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价值为王取代资本为王_风闻
中天至正-在时空中穿行,如蜻蜓飞翔于水面……2018-12-23 21:12
资本的本性是吞噬,而价值的本性是扩张。
资本会因为成本超出变现的速度而萎缩,进而自我崩塌。而价值则会因为自我增值的失控而发狂。展望未来虽然比回顾过去困难的多,但在我这里完全不是问题。首先我简单说一下,当前的理论语境之下,什么是价值,什么是资本。
严格来说,资本仅仅指的是生产资料。而价值是生产资料的价值元素的增值。(综合各种经济学派别的说话)在目前,所有的经济学家都默认经济体系的基本粒子是货币。并天真的人为,货币已经是经济运行的最底层计量单位了。
然而事实上是不是呢?
肯定不是!
货币最多算是元素级别的,而价值论,将把整个经济学带入,超微观的世界中来。但目前,我只阐述到分子级,也就是信用点和贡献点层级。因为,经济基础计量单位的微观化,并不是经济学自己可以决定的。他必须也不得不依赖于现实世界经济运行的测量工具的微观化。
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刚性门槛!
虽然以前的社会主义经济体,曾经懵懵懂懂的发明了各种票据,试图从货币身上剥离出更多的细分价值。然而,基于当时现实世界测量工具的粗糙。使所有这些想法,都是空中楼阁。
现在不一样了。
互联网和物理传感器以及物联网和传感器数据库的日趋成熟。则代表着,现实世界对更微观的经济价值测量工具的微观化。于是,比单一货币属性更细致充分的价值属性测量,就必然成为整个经济学向更深更细更广泛的世界深入的坚实基础。
那么,接下来,对人的价值的细分,对生产单位的价值的细分,对经济实体的价值的细分,对社会部门的价值的细分,的重新构建和确权,就是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的经济学模型构建的首要任务。而一旦,这种层级的经济学构建完成。资本层级的经济学将从根本上被社会主义经济学取代!
于是,就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义。
生产的本质
消费的本质
劳动的本质
生产力的构成
生产关系的构成
生产的组织(生产的组织和消费的组织,加在一起就是社会的组织)
消费的组织(需求的层次及定价体系)
生产的投入与产出
消费的投入与产出
生产的定价与增值
消费的定价与增值
价值的构成:人道世界的量化与具象:物属价值,人属价值,综合价值,增量价值,存量价值,流量价值,负量价值,动量价值。
价值的转化(既价值的具象量化与量化变现)
剩余价值的本质和价值的蒸发
增值价值的本质和价值的积累
有效价值和无效价值
有效需求与无效需求
绝对需求和相对需求
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
绝对的物质匮乏与富足以及过剩
相对的物质匮乏与富足以及过剩
价值的本质及其演变:价值的时间演变和附加值含量,以及定价体系的时间坐标轴
产能与消费与价值变现的相互关系
价值的蒸发:天道资源到人道商品的转化过程,及其价值转化过程:经济学模型模拟其价值转化过程中的缺失环节。
什么是公权,什么是私权,公权的范围和特权,私权的范围和特权?
想要搞清楚上面的这些问题,就必须重新定义,什么是生产,什么是消费。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已知的所有理论,无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学还是社会主义经济学。其实都已经无法完整的描述,现世程度的物质积累背景下的这些概念了。
那就试试回到我们的祖先哪里去,去寻找启迪和智慧。
儒家,他只关心如何用一些浅薄的口号忽悠人,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给不出任何办法。法家,则只关心如何管理,对天道世界与人道世界的宏观逻辑基本一无所知。墨家,忽略了太多起点到终点之间的中间过程,而过于理想化。以致于漏洞太多,实际操作的指导性和可行性太低。剩下的其他思想,则基本都是些大杂烩或者只能解决局部问题,无法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只有参考价值,没有主导价值。
那么只有道家思想了。
首先,道家思想的高度够高,能够总结更多。其次,道家思想的深度够深,能够解释更多。最后,道家思想的宽度够宽,能够容纳够多。
更关键的是,道家思想直至本质的天人理论。更能在人的世界与力量相对与天的世界与力量对比,处于弱小位置时,启迪更多。
于是,依据道家思想的解释。所谓生产,就是人从天道世界也就是自然界中,开采和改造自然资源的活动就是生产。因为生产的目的是建设人道世界。这是人类之所以要进行生产的第一推动力。
使用这些开采或改造后的自然资源,建设和维持人道世界的活动就是消费。因为自然资源在本质上是属于天道世界的,如果没有持续的使用和人为占有,这些资源会自然而然的回归自然,而不是永远留在人道世界。所以相对与生产,在物质丰富到一定阶段之后,消费显然更重要。而到了这里,消费这个词的含义就必须重新明确。人类以建设和维持人道世界为目的的,日常对自然资源的消化吸收,就是消费。而在这个高度上,人类对人造物的消费,其本质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生产。而正是因为人们在解决消费问题的时候,所引发的新问题比要解决的旧问题更多。所以人道世界才有了更多的扩张空间,以及扩张的必要性。
那么,由此可以看出。其实人类的日常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不但是一种日常,更加是一种神圣的仪式。代表着人类开采自然资源建设人道世界的过程的实现与完成。这个仪式本身就是一切人对人自身存在意义和价值,进行具象的基础。这是人之所以要建设人道世界,以实现逍遥自在的生存生活的根本第一推动力。
相对于无始无终的无限天道世界,有限的人道世界,拥有持续的运转下去的第一推动力:产生,存在,并更多更好的产生,存在下去……(我们会发现,第一推动力,似乎不是一种向量而是一种循环。回答正确!第一推动力,必须是一个能够自我循环,生生不息的力量。如果是向量,就会有起点,有起点就会有终点……而人的生命力,就是向量,所以人类才会向往永生!)
于是,我们会发现:生产和消费其实是个一体两面的整体。
他之所以分化出两种不同的概念表达和指代范畴,主要是因为时间。(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目前人道世界的力量还太小,无法隔绝天道世界自然法则的影响。(所以在很多关键的时候,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扩展的可能。于是优秀的领导人的存在,就是一种必须,必须要有一个做决定的人,去承担判断方向的重担!然后,所有其他人就以他的判断为源点,判断什么是对建设人道世界有利的,什么是对建设人道世界有害的。既天地式法,自皇帝始。)使目前人道世界中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同时受人道法则和天道法则的双重影响。……但这个题目更大,也和本文主旨无关,所以不展开)
比如,将自然资源从天道世界中开采出来的过程,就是第一次生产。而这个开采活动本身以及各种开采工作的准备其实是一种消费。
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资源作为开采对象,既是生产对象,也是消费对象。生产工具等成本投入就是生产资料,而劳动力,劳动时间,劳动组织等等,就是生产主体。而这些东西本身,其实又是这种将自然资源开采和改造成人工造物的过程中的消费主体。于是,这种将自然资源开采和改造成人工造物的过程,就是二次生产。
接下来,将这些人工造物分配到人道世界各个细节中去的过程,就是第三次生产。而此次生产,在我们现在的知识背景下,更多是以消费的形式来完成生产的。也就是说,这是人道世界消化吸收天道资源,以增强和完善自身的过程。相对于局部他是消费,但相对与人道世界整体,这依旧是一个生产的过程。
进而,将这些人工造物进行升级换代以不断扩张和完善人道世界的过程,就是第四次生产。而实际上,第四次生产基本都是科研活动,而科研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比单纯的日常消费,更加剧烈的对人工造物的消耗。因为天道世界中的自然资源,根本不可能进行科研活动。它们只能是科研活动的对象。所以,科研活动到底是生产还是消费呢?等到文明进化到更高级的阶段后,会不会有第五次生产活动呢?(实际上艺术创作和哲学思考,基本就属于第五次生产,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所能从事的最高级别的生产活动:因为他们是比科研活动还要纯粹的对人工造物的消耗性生产(注意区分:消耗性生产与消费式生产之间的细微区别)
答案是必然的,因为在整个人道世界的建设过程中,消费是出现在生产之前的。而生产活动自然也不会是这个过程的终结。那么,第五次生产,第六次生产,第七次生产以及更多次生产,就会必然产生……(然而以资本主义经济学的深度,他无法发现并测量这些高层次的生产活动的价值。甚至还会主动,抹杀和掩盖这些价值,以获取价值差额,也就是所谓的货币利润或者说资本利润)
好了,源头问题理清了。回到前面的问题中来。
生产的本质是什么?
消费的本质是什么?
劳动的本质是什么?
三大问题中的两个,已经解决。
那么劳动的本质是什么?
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得出结论:劳动就是建设人道世界的过程和建设人道世界本身。他依旧和生产与消费一样,是一个一体两面的问题。因为,劳动既是建设人道世界的过程,也同时是建设人道世界的目的。因为人不可能真的无所事事,既是花天酒地和混吃等死,只要不是毁灭性的破坏。那怕是纯粹的消耗,也依然是一种对人道世界的建设。甚至是一种带有扩张性的建设。本质上,也依旧是一种生产。只不过,是一种必须基于各种前置性生产活动之上的更高层级的生产活动:消费式生产亦或生产性消费。
那么,劳动到底是什么?一体两面,既是目的也是过程:既劳动就是劳动本身!
于是劳动本身就有价值,就是价值!
那么价值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价值的本质,是具象并分配劳动成果的依据!
于是,我们就会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既,资本为王的本质是为了掩盖价值为王,从而或粗暴或隐蔽的剥削剩余价值。而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学,不承认任何不能产生以货位为具象利润的高层次生产活动。
于是,人类想要向更高的文明阶段晋升,就必须抛弃资本主义。而想要尽快从资本主义时代向社会主义时代晋升。最重要和最应该首先做的事情,是明确整个人道世界的所有分工和所有分工的价值。
然后以价值为王取代资本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