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法正: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_风闻
仗剑读史大司马-北京天畅宏声广告有限公司媒介总监 历史博主2018-12-21 16:58
在三国演义小说或者是戏剧作品中,诸葛亮身为刘备的军师,在蜀汉阵营中拥有仅次于刘备的地位和至高的权利。不论是用人、内政和军事,诸葛亮从来都是言出如山,算无不中,而且基本上刘备对于诸葛亮的决断不会有任何反驳。
可是在读《三国志》的过程中,很明显的能够通过陈寿的记载明白,诸葛亮并不是一个“谋主”类型的人才,孔明当时更多的时候是做一些类似萧何一样后勤的工作,而他的长处也正在于此。
隆中对设想
在诸葛亮著名的隆重对中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为刘备建议“北抗曹操,东联孙权,地跨荆、益二州,待天下有变之时,命一上将出宛城直取洛阳,刘备亲自出关中取长安,则天下可定”之后,诸葛亮出山辅料刘备,其实在这之后,三国志中有一个现象,和三国演义中有很大的出入的:就是在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后,他的一系列征伐,包括赤壁之战后收荆南四郡,取西川,与曹操争夺汉中,称帝之后讨伐东吴,这一系列动作从来没有带过诸葛亮,孔明更多的时候是做一些类似萧何一样后勤的工作,如在得到荆南四郡之后“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又比如在刘备强攻汉中的时期内,“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这一时期西川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正是诸葛亮充足的后勤保障,才使得刘备赢下汉中一战。而他的长处也正在于此,三国志中也称其“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诸葛亮为股肱
而在赤壁之战后一直到刘备称帝,正是刘备四处征战,扩大地盘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在军事上是谁主要辅佐刘备呢?
《三国志》记载:以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谋主一词,语出《左传》、《后汉书》,所谓谋主者,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如张良之于刘邦,郭嘉之于曹操。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从赤壁之战刘备羽翼未丰,一直到他进位汉中王,蜀汉集团军事上达到鼎盛的阶段,刘备在军事上主要倚仗的是法正。
这一时期法正对于蜀汉集团的贡献主要有三件大事:首先在赤壁之战之后,刘备收取荆南四郡,又向孙权借到南郡之后,总算有了块安稳的地盘,俣荆州毕竟是四战之地,强敌环伺。这时法正及时向刘备建议:“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这才坚定刘备出击益州的决心。另一件事就是在曹操击败汉中张鲁之后,一时间益州震动,人心惶惶。但曹操并且“既得陇,复望蜀”,而是派大将夏侯渊镇守汉中,自己大军回到许昌。刘备刚刚松一口气,这时又是法正及时的向刘备建议“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之。”史称“先主善其策”,随即亲自领兵取汉中。第三件事就是汉中一战,刘备与曹操硬碰硬的打了一战,特别是在定军山斩夏候渊。夏候渊身为和曹操同辈的宗族四大将之一,身为曹魏西路军主帅,在军事上与曹仁同列(夏侯惇更多是在屯田保障,曹洪比前三位差一些),地位比五子高出很多,曹操称之为“虎步关右,我不及也”。老黄忠能一战斩之,最主要的也是用了法正之谋,可谓一战定汉中,法正居功至伟。
法正为谋主
从另一个方面,刘备定成都、进位汉中王之后,两个时期二人的官职对比,也可以大概看出区别:“建安十六年,成都平”,当时刘备的职位是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刘备进位大司马、汉中王之后,“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诸葛亮任军师将军,署大司马府事”。
从职位上来说,法正在蜀汉集团,不管是蜀郡太守,还是尚书令,一直是被封以汉官(朝廷的职位),这一点有点类似关羽,也是一直以汉官“前将军,汉寿亭候”的身份在蜀汉存在,而尚书令与前将军一样,也是身为汉中王的刘备所能封的最高的文武官职。而诸葛亮,在刘备称帝之前,一直是“署大司马府事”,也已经是负责刘备集团具体执行,处理军务后勤相关工作的最高职务了。
这么看来,法正和诸葛亮一为“谋主”,一为“股肱”各自负责不同的领域,互不统属。正应了一千多年后的一句话“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仗剑读史大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