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银川:铮铮西北,铁骨柔情_风闻
地道风物-行走的风物百科 公众号|didaofengwu2018-12-24 20:09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地道风物
作者 章鱼
****丨沙哑,又温柔丨
▲ 贺兰晴雪。摄影/徐胜凯
-风物君语-
铮铮西北,铁骨柔情
▼
银川,超乎你对大西北的所有想象,但依旧西北。
**▲**鸟瞰贺兰山及山下冲积平原泄洪沟,像极了大地的静脉。摄影/董宏征
尽管黄河和贺兰山联手赠予他**“塞上江南”的美称,七十二连湖蒹葭苍苍的旧梦一直萦绕在爱他之人的心头,但当粗粝的风沙从面颊呼啸至耳边,宁大话的喉音和去声**(四声)在干燥的空气中弹跳……
你很快就能从江南的错觉中自动抽离,并坚信银川就是西北。
**▲**西夏王陵里荡漾的悠悠驼铃。摄影/王寰
地道但非典型的西北,“荒凉与繁茂,粗犷与柔美,干渴与氤氲的‘双生之地’”。
得黄河厚爱
**▲**黄河自黑山峡跳出后,一改往日的湍急,经青铜峡进入背靠贺兰山的银川平原,灌溉着周边麦香四溢的良田。绘/刘昊冰
亘古站在银川西侧抵挡风沙寒流的贺兰山,是这座城静默的屏障,因高大而值得心怀敬畏。但黄河,却是他的母亲与玩伴。
从黄河蔓延出**“千丝万缕、如枝如蔓”的渠,爬满整个银川平原,灌溉农田之余,也在两渠间形成不少洼地湖。与自然形成的湖泊呼应,使“塞上湖城”**的美誉名副其实。
**▲**黄河流经的银川平原,绿意盎然。摄影/徐胜凯
生活在银川的人,对**“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往往有着最切实而细腻的体会。鱼米之乡、塞上粮仓的富庶是理所当然,但“月湖夕照、连湖渔歌”**的嬉戏浪漫多少有点出人意料。
鸣翠湖与阅海湖被冻得结结实实的湖面上,多得是骑着各色冰车放肆玩耍的银川人。
男女老少,嬉笑怒骂的声音,惊了砸冰洞钓鱼者的饵,却没扰到冰面上独自抽陀螺人的鞭。
**▲**阅海湖上嬉闹的人群,是属于银川的冬季狂欢。摄影/吴建新
被牵到湖面的狗四脚瑟瑟、战战兢兢地往岸上爬而引发的大笑,也不见得能带跑对着冰湖放声大唱者的调,倒是惹来绕湖遛弯人的眸……
若冰雪消融,泛舟其上,**“车水排云”吐氤氲,“碧水浮莲”戏红鳟;“千步廊桥”杨柳色,“百鸟鸣翠”啁啾声;“芦花追日”飞白絮,“青纱漏月”点碎金;“迷宫寻鹭”千百度,“白沙落雁”三五踪;“绿帐问茶”清几许,“东堤夕照”黛色新,**渐次铺陈,沐浴在爽朗的欢声笑语之中,壮阔又动人。
**▲**阅海湖的候鸟,列队回迁,壮美至极。图/图虫·创意
但这,不过是最显而易见的银川。
肉与酒,西北的风骨
**啖一只肥羊腿,咂一口银川白,**多少人深入了解银川是从吃喝开始?
荒诞派诗人祁国一首《在宁夏经常想到的几个词》——**“羊,羊肉,羊肉串;西夏,西夏王,西夏王酒”,**现如今已跻身成为文化界美食聚会的必背诗目。
肉丨银川的媚,全在一只羊身上
银川的羊肉如同偷偷加入了吗啡,总是使人欲罢不能”。
——70后诗人、地理作家安石榴
大自然对银川格外慷慨,在这片背靠贺兰山,东临黄河的广袤土地上,从不缺无污染的草场,简直是羊之天堂。
**▲**图为盐池县高沙窝明长城与烽火台,“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沟泉水”。盐池县麻黄乡一带的羊肉因鲜明的地域特色而备受推崇。摄影/董宏征
羊吃鲜美的草,人吃肥美的羊。
每逢重大节日,**宰羊烹煮,冷热手抓,**上好的肋条被精心修整为长条形,**外肥内瘦,或蘸醋汁椒盐,或就着生蒜直接入口,**一顿下来,香汗淋淋,恣意畅快。
**▲**手抓羊肉,银川的勾魂魔咒。摄影/董宏征
若到了冬至,一碗头脑(羊肉汤)是绝对省不了的。
羊肉炖蘑菇,撒上盐、姜、葱、蒜、辣椒、酱油作配,待到汤沸,事先切好的粉块和泡好的粉条一跃而下,迫不及待地加入其中,若再有韭黄、蒜苗、香菜的调剂,便称得上**红黄绿白黑五色俱全,**酸辣香浓足以勾走每一个银川胃的魂魄。
**▲**羊肉汤,配得上晶莹剔透四字。摄影/陈镛安
不过,最叫**“中午米饭晚上面”的银川胃们离不了的,还是羊肉面。**
切丁炒熟的羯羊肉烩上羊骨文火熬制的老汤,撒上新鲜的香菜、梅豆、豆腐等蔬菜,再来点辣椒红油,配着手工搓制筷子粗细的**老搓面,就着一碟小咸菜,**挑一筷头嘬下去,肉的鲜香与面的筋道炸裂在口腔的同时,也抚慰了食客的心。
**▲**羊肉臊子面。摄影/陈镛安
一曲《羊肉面》,触动了许多漂泊在外的西北人的乡愁,也吸引了无数向往大西北食客的目光。
当然,除了煮,面也可以是炒的。
上好的宁夏滩羊肉冲洗干净,切成敦实的肉块,与面条下锅走上一遭,亮白劲道的面、虎虎生威的肉,弥漫着孜然的香,不刻意摆盘但分量十足,一盘下去,味蕾享受之余,一身寒气尽散。
**▲**炒烩面。摄影/陈镛安
要说最豪迈洒脱最西北的吃法,还看**烤全羊。**这种源于内蒙古河套地区鄂尔多斯人民的野性烹饪方式,同样也出现在银川人的餐桌。
鲜嫩无膻味的上好宁夏盐池羯羊与金山羊, 以20多种宁夏特产的调料和中草药调味,用青钢木炭慢火烘烤3小时,全羊色泽黄亮之时即可大快朵颐。除了手撕,配春饼卷小葱、大蒜、黄瓜条的新派吃法也以**“无需大张旗鼓便能大饱口福”**而冲出重围。
▲ 洒满调味品的宁夏烤全羊。图/视觉中国
但银川人对羊的热爱并不止于此,新吃法层出不穷,**“古法汗蒸全羊”**去除多余脂肪,尽可能保留羊肉原汁原味的做法,说来总透着点憨厚的机智与可爱。
酒丨喝的是人生快意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吃饱喝足,才称得上人生至美。
如果说,银川平原的草场上遍地肥羊,那么**贺兰山的每个角落里,都荡漾着醉人的酒意。**无论是牧场还是酒庄,都被酒神的浪漫所眷顾。
**▲**贺兰山东麓特殊的小气候为葡萄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距宁夏首府银川市32公里的玉泉营农场是西部唯一的国家葡萄酒原产地域保护区。摄影/刘静
贺兰山下面积超过50万亩的葡萄长廊为葡萄酒庄的亮相提供了一个精彩的开篇,贺兰晴雪、银色高地、加贝兰、巴格斯这些屡获国内外大奖的知名酒庄,更是吸引了许多国际酿酒大师纷纷来此一展身手。
**大红大紫,**是多少人朴素又张扬的愿景?贺兰山却低调地将二者尽数收入囊中。
**▲**晾晒枸杞。摄影/李鹏
紫色的葡萄长廊不是宁夏最大的骄傲,摊开晾晒的大红枸杞,才是这片褐色山体与浑黄的河水围绕的绿洲里,最耀眼的光芒。
“宁夏红”红了!“传杞干红”淡雅的香气与诱人的色泽帮助她走出宁夏,甚至在世界保健酒业找到了一席之地。
▲ 要说枸杞,真不能不提枸杞之乡中宁,在这儿,你能看到家家户户晾晒枸杞的盛况。摄影/董宏征
至于坐拥这一切的银川人,他们爱酒,是爱酒的烈,更爱酒的熨帖。
一盅 “老银川”、“沙湖春”、“大夏贡”的烈,能杀退西北汉子的愁;“西夏”啤酒的泡沫与银川人一生中所有的情绪都很适配;**“宁夏红”**醉里养生的阴柔老少咸宜无人不喜。
**▲**西夏啤酒和贺兰山下的葡萄酒庄的红酒。摄影/图虫·创意、视觉中国
但银川毕竟是西北,骨子里带有**冲破禁锢的莽,**很多时候喝的不是酒,而是人生快意。
酒友相聚,啤酒、白酒、烧酒、劣质酒轮番转换后,即兴来上两瓶葡萄酒,**划拳、猜扑克、耍色子,**全然不按喝葡萄酒的套路出牌。
▲ 银川怀远市场,透过街拍酒馆窗户,能看到饮酒的银川人。图/图虫·创意
在推杯换盏、畅意快饮间,**“不喝不算朋友”的大声劝酒,****真胳膊真肘地相互推让,“好好好,最后一杯”的一饮而尽,**每个环节都让人产生下一秒这些人将“大干一仗”的担忧。不过通常,这种忧虑完全是多余。
从杯口顺着嘴角因**“或真或假的醉意“**流失的佳酿,是属于他们的机智。喝到下半场,无论红黄白,总有一半最终献给了脚下的土地。
**▲**贺兰山云海。摄影/王留义
在西北,酒就是酒,只能服务于人,不能束手束脚,再高级的酒,也要找最舒服的方式“干”。你可以说这是“土”,也可以说他们“真”,可这就是西北,就是绝大多数的银川人。
**▲**三关口明长城。摄影/孙国才
酒席餐桌上的银川洒脱、真性情,但要了解银川,这只是个开始。
比口腹更深入的,是灵魂。
百鸟朝凤,洒脱呼啸
银川人血里有风,向往自由。而从此般灵魂发出的声音,则是西北呐喊里不容错过的一段。
**▲**图1:苏阳亲自设计、绘画的“黄河今流”艺术计划海报。图2、3:除了音乐,苏阳专辑的视觉设计中也运用了许多西北文化元素。供图/苏阳
铜管Live House总是吵闹的。
**古朴、原始、粗犷、荒凉…….**形形色色的曲调,形形色色的人,都在这里相遇,撞击出热烈的欢腾,聚散皆为寻常。
**▲**宁夏歌手李夏在铜管Live House的演唱《离开北京》。
“无人超越”的赵老大(赵已然)已甚少开口,赵老二(赵牧阳)依旧是“摇滚鼓王”;银川长大的苏阳把银川市井谱入《贤良》;布衣乐队面临危机,《我爱你亲爱的姑娘》依然清澈纯净;候鸟乐队改名立冬,《河西》的《蓝骏马》抬头仰望《月亮》;郭启亮的《月光水谣》盛放着宁夏的柔软;《这就是银川》也变成为这座城的抖音符号……
**▲**凤凰,银川的市徽。图为凤凰碑。图/图虫·创意
这些声音有的并非来自银川,有的已经闯出西北,但无论何时说起,他们身上都带着“宁夏”的气质和音符,掺着“花儿”与“秦腔”的基因……
音符伴随着风沙掠过,一路吹到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上演了无数场**“猜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局”**的爱恨。
▲ 镇北堡西部影城月亮门。摄影/吴惟珺
《红高粱》的高粱地年年更新,月亮门也几经修缮,《大话西游》的城楼尚有紫霞仙子和至尊宝的对望,《新龙门客栈》金镶玉露着大腿在屋顶唱歌的倩影,《东邪西毒》漫天的黄沙、昏黄的光影……银川的西北景致,总是经得住最挑剔导演的镜头考验。
从音乐到电影,**银川足以容纳创作者所有的浪漫与洒脱,**无疑是关乎江湖的理想地,彰显着大西北的迷人之处。也正因如此,他吸引着四海而来的游客。
**▲**2005年,宁夏盐池街头,在没有任何预告的情况下,苏阳走入人群,唱了几首歌。摄影/惠冰
影迷们带着好奇和欢喜走在电影的场景之中,也为银川带来了无尽的商机。剧组的进入、游客的到来,让原本居住于此的牧羊人撤出了低矮的平房,搬进了附近的移民村。
张贤亮手写**“旅游长见识,行走即读书”**的牌匾高挂在景区门口,迎来送往,大话迷们一字不漏地吟诵着段段经典台词,在城楼、井边模仿电影场景拍照留念。
▲《大话西游》剧照。摄影/吴惟珺
一切和二十几年前拍摄之时,仿佛没有任何变化,虽不见当年人,但他们身后的背景音乐,依旧在这里重复。
所有属于大西北的粗粝质感,你都能在银川找到痕迹和踪影。
银川有天下人
嬉闹、吃喝、民谣、电影,不是银川的全部。当我们跳出具体的细节,展望整个银川之时,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 银川艾依河畔。摄影/徐胜凯
在这座东西绵延,南北短促,****近似长方形的城市里,分布着**“街巷狭窄、房屋低矮、人烟稠密、商贸发达”的老城区;以工厂、企业、高校**为主,街道横平竖直、建筑方方正正,1958年后为适应内地新移民建设新城区;以及广场宏伟,高楼林立、****堪称银川市最新最现代的一块拼版的新市区。
▲ 银川城市新貌。摄影/徐胜凯
三个城区中**,西夏、金凤两座万达广场带给银川“万达省”的戏称;宁大话的过渡成为自嘲笑谈之余,也彰显着银川向大都市的发展脉络,更可以追溯到一段移民进入的历史。**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又一批来自北京、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的移民响应号召来到银川。移民们的南腔北调与银川方言的碰撞融合,在**“学讲普通话”**的热潮催化之下,银川方言一点点变成了宁大话。
▲ 西夏文残碑(西夏)1974年宁夏银川市西夏陵区出土。此块残碑为西夏陵出土的形体较大、字数较多的一块西夏文碑。砂岩雕凿,阴刻楷书,西夏文字多为比较工整的楷书,笔力遒劲厚重,点划穿插有序,构字和运笔十分讲究,是不可多得的西夏书法艺术珍品。现藏宁夏博物馆。摄影/董宏征
张三**“讨吃毛”的乞丐气惹人厌烦、李四“死皮子”的无赖样实在“二百五”、****“啬鳖”的小气毛简直叫人受不了、“无二鬼”的好吃懒做“干球蛋“……**
▲ 贺兰山岩画线稿。制图/刘永平、林浩
曾于第一代移民身上固执保留着的各自的口音、饮食、生活方式等家乡特征,在如今的第二代移民的身上已经渐渐稀薄。
对于这些在银川长大的年轻人们来说,银川就是他们的家乡。
▲ 西夏王陵1、2号陵鸟瞰。摄影/董宏征
他们**目睹过贺兰山的岩画、猜测过西夏文的含义、参观过西夏王陵的遗址、领略过恐龙化石的精美;他们啖着肉、喝着酒、哼着民谣、飙过脏话、**如今说着越来越标准的普通话、带着越来越强烈的认同感……
▲ 老照片里的银川人。摄影/黄彬彬
汇聚天下人的银川,也正一点点把天下人变成银川人。
这正是银川的魔力,也是西北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