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是分析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关系的?_风闻
夏飞-雨女无瓜2018-12-24 14:42
马克思认为,国民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矛盾是它一方面认为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要素;同时又认为私有财产是最自然的,劳动不能够也不应当获得它的创造物。因此,一方面劳动理应拥有全部财富或价值,另一方面,“死劳动”(资本)才是一切,而劳动者只能得到维持其劳动所必需的东西。这里的矛盾是价值规律与工资规律的矛盾。国民经济学之所以陷入这种矛盾是因为它立足于私有财产之上,却不批判地说明私有财产本身。国民经济学 以之作为前提的劳动不是一般的劳动,而是异化劳动。
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有四个基本规定:
第一,物的异化,即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劳动者同自己的产品处于异己的对象关系中: 公认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越受其对象的奴役。
第二,自我异化,即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乃是人的内在本质,是积极地肯定自己的东西, 然而在私有财产前提下,劳动本身对劳动者变成了异己的东西。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 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是自己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
第三,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关系。人是类的存在物,只是由于作为类的存在物,或者说作为自由的和普遍 的存在物的活动,人才确定自己是人。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把人的活动贬低为维持个人的动物生存的手段,所 以人的类的、社会的本质归根到底成为与人的当下存在相脱离的东西。
第四,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这种异化是以上三个规定的事实的结果。由于人脱离自己的本质,从自 己本身中异化出去,所以他也就同其他人分离开来,同他们格格不入,并与他们作为异己者对立着。
正是通过异化活动的基本规定,马克思初步分析和批判了社会现实的基本方面,即私有财产。私有财产是劳 动异化的结果,同时私有制也不断巩固和再生产出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这种本身分离的矛盾的和异化的社会 现实乃是国民经济学的真正基础。
通过马克思对私有财产的批判,一方面,由于异化劳动学说更加深入地涉及了世俗基础本身的分裂,因而较 之于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理论,向前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大步;另一方面,由于异化劳动学说是对现存社 会的私有制前提本身的批判,因而远超出国民经济学的狭隘眼界和不可逾越的障碍,开启了社会批判和政治经济 学批判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