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不必太懂事_风闻
观察者网用户_239951-2018-12-19 08:49
文/李大侠
来源/拾文化
孩子,我宁愿你不那么懂事。
一
星期天去公园玩,那里有很多小朋友。
天色晚时,很多孩子仍然吵闹着不愿意回家,家长连哄带骗,都无济于事。
其中有一名母亲,面对着在旋转木马上不愿下来的儿子,冷着脸说:“我数到三,你要是不过来的话……”
母亲刚开口男孩马上跑到了面前。
其他人都夸奖男孩懂事,并要求自家的孩子向其学习。这位母亲脸上也有掩饰不住的骄傲。
但是我注意到了,男孩脸上那无法遮挡的,恐惧和害怕。
从男孩熟练的动作可以看出,他一定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了。不听母亲话的后果,他一定也领教过。
在多次的反复敲打下,男孩一定明白了,只有听话,才能避免挨打或挨骂。
毫无疑问,男孩在这种恐吓式的教育下,变成了一个很乖的孩子。
只是,这种乖,对孩子的成长,真的好吗?
很多80后、90后童年时由于家庭贫困,不得不提前长大,成为一个“小大人”。这不是他们主观上想长大,而是现实逼得他们不得不如此。
但是在很多条件优渥的家庭里,仍然有很多孩子被迫懂事,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了。
我们常说,人在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一个孩子过早地成熟,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学会讨好大人,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懂事、成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委屈和不开心。
二
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几乎是所有家长对孩子的第一要求。
堂哥对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一直耿耿于怀。
堂哥小时候很流行收集一套动画片的卡片,堂哥费了很大劲才收集全,正准备星期一去学校向同学们炫耀呢。
周末时家里来了客人,是爸爸的朋友,还有个小几岁的男孩。男孩看上了堂哥收集的卡片。
婶子骗堂哥说先让弟弟玩玩,等他走的时候会还给你的。
于是堂哥就一直盯着男孩。
可是,送客人出门时,大人之间仍在寒暄。堂哥想尝试着夺回卡片,被男孩发觉,躲到了父母身后,而叔叔却斥责堂哥不懂事,不懂得谦让弟弟。
最终,堂哥也没有保住辛辛苦苦收集来的卡片。
即使到了今天,堂哥已经成为了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在回忆起这件事时仍然耿耿于怀。
有一回小侄女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抢了,嫂子劝小侄女不要了,一旁的堂哥突然大发雷霆,吼着“凭什么,凭什么”。
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在童年时期,孩子们本能地更多关注自身,以满足自身的需求为先。
如果你强行让他大度、懂事,要委屈自己,首先去满足别人的需求,无疑是告诉孩子,你没有别人重要。
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三
不仅父母会教育孩子们听话,老师也会教育学生们听话。而为了让学生听话,在无数的中小学,非常流行一种教育方式:感恩教育。
跪拜、洗脚、感动、流泪……这样的痛哭式感恩教育,每年都在各个中学轮番上演。
我上中学时,学校也搞过一场感恩教育。当时全校一千多名学生聚集在操场上,旁边坐着各自的父母。一名西装革履、操着不标准普通话的男子在上面声嘶力竭地呐喊:做人,一定要有感恩之心。
动情的故事加上煽情的语言,再配合上《感恩的心》等背景音乐,孩子们和家长的心都被深深地刺激着。
很快,整个操场上哭成一片。
没错,天亲地亲不如父母亲,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作为子女,应该感谢父母的照顾。
所以,孩子,你要听话,懂事,不能质疑父母的任何决定。当然,也不能质疑老师的任何决定。
学校为什么热衷于搞感恩式教育?说白了,就是为了驯化学生。
听话的学生,好管理。
感恩教育刚结束那几天,学生确实听话了很多,学校里没有人再闹事打架,作业也认真写了。
可是,没熬过一个星期,一切又恢复了原样。学生们该逃课的,还是会逃课;该不写作业的,还是不写作业。
这些学生也曾在感恩教育大会上抱着父母老师大哭。
这种感恩式教育,只是抓着“孝顺大过天”的思想不放,而对亲子间实际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
目的,仍然是培养出一个听话的孩子。
可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不解决,一味地煽情,用道德压迫孩子听话,有用吗?
没用。
四
演员马伊琍曾经分享过自己女儿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女儿Ima在幼儿园里跟同学一起玩过家家,其他的孩子总想当妈妈,于是就逼着女儿当宝宝,其实女儿也想当妈妈,但是她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当马伊琍问女儿为什么不拒绝别人的要求时,女儿却说“我不敢”。
马伊琍发现,女儿虽然看上去“很听话”、“很懂事”,但是内心非常胆小,甚至平时只要自己大声一些对她讲话,她都会主动认错。
看到这样“懂事”的女儿,马伊琍感到很痛心。为了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女儿让自己扮演成一个“懂事”的孩子;为了不惹别人不高兴,她可以隐藏内心所有最真实的想法……
演员杜江曾说:“太懂事的孩子背后往往是有一些自卑,担心别人不喜欢,担心做错事。小心翼翼地看着大人的脸色,就失去了孩子应该有的放肆和任性,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这样的。”
有研究表明,小时候表现越自由、越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那些从小就表现得像个“小大人”、懂事成熟的孩子,他们内心里会有一种“我不配”的自卑感。
这些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没有主见,习惯于讨好别人,不懂得拒绝,只能委屈自己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
这样的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
五
知乎上有这样一条追问:“懂事的孩子快乐吗?”差不多4000条回答,绝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不快乐!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懂事是很深的绝望,它真的不是一个好东西,表面上是为家长带来省事的好处,也许骨子里就是处于恐惧。
日本小说家太宰治的自传体小说《人间失格》里,主人公叶藏因特殊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造就了他过早“懂事”的性格。
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都歇斯底里地讨好别人。
在班级里,他总是用滑稽的表演动作,甚至低俗的语言来博得同学一笑。
成年后,叶藏依然改不了讨好别人的习惯。他说:“从孩提时代起,我就一直在讨好周围的人,这成了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太宰治和书中的主人公一样,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小时候越懂事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因为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肯定为生活主导,失去自我表述的声音,忽略自己真实的需求,内心压抑得十分痛苦。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一段话深以为然:
一个孩子,必须在他孩提时代做他该做的事,放肆地疯玩、适当地情绪化、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敢于说不。
否则,他无论长到多大,内心都有一个没有被满足的、脆弱的,一直在哭泣的小孩。
这个世界是很公平的,你在童年时欠下的东西,成年后会千百倍地补回来。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