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短夜长,今日冬至_风闻
科普中国-科普中国官方账号-中国科协科普工作官方微平台2018-12-22 10:45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冬至也是“数九”的第一天。
冬至·三候
蚯蚓结:冬至之后天气还是很冷,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角解:糜的角朝后生,冬至之后,麋退而解角。
水泉动:冬至之后,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习俗
祈福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吃饺子
每年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北方人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煮汤圆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开始数"九"。在古代,入九以后,文人墨客喜欢搞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养生
食补有讲究。冬至时节,人们食欲大增,肠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食材的功效,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要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肉类、蛋类、鱼类和豆制品等。
运动宜动中求静。避免受寒,同时运动量不宜过大。八段锦、太极拳等动静结合的运动方式都是很好的选择,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
起居养护。除了保证夜间睡眠质量外,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着凉。另外,要注意防风防寒,外出时多穿衣服,特别注意别让冷风吹进衣领。睡前要用温水泡泡脚。
多说正能量的话。冬天寒冷,容易导致情绪相对低落,变得悲观、伤肝。在这冰冷的冬天,一句问候的暖心话,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礼物,胜过任何的保健品。
冬至·谚语
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
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
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
冬至地干燥,钟响人咳嗽。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冬至·诗词
《冬至夜怀湘灵》
唐代 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小至》
唐代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辛酉冬至》
宋代 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代 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
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
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
宋代 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
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
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
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
参差又欲领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