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到底有多牛?看女孩们穿什么就知道!_风闻
bobogirl-流行无处不在2018-12-21 17:51
40年的时间,
足够一个女孩从牙牙学语成长为一个母亲,
也足够一个国家的时尚潮流以充满激情的方式不断更新。
1970年代女工的“蓝领装”
2018年的中国潮走上国际舞台
服装是社会变迁最直观的元素,
某种程度上它也印证着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
70年代天津街头的女孩们穿着朴素的灯芯绒外套和花棉袄
从朴素的中山装到前卫的超短裙,
街头的年轻人越穿越个性
从单调的黑蓝灰到绚丽多彩的花花世界,
中国设计师郭培2018年秋季高定时装秀在举行,中国传统工艺与经典建筑美学碰撞
从传统的的确良到各式各样高科技面料,
从最初的家庭生产、小作坊,
到现在的世界第一大服装生产和出口国,
据统计,2017年中国的服装产量超过287.81亿件,相当于为世界人口每人提供6.89件衣服
从怕和别人不一样,
到怕和别人“撞衫”,
再到追求更加个性的私人定制潮,
中国的时尚丰富性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郭培手工定制的华服
而40年间流行的奶奶鞋、妈妈装,现在看来依然是时尚界最潮的范儿!
01
七十年代
1970s
蓝工服、绿裤子
不爱红装爱武装
工人阶级最时尚
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衣食住行也都悄然得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据当时的《新民晚报》记载,新绸的长袍、旗袍变成了短装,真丝换成了布装,买鞋的少了,擦皮鞋的都没了生意,不得不“回苏北种田去了”,带时尚帽子的人也少了,带“工人帽”成为了新的时尚。蓝色、绿色及灰色的“人民装”和“列宁装”成了当时的“流行服饰”。
70年代初期崇尚简朴,当时能穿上军装可是一件神气的事情,女孩一身女军装,英姿飒爽,还会被周围的朋友羡慕。没有军装的姑娘会买布料自己做,还有很多人借军装照相留念。
1978年12月改革开放后,皮尔·卡丹是第一个进入中国的国际设计师。第二年的4月,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文革后的第一场中国时装秀。当时,时装秀还只能内部人士观看,对服装的审查也非常严格,很多衣服因为“过于暴露”而被禁止展示。台下的人穿着蓝灰色的制服,围着一个临时搭起的T型台,8个法国模特和4个日本模特,在流行音乐的伴奏下走起了猫步。
皮尔·卡丹的第一场中国时装秀。
1983年,皮尔·卡丹又投资了数百万美元在北京开办了巴黎马克西姆(Maxim’s)餐厅,办起了时尚沙龙。
模特Maryse Gaspard穿着皮尔·卡丹鲜艳额连衣裙在长城上拍摄大片,造成了极大的轰动效应,也让品牌在中国家喻户晓。
Pierre Cardin还是最早看到中国服装设计潜力的海外专业人士之一。 2002年5月20日的《人民日报》曾经采访过他。他认为,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很有可能成为21世纪全球高端时装市场的领军人物。如今,皮尔·卡丹的名声早已不如从前,但他的到来开阔了中国人对于时尚的视野。
摄影师Bruno Barbey拍摄的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的中国现实
尽管经济有待复苏,但女孩们还是对美丽的服装充满渴望。中国丝绸博物馆曾做过一个1950-1970年代的丝绸纹样设计展,这些漂亮的纺织品还出口到西方国家。
1950年代的出口纺织品以“梅兰竹菊”类的民族风为主,主要出口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而进入19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出口开始转向资本主义市场,此时民族风不再受欢迎,所以面料设计向抽象、几何形等西方风格转变。到了1970年代,复古的中国纹样在国际市场大受欢迎。
02
八十年代
1980s
白衬衣、喇叭裤
蛤蟆镜、小卷发
父母的街潮范儿
大热的年代剧《父母爱情》中,人物的服饰变化也反映了80年代的流行趋势
80年代初,改革开放给服装带来的变化初现端倪。1984年,实行了30年的布票成为历史,成衣业开始阔步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百货门市部买衣服穿。
但当时店铺还很少,由于服装供给主要集中于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国营服装厂,所谓的时髦、名牌服装只集中于大中城市的百货商场,因此当时乡镇居民想买时尚服装只能“进城”。因此还催生了一批专门贩运服装的人——“倒爷”,他们把时髦服装从广州等大城市贩卖到全国其他地方,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以这类服装为基础的“地摊”式服装集散场所。
《中国合伙人》中,杜鹃饰演一名80年代的女大学生,白衣飘飘的造型诠释了80年代的女神范儿
80年代初期,女孩们最爱白衣,好看又不张扬,“矮大紧”高晓松写的那首《白衣飘飘的年代》,就是怀念那个时代一席白衣的纯洁美好。
邓丽君
到了80年代中期,大家在录放机里听起了邓丽君、欧阳菲菲、甚至是欧美的流行歌曲,姑娘们也开始意识到:穿衣服“出格”一些,也不是什么坏事。
80年代最火的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
影视剧的流行也推动了时尚产业的发展,人们开始追剧、追求新鲜亮丽的服饰。
于是白衣白裙褪流行后,各式各样的碎花裙成了人手一条的爆款,不管是“的确良”的还是腈纶棉质的,各个年龄的姑娘,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碎花裙。
当年还不像现在资讯发达,物质也不如现在丰富,妈妈们想要了解最新潮的款式,就只能通过画报,看看刘晓庆/方舒/傅艺伟/潘虹等女明星在画报上怎么穿的,然后暗暗记下了款式,买了布料、自己学习裁缝技术研究着怎么鼓捣出来。可以说,80年代的姑娘们个个都是缝纫高手,打版、制衣、绣花,心灵手巧的姑娘还能做出更好看的改良款。
80年代一台缝纫机价值127元,抵得上普通家庭好几个月的饭钱,很多女孩只有在结婚的时候才会买一台。
1985年,大陆第一部时装主题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划时代上映,加上同年上映的《红衣少女》掀起了红裙浪潮。这两部电影给了那个年代的女孩们一种敢于求美求艳的胆量。
80年代可以说是时尚在中国发展最飞速的时代了。其中影视作品的影响功不可没,电影电视里经典人物的穿着和装扮,成为时下人们最直接的参照。
《大西洋底来的人》是中国引进的第一部西方连续剧
一部《来自大西洋底的人》,带火了蛤蟆镜。
一部《庐山恋》,让人看到新女性也可以穿前拉链的牛仔裤。
一部《血疑》,让文艺女青年们纷纷效仿山口百惠穿起了“幸子衫”。
当然80年代中国时尚标签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属“喇叭裤”了。各种场合随处可见年轻的时髦弄潮儿身穿喇叭裤,但是长辈们觉得喇叭裤等同于“不良少年”,不准穿喇叭裤上学,也是不成文的规定。
西方70年代流行的喇叭裤在80年代的中国又火了一把
穿一条喇叭裤,戴一款蛤蟆镜,再烫上一头小卷发,这大概就是那个年代年轻人最潮的打扮了。
03
九十年代
1990s
追剧追星追时尚
中国品牌开始崛起
90后出生那年,成为无数90后家庭时尚启蒙的《中外电视》杂志正火。那时候,审美来自杂志封面林青霞、张曼玉等明星大腕儿的穿着。
港台女星成为时尚潮流的引领者
1993年首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举行,皮尔·卡丹、鳄鱼、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服装品牌开始进入中国,而服装的销售形式也从最原始的地摊、柜台式销售进化成专卖店和商场的专柜形式。国际品牌入驻中国,无疑给服装市场带来了先进的经营模式,中国品牌也开始模仿学习并成熟起来,国产品牌如利郎、七匹狼、安踏、报喜鸟、江南布衣等也陆续创立。
1996年上海市淮海路,街上行走的时尚青年
人们对于品牌的概念越来越强。服装在类别上的区分也更加完善,从职业女装、少淑到轻奢,从快时尚、潮品运动到休闲户外,划分得越来越精细。每一种潮流来的快,也去的快,女孩的牛仔裤也从宽到窄来回变化。
90年代的模特走秀
04
00年代
2000s
哈韩、哈日
非主流才是主流
千禧年后,中国时尚杂志进入爆发期。与此同时,第一批90后进入青春期,开始对美有了诉求。《昕薇》、《瑞丽》作为日系时髦搭配宝典,是大部分90后学生时代的必备读物。杂志的内容你也许不记得,但Ayoki的梨花头,荷叶裙,原宿风,都成为90后的搭配和时尚启蒙。
大众媒介造就的超级明星也成为时代流行的象征。00年代亚洲流行天后滨崎步以时尚前卫的造型风格和多元化音乐影响力遍布全球,她的衣物、发型、美甲、饰品都或多或少从日本影响了中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
2000年,韩剧《蓝色生死恋》席卷亚洲,不仅让宋承宪、宋慧乔成为国民男神和女神,而且掀起了韩流时尚的热潮和整容热。
宋慧乔不仅带火了开襟毛衣和格子裙,时至今日,她在《太阳的后裔》中,每次出场的口红也统统卖断货。
2007年,第一批90后上了大学,随后QQ、微博、校内等社交APP风靡一时,时尚杂志也不再是年轻人获取“美”的唯一途径,日本森女系、北欧性冷淡风、英伦学院范儿、性感欧美范儿、嘻哈朋克范儿……大量国内外最新潮的视觉内容涌入,新的时尚KOL诞生。
时尚红人一代叠一代
05
10年代
2010s
时尚买手、个性定制
中国时尚走向世界
中国设计师兰玉的高级定制婚纱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于服装的诉求越来越趋向凸显个性、标新立异,除了对色彩面料的要求,还要与自身气质、肤色相吻合。时尚买手成为中产阶级追求自我的标志。
买手店Play Lounge
女孩们更希望能根据自己的风格、气质,量身定制最合适的穿衣搭配,而不是一味追求时尚和流行。同时,对于服装材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注重舒适度和个性化。健康、环保的材质更是未来服装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设计感很好又具备个性化风格的服装也将受到追捧。
2012东京时装周,中国品牌江南布衣首登日本
那种带有醒目品牌符号和LOGO的奢侈品大牌,对中国消费者而言已失去了最初的吸引力,显性奢侈消费正在被低调内敛的隐性奢华所取代。而国内本土潮流品牌的崛起,更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时尚力量。
时尚不仅承载了旧日的时光印记,
更印刻了几代人的美好情感
和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
而透过这些美丽衣着的变化,
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崭新的、开放的中国。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你还记得曾经追过的那些时髦款吗?
快来留言区和我们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