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东墙补西墙”,那是海军战舰设计的艺术!_风闻
胡诌施佬-观察者网副主编-2018-12-23 23:10
已经连续四天没有更新啦,这就是施佬这个公众号是业余写作的证据啊……在工作之余能做的事情终归有限,因此有别的东西的时候就难免顾此失彼,这周有别的文债要还,加上周末还要写军评……就算施佬是个老母猪你们也没法看到这些扯淡的东西了。
错过了鱼雷型号的网络争论,又错过了试射“巨浪3”弹道导弹的新闻热点……反正施佬才疏学浅,对这两样东西本来也没什么研究,正好美国人又公布了一波江南造船厂的卫星图,施佬还是顺手先给大伙儿胡诌一番军舰布置这种事情。
▲ 在这张卫星照片里,052D两个批次的舰长差距很明显
这次公布的照片里有几张位于船厂内不同位置的舰艇图,其中有两组位于不同位置的052D和052D(长船体)型号的对比,倒是很鲜明的展现出了这两型前后接续建造的驱逐舰在甲板布局上的变化,也就是新批次的052D通过对舰尾部分结构的修改,在不改变驱逐舰水线以下设计的情况下实现了对直升机起降甲板的加长。
▲ 在这张上,“大不一样”就变成了“不大一样”
不过仔细看这些照片,可以发现两个批次的052D在舱室尺寸等一些细节问题上还是有颇多细小的调整,这其中可能不少都是为了直升机甲板的尺寸达标。而说起这种在规定体型下进行调整的故事,就不由搬出来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案例。这两个案例都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北约舰艇,也都是同一舰型要求下通用型和防空型的不同需求所导致的布局调整,但是不同国家在面对同一问题时的不同决策,也能看出不同国家海军的观点和取舍。
▲ 在各国海军都追求头上顶个盾这件事之前,各国在护卫舰上的发展是各有特色的
第一个案例是荷兰海军70-80年代建造的“科顿艾尔”级护卫舰和“雅各布·范·赫姆斯科克”级防空护卫舰。在建造年份上,“科顿艾尔”级护卫舰在前,是荷兰海军在那个年代中极为成功的一款通用护卫舰,这型舰在不到4000吨级的排水量限制下,在反潜、防空、反舰武器和舰载直升机领域都做到了兼顾,同时还利用燃燃交替的动力系统获得了较好的航行性能,不仅成为比如联邦德国F122型护卫舰的设计母型,也成为随后荷兰海军防空护卫舰的设计基础。
▲ “科顿艾尔”属于施佬小时候最喜欢的那种面面俱到的护卫舰
当时世界各国流行所谓的“模块化”设计,无论是出于节约研制成本和缩短设计周期的考虑,还是从运用“模块化”的先进设计理念的角度考虑,荷兰海军的防空护卫舰使用的舰体与“科顿艾尔”级基本是一模一样,一样是130米长,14.4米宽,二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舰上的舰载武器系统:“雅各布·范·赫姆斯科克”级要在舰上安装一套MK-13舰空导弹发射系统,以及“标准1”舰空导弹相关的照射雷达和弹药库以及再装填装置。
▲ 想要防空怎么办,自然是一套MK13伺候,注意该舰“守门员”炮前方用于再装填的吊臂
MK13在设计上属于相当成功且“精巧”的导弹发射装置,但再怎么说,一套备弹40枚中程舰空导弹的发射系统的体积也小不到那里去,尤其在一艘排水量不到4000吨的护卫舰上,这套系统已经毫无疑问是舰上的核心装备,为了给MK13发射架下方的弹库以及相应的照射雷达腾出空间,“雅各布·范·赫姆斯科克”级把“科顿艾尔”级烟囱后部的甲板空间基本都用于布置这套系统,原本的直升机机库和甲板则因为无处可放而选择取消。
▲ 这样看来,MK13的整套装置其实也是挺占地儿的
于此同时,因为加装了中程舰空导弹系统,“雅各布·范·赫姆斯科克”级也就成了舰队的防空核心,舰上的指控系统自然也上了一个台阶,这都增加了舰桥体积的要求,并要求该舰的舰桥进一步增加长度。但是“科顿艾尔”级舰桥前后的空间都没有太多的空间:主桅杆后是反舰导弹,再往后是燃气轮机系统的巨大进气道;舰桥前方则是76毫米炮和“北约海麻雀”舰空导弹。
▲ 既然是设计精巧,那也就意味着没有什么东西是多余的
在这样的限制下,“雅各布·范·赫姆斯科克”级最后选择把直接去掉了主炮,让该舰在舰艏看起来似乎少了什么。但在吨位和主尺度的限制下,这已经属于“雅各布·范·赫姆斯科克”级能够做到的最合理的布置了。
▲ 最后这船什么都好,就是看起来前主炮被人偷了……
随后没有几年,法国人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他们在70-80年代连续建造了7艘以反潜为主的“乔治·莱格”级通用驱逐舰,并在随后开始在该级舰的基础上改进发展新一代的防空导弹驱逐舰也就是后来的“卡萨尔”级。
▲ “乔治·莱格”作为冷战后期法国驱逐舰的象征,也代表了法国70年代技术水平
“乔治·莱格”级通用驱逐舰的吨位也是4000吨级,使用更具法国特色的柴燃交替动力系统(毕竟法国人在舰用柴油机上比别的国家有更高的水平和更好的产品),在利用其舰体发展防空驱逐舰的时候,也遇到了与荷兰人相似的问题:为了在舰上塞进一套MK13以及“标准1”舰空导弹相关设备,法国人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 一套MK13,在多少国家上演了不同的戏剧故事
首先被放弃的是舰尾的拖曳声呐系统,对于防空驱逐舰来说拿走这件东西并不让人心疼;随后自然是直升机库顶上的“海响尾蛇”近程舰空导弹系统,毕竟都要上区域防空导弹了,近程点防空也不算什么事儿了;法国人还顺便把飞鱼反舰导弹挪到了烟囱前面,但这还不够,为了将“卡萨尔”的相关设备全部装上,法国人还得想办法再腾出一点空间。
▲ 拿走拿走别客气!
既然采用了柴燃交替的动力系统,那么无论是巨大的烟囱还是烟囱前方尺寸不小的燃气轮机进气道都没法删除;舰桥本身因为更多的设备还需要扩大,也没有办法缩小。因此很自然的,剩下的就和荷兰人一样,就只剩下拆掉舰艏的100毫米舰炮了。
▲ 事后……这100炮不是好好的还在么
但是法国人对于68型100毫米舰炮的热爱有岂是施佬这样的凡夫俗子能想象的,出于各种原因,法国海军宁死也不愿意取消舰艏的主炮,于是最后设计部门只能打烟囱的主意——将动力系统从原本的柴燃交替换成全柴动力,这样整套动力系统的烟囱尺寸可以大幅度减小,那些对燃气轮机必不可少的进气道也可以去掉了。唯一的代价是全柴动力的“卡萨尔”的最高航速只能达到29节,比“乔治·莱格”减少一节。不过反正这时候法国人已经在设计最大航速只有27节的“戴高乐”号航母了,29节完全够用,又有什么好争辩的呢?
▲ 当然,有一门100炮在舰艏,“卡萨尔”的构型确实更加协调
在舰艇设计这件事儿上,所谓的妥协和取舍就是这样,很难说法国人还是荷兰人的选择才是真正合理的选择,但在后来人看来,这样的改进取舍的过程,也算是一件极为有趣的典型案例。
- 欢迎关****注 -
微博|@天真卖萌Bernard
微信|胡诌施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