志的方式,改变了山东和中国
他以秋风扫落叶般的土改政策扫过山东大地,富农、红枪会乃至基层党政干部中不坚决者,都遭遇灭顶之灾。山东人从晚清民国时的一身豪杰匪气,变得老实驯顺,康生「功不可没」。
· 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中的康生
如果沿着康生奠定的路线走,山东的后来将是一片又红又专的海洋。幸运的是,康生身后,还有一批更年轻、心态更开放的山东师范子弟。
· 1980年代,曲阜省立第二师范生万里(左)时任副总理,主导农村改革;济南省立师范生田景韩之子田纪云(右)时任副总理,主管对外开放等
1984年,中国政府确定14个沿海开放城市,青岛、烟台入选。加上后从烟台分出的威海,山东是唯一拥有三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省份。
· 文登省立第七乡村师范生谷牧,1980年代先后任副总理、国务委员,主管经济特区;在谷牧的支持鼓励下,威海获批成为山东第三个对外开放城市
山东人民没有辜负领导的厚望,将家乡建设成了工业强省。
· 1985年,张瑞敏带头砸毁76台自家缺陷冰箱,用铁锤砸出了海尔电器的知名度
· 1999年,纺织企业魏桥集团开始自建电厂、售电,实现比国家电网低30%的电价
不过,如今那些上世纪创业的山东企业家已迈入老年,山东主打高能耗、重工业的「大象经济」正在遭遇困难和挑战。
怎样开辟未来?没有人知道标准答案。山东年轻人惯性的回答是念书考学,若是本科不行,就继续读研。
· 近年考研报考人数前五的省份,山东常居榜首
很难说这升学的热情是否理性,然而这种偏好自有历史经验的印迹。
毕竟,一百年间那些改变了山东的翰林、状元和师范生们,尽管有的渴望保续传统,有的立志移风易俗,他们的履历却都念叨着一句话:去上学。
· 在食堂自习考研的济南高校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