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有多富?澳门有多恶?_风闻
地球知识局-地球知识局官方账号-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2018-12-20 23:13
澳门,自16世纪开埠以来,一度成为西方人在东亚进行国际贸易的中转港。
但清代以来,澳门的地位却迅速下降,甚至沦为了罪恶交易的现场。到了鸦片战争以后,其东亚国际贸易流转中心的地位也很快被刚刚开埠的香港、上海所取代。
东亚具有枢纽型港口潜力的城市有很多
对于贸易的争夺古代一直持续,至今依然
澳门在近代中国的身份转换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澳门组织东亚贸易网
在葡萄牙人正式定居澳门之前,他们和明朝政府爆发了多次武装冲突,却未能讨到什么好处。因屯门海战失利,而选择北上浙闽的葡萄牙人,也被明代浙闽地方政府驱逐而走。无奈之下,葡萄牙人重新回到了珠江口地区,决定选择在上川岛(今属广东台山市)开展贸易。
初来乍到的葡萄牙人
只能先在珠江三角洲之外的上川岛先凑合着了
当时有不少船只从上川岛前往马六甲、日本进行贸易,同样,亦有广州华商前来上川岛与葡人贸易。就这样,通过葡萄牙人的经营,上川岛初步成为了当时远东地区的贸易中心。
今日的上川岛港口
但由于上川岛离珠江口略微遥远,再加上明朝地方政府出于对洋人的忧虑而将该岛封闭后,葡萄牙人又转到了浪白滘进行贸易。
然而浪白滘也并非优良海港,对葡萄牙人来说,还是需要重新寻找一个稳妥之处。很快,葡萄牙人把目光投向了澳门。
一幅18世纪荷兰制地图上的澳门与珠江口
澳门当时还不叫“澳门”,而是叫濠镜澳、香山澳、豪海、濠镜、镜海等名。
在海战中不断失利的葡萄牙人放弃了硬碰硬的手段,取而代之的是贿赂与讨好中国政府官员的办法,用“卑微恭谨”的态度赢得中国官员的信任。这样的办法显然更加适合中国国情,他们于是成功获得地方官员许可,于1553年正式定居下来。
葡萄牙人很庆幸自己终于在珠江口找到了一座天然港口,而明代的边疆官员们也很高兴终于把这些红毛怪物赶到了一座边缘的岛屿上,可以不在大陆上给他们添乱了。当然,礼物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的。
当时的海岸线与现在还比较不同
广州离海洋也更近一些
(海上红毛在远远的小岛上呆着就好)
不过出乎他们意料(也许他们也根本不在意)的是,澳门开埠后,迅速形成了一张以澳门为中心,东到日本长崎、平户,西至果阿、里斯本,南达望加锡、帝汶,甚至可以通过马尼拉而到墨西哥的太平洋西岸贸易网,这也就是远东的“大三角贸易”。航行在这条贸易网航线上的葡萄牙大帆船,载货吨位庞大,可容纳好几百人,堪称那个年代的“海上巨无霸”。
这张贸易网,以澳门为中心,向往辐射了四条主要贸易线路,分别是:
1.澳门—果阿—里斯本;
2.澳门—长崎;
3.澳门—马尼拉—墨西哥;
4.澳门—望加锡—帝汶。
全球航线
(横屏食用)
有学者根据原始资料统计发现,当时一艘葡萄牙帆船上所载的23种货物中,有16种货物的利润超过了100%。
葡萄牙人日本一游
澳门出口的货物中有40%是中国国内的手工业制品,但出口货物中最具价值的还属生丝。而中国通过澳门进口的货物中,以白银为最大宗,其次便是香料。
两大白银来源与两大香料来源
(横屏食用)
据学者统计,从万历元年到崇祯十七年,经马尼拉流入中国的白银达7620万吨。一开始葡萄牙人无法拿出本国实惠的产品出口到中国,但他们却意外地发现,印度和南洋出产的香料,却十分受到中国亲睐。同样重量的胡椒,在中国市场上可以卖到马来亚市场近四倍的价钱。
这货在当年无论运到东亚还是欧洲
利润都相当丰厚
这些大量流入的白银,填补了当时中国国内白银的缺额,成功帮助中国完成了从明代中期就开始的货币白银化转型,并确立了银本位制。而货币白银化的转型,也给当时明代的赋役制度、商税制度、军事供给体系、法律制度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根据学者研究,当时的广州每年都会开展两次类似现代广交会的“商品博览会”,持续时间长达两三个月之久。当时冬季一月的“商品博览会”,澳门的外商会来到广州买取利润丰厚的商品,再转卖至马尼拉、印度、欧洲等地;到了夏季六月,澳门的外商则会前来购买运往日本的商品。此时的澳门,是名副其实的远东贸易中心。
澳门博物馆藏明清外销瓷
明万历青花七头蛇纹大盘
起起落落澳门港
澳门贸易的蓬勃发展,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
首先,当时国内的手工业和农业十分繁荣,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府县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一度超过了江南地区,同时江南地区也兴起了一批以丝织业、棉织业的城镇,再加上其它优质的手工业产品和农特产,可以给对外贸易提供丰富的货源。晚明快速发展的手工业和农业,让国内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需要借助澳门这样一个对外港口输出自己的产品。
明清江南纺织业发达
其次,西方国家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把原本孤立的世界各地联系起来,给世界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在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的海权控制下,中国的商品有机会以更大的规模输出到距离更远、获利更丰的地区。
第三,就是澳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内外水路交通条件便利,而且属于浅水港口,在风帆时代,十分利于帆船停泊。
当年够用
现在的话,和隔壁的香港就完全不能比了
第四,明代的海禁政策让沿海人民渴望对外通商而不得,再加上嘉靖年间革宁波、泉州二市舶司后,位于珠江口的广州市舶司就成为了当时明朝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这使得澳门能够借助地理优势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
广州港口的垄断地位
很大程度上来自其他东部港口被禁
北方货物被迫走内陆路线南下广州
只是到了清代,澳门的地位起起落落,总得说来呈现出走下坡路的趋势。
这个现象其实早在崇祯年间便有微妙的变化了。当时葡萄牙人不断试探大明官员底线,发现他们对海关事务毫无了解,便开始长期偷税漏税。但没有不透风声的墙,葡人的一通骚操作最终上达天听,崇祯帝盛怒之下因此禁止葡萄牙人前往广州贸易。
海洋另一边的日本,也因为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驱逐葡萄牙人出境,只保持和荷兰人的微弱联系。这使得葡萄牙人逐渐失去了立足两大贸易节点的基本盘。尤其是葡萄牙在日贸易的停止,彻底断绝了澳门—长崎的贸易线路,使葡萄牙失去了东方最重要的贸易线路,这对澳门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位于日本的荷兰使节
以上这两点并不是唯二的原因。首先,自清朝入关以来,东南沿海一带一直有抗清势力活动的身影,而清廷为了更好地巩固其自身统治,也学明初实行海禁政策,导致了清初对外贸易的衰落。
虽然澳门因为有清廷内部传教士的求情,才得以侥幸网开一面,但广州到澳门的陆路贸易一直断断续续。而清廷对葡萄牙人也存在一定的戒心,内地的商品很难通过澳门这个贸易中心贩卖到国外去。
传教士所绘的汤若望与顺治帝
这画风真是够了
不过利好的政策也不是没有。清政府于1684年正式废除海禁,开设了江、浙、闽、粤四处海关进行对外贸易,其中,粤海关贸易地点被清政府选择在了澳门。结果葡萄牙人为了独占澳门对外贸易的利益,不惜贿赂当地官员,禁止除葡萄牙以外的外国船只来澳门贸易。
没想到这一下弄巧成拙,其他外国船只受此限制,纷纷选择离开澳门,跑到了广州旁边的黄埔港贸易。这样一来,澳门地位快速下降,反而是广州迅速繁荣起来,取代了澳门,成为当时中国对外贸易中心。
珠三角一直盛产世界大港
广州-澳门-香港
现在深圳、东莞、珠海也起来了
无奈变罪恶的澳门
伴随着中国形势的变化,葡萄牙自己也出现了力有不逮的现象。最早发起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西班牙两国逐渐衰落,英国、荷兰逐渐取代昔日葡萄牙在远东的地位,成为远东贸易的主导者。荷兰在马六甲、马尼拉、摩鹿加群岛等地的多项军事行动,更是切断了葡萄牙原本组织的贸易网。这样一来通往澳门的各条贸易线路均已断绝,澳门完全成为了一个孤立港口,在这种情况下,其贸易中心的地位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失去了东南亚殖民地
葡萄牙控制下的澳门是必然趋于衰落了
科技的进步也在为澳门的贸易中心生涯画上句号。澳门港水浅浪小,虽然有利于帆船的停泊,却不利于因科技进步而产生的汽船停泊。而且澳门土地较为贫瘠,需要倚仗外来的生活必需品才能维持日常生计。同时葡萄牙的财政经济又异常困难,无法开展对澳门的大规模建设和整修。因此澳门逐渐被汽船商队抛弃,成为了一个边缘性的港口。
小船船要过时了
为了给澳门续命,维护自己的远东利益,从18世纪开始,葡萄牙人在澳门这片土地上发展了肮脏的鸦片贸易和苦力贸易。到1767年,葡萄牙每年运往澳门的鸦片已达一千余箱,这使得当时的澳门已经成为鸦片进入中国的主要渠道。
进来,就出不去了
原本为中国南方提供良好对外贸易渠道的澳门,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成了危害国人健康、导致白银外流的法外之地。角色的互换令人唏嘘。
而苦力贸易,则更是堪比大西洋三角贸易的罪恶。“苦力”的英文是“coolie”,源自泰米尔语,最初是指以体力负重为生的人。在当时的西方人眼里,中国人是非常低廉的劳动力,被称为“猪仔”,所以这种“苦力贸易”又被称作“猪仔贸易”。
当年贩卖“猪仔”的情景
当时的西方人千方百计地通过坑蒙拐骗等下流手段,贩卖中国劳工前往大洋彼岸的美洲,其本质就是人口掠夺行为。而澳门,又正好是十八、十九世纪西方在远东进行苦力贸易的中心。在苦力贸易最鼎盛的时期,澳门有三四万人凭借着这项肮脏的工作维生
鸦片战争以后,澳门虽然再次得到了发展机会,但随着珠江口另一边香港的崛起,彻底失去了成为世界性港口的机会。今天的澳门,航运属性已经不再突出,而是因其在近代史上曾经扮演过的重要角色,成为了南洋风情的最好记录者,凭借文化遗产和博彩业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