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人不遗余力制造性别对立、挑动性别仇视,目的是什么?_风闻
凯申日记本-凯申日记本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凯申日记本】2018-12-21 14:49
关于#2018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 中数据错误百出的问题,这几天网友们讨论的比较多了。
https://weibo.com/1406419784/H89XKAIAv?type=comment#_rnd1545369903702
但是在数据背后,这份报告的算法,以及某些人背后的指导思想问题则是更大的。最近这些天,有些打着所谓“女权”旗号的微博账号,借着这份错误百出的报告,不遗余力带节奏,把攻击矛头引导到性别敌视甚至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仇恨上,动辄“你国”、“你国男人”,实在是令人诧异。
某些人的潜台词是,把整个社会按照先天性别割裂成“男人”和“女人”两个派别,并且暗示这两个派别是敌对的——如果男女过的都很好,那不行,分数不会太高;反之,如果女的过得虽然不好,但男的过的更不好,则分数就会上去。
这和正常人的思维有很大的差异,按照正常人来说,我们把国家经济建设好,把社会公平正义搞好,是为了全体人民受益,根本就不刻意区分受益者的性别——如果有社会问题,那么改善这个社会问题就是了,为什么要制造性别之间的敌对呢?制造性别敌对,对解决问题本身是有帮助的,还是偏离了主题的?
比如某个社会不公正事件,我们对此发声,希望改变。是因为我们希望维护公平正义,而不是因为这个受害人是女的或者是男的。把社会问题用一把刀分开男女,男如何,女如何,是很荒唐的。
我之前在知乎的时候,参与过几次对easy girl话题的讨论。在不认可这种现象的同时,每次都会加一个限制性的描述,诸如:“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经济因素、上层建筑因素,而不能把板子简单打到中国的女性上,很多男性面对洋人同样也有另外的跪舔的表现,只不过由于生物学因素导致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一个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用“男女”来划分“是否正义”,其荒谬程度不亚于在大街上用穿吊带裤还是牛仔裤来分割人群判断是非一样愚蠢。
两性平权,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经济发展层面的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女性天然力量较小,因此,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社会才能创造出更多适合女性就业的岗位——比如智力活动类、比如服务业、比如某些制造业……等等;而过去的农业社会则不可能提供这些岗位,因此女性往往只能待在家里。没有了经济基础,女性的地位当然不可能高的上去——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中。共和国刚成立的时候,解放女性就是这个思路——通过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为“妇女顶半边天”创造长久的物质条件。
在现实中也是如此,大城市里的女性所享受到的权利要比农村更好,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大城市可以为女性提供足够多的相对优质的就业岗位。有了经济地位,才能争取真正的政治地位的可能性。
因此,如果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模式,提高女性权益,要靠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所有人都收益,女性地位自然也会上升。如果有女性利益受损问题,正确的做法是视其为“公民的权益受损”,谁导致了这个问题就追究谁(而不是视其为“女人的权益受损”,“男人”这个群体要背锅),就事论事地来解决。
但按照某些人“割裂性别”的思维模式,一切问题都应该归因于男性,都是男人的错,应该去批判男人,甚至让男人过的不好,这样女>男,分数就上升了。
我们不否认在现实中,有一些女性权益仍然得不得保障,这些问题也应该被解决。但事实上,为了提升女性权益而发声的,很多就是男性或“直男”。不能一有什么事就直接把全体男人作为打击对象。
当然了,社会之大,无奇不有。连“佛公主郑辉”这样的奇葩,都能骗个几万人上钩。因此,虽然逻辑荒唐,但只要能挑动对立情绪,还是可以割到韭菜的。
这其实有些类似于台湾的民进党的思维,用省籍、用“爱台湾”把整个台湾社会割裂开来,你是本省人,你是外省人,用这些东西站队。
这样的目的是什么呢?无论性别、还是省籍、还是统独意识形态,都是相对不容易改变的,那么这些不容易改变的东西,就可以用来作为割裂社会的“刀”。你这样,我那样,那么队自然就站好了,你不想站队都不行——你是女人,居然不认可我们,你也是屌癌吗?
反之,如果是通过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完善社会细节的方式来实现女性权益上升,那么这个过程中是没有一个足够强的“对立面”的,而没有“对立面”,就没有凝聚“己方”的有力工具,就不能通过割裂社会来获取足够多的追随者,从而谋取利益。
事实上,割裂社会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帮助吗?
恐怕没有。
不但没有帮助,反而会扭曲了问题的本质,使得社会在大量根本无关的问题上产生空洞的互相争吵、冲突甚至彼此仇视,产生社会撕裂,进而减弱问题改善的速度。
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问题不改善,反而有助于进一步操作话题,作为撕裂社会的工具。
如果问题真的改善了,统独议题消失了,那我怎么通过撕裂社会、煽动彼此仇恨来获取基本盘、追随者和利益呢?
希望对某些社会问题的讨论,回到就事论事的本来面貌上,而不是被从一个很奇怪的角度撕裂成性别对立,这样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也无助于女性权益的真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