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为什么用了一百多年才统一中国,结果十几年就灭亡了?_风闻
五年平辽圆嘟嘟-2018-12-24 14:23
来源: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过秦论》中,贾谊将秦统一六国描述得气势磅礴。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战国七雄中,为什么单单是秦统一了中国。宋朝大家苏洵说:“弊在赂秦”,认为是其他六国不团结,喂肥了秦国。后世更是从商鞅变法、秦国君主锐意进取等等角度分析原因。
但是,以强大著称的大秦帝国,为何还需要秦始皇继承“六世余烈”——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也就是经历7代君主,一百余年才完成统一,时间远远长于统一后的秦朝政权的寿命。
说句白话,你都这么厉害了,怎么才统一?好不容易统一了,怎么这么快就灭亡了?
电影《英雄》中的秦王(陈道明饰)
这其中包含了两个问题,先看第一个:
除开嬴政最后十年一口吞了六国之外,其余的一个多世纪都在干什么?
地域劣势
“秦”的始祖非子,嬴姓,在周孝王时养马有功,得了秦(今甘肃天水)的封地,该地杂于戎、狄之间,国小无爵,建国以来便为天下所鄙,认为其与戎狄无异。
西周末年,犬戎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又侵夺岐丰之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时,只有卫、秦等国派兵护送。当时的“秦”,连诸侯的资格都不够,周王室为奖励首领秦襄公的忠顺,正式封其为诸侯,并开了一个空头支票,“赐之岐以西之地”,一个周王室东迁之后的弃地,早已被戎族据有。但凭借平戎救周之功,秦襄公取得了逐戎的合法权力,以此为开端,秦人开始了艰巨的东进的战斗。
经过秦人长期不懈的战争,到秦穆公时期,终于在关中站稳脚跟。穆公三十七年,秦“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这个“霸”与“灭”不同,此后很长时间内,秦仍然面对着戎族的纠缠。其中“西戎八国”之一的义渠甚至延续到了战国时期,与强秦周旋近两百年。
《秦霸西戎》,图中秦军的服饰、铠甲、兵器马具和战车来自于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实物和实物遗迹(指战车),西戎兵的青铜剑出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无论是将秦国国势带向春秋最高峰的穆公时期,还是与强魏多次死磕的献公时代,秦国的国土,也就今天陕西南部到甘肃东部那个范围,倘若没有穆公当年征服诸戎拓地数百里,秦国真的只能算个中等大小的诸侯国,缺乏像晋楚一般的战略纵深。
春秋时期的秦国
资源劣势
根据考古发现,甘肃东部的早秦遗址多分布在大河流域的河谷,而属于西戎的寺洼文化多分布在小支流或丘陵险峻地带。前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宜于农耕,后者则属冲切沟壑劣区,僻远贫瘠,不利农耕。
再看秦费劲千辛万苦取得的关中地区,一开始是什么样的?
《诗·六月》载:“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后汉书·西羌传》记载:“ 平王之末,周遂凌迟,戎逼诸夏 。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
大意就是,当时的关中地区几乎布满了戎狄势力。
周秦之交,入居关中的诸戎部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历史文献中的诸戎,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其一,以玁狁、犬戎为代表,他们漫无栖止,居无定所,游牧经济特征明显。他们以“取周赂”为目的,经常对关中农区进行掠夺、骚扰,破坏力惊人。
其二,是散居关中周围地区,并以其所居地区命名的诸戎,如冀戎、义渠戎等。这些戎族部落“因地殊号”,有着比较固定的活动地域。他们活动于陇山东西、泾洛之间。其居地因和关中农区距离远近不同而显示出一定差异,但大多宜农或农牧兼营。这一类对关中地区的破坏较小。
其三,是一些久居关中的戎姓方国,他们保持了与周秦大致同步的社会发展水平,与农耕民族无异。
但是,这三种类型的戎族各据一方,破坏力强的战斗力强,发展水平高的又无力统一,因此,关中一带局面支离破碎,自然阻碍了该地的生产发展。
从秦襄公开始,攻逐西戎的战争持续了80多年,使得关中一带的耕地、资源遭到进一步破坏。秦霸西戎后,秦人为了将该地因游牧生活习惯而破坏的土地资源,转为更适宜定居的农耕环境,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努力,比如将没有随平王东迁的“周余民”接收过来,使初秦的农业在较高的基点上继续发展,完成向农业发展阶段的跨越。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人才劣势
秦国民风彪悍,凶勇好斗,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列国都有无数莘莘学子埋头苦读以求一朝成名,而秦国人却忙于打打杀杀。后世李斯在《谏逐客令》中便指出,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影视剧中的秦孝公
秦国在孝公之前最辉煌的一个年代,朝堂之上最有才华的大臣皆来自他国。一个国中不出贤才的国家,即便给他们再多的资源国土,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出息。再加上秦国贫瘠,列国鄙视,会选择到秦国效力的士子,实在太少太少。
在这三大劣势之下,逐鹿天下只能是个梦,能够自保已经很勉力。尤其是魏国变法之后称霸天下,任用吴起打击秦国,几乎把秦人锁死在关中陇右。
于是,孝公一纸求贤令开始改变了秦国人才匮乏的局面。打压本土贵族豪强,大力引进六国人才,赏罚分明,激赏军功,面对异国士子封赏的大度远非他国所能比较。开启了山东六国士子疯狂涌进关中的时代。
自商鞅开始,张仪,魏冉,范睢,蔡泽,吕不韦,李斯一干超级强臣改变了天下的局势。而在政治制度上面的变革,几乎逆转了秦国文明边缘的局面,一举成为战国七雄文化与经济的聚集点。
惠文王时期,名将司马错力主南征巴蜀,吞下天府之国,辟地千里,控制长江上游,俯视荆楚。一战获得了庞大的耕地面积,国家的战略纵深,为后世秦军东出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后勤保障。
战国中期,秦惠文君任用司马错吞并巴蜀
光是从孝公启用商鞅变法到惠文君吞灭巴蜀,历时已将近三十年。而这段时间,秦国仅仅只是弥补了与六国的差距,做到了与齐楚魏这样的强国平起平坐,还远远没到一超多强的局面。
秦统一六国,最大的推动力,是来自昭襄王。
影视剧中的秦昭襄王
为政任用魏冉,范睢,为军任用杀神白起。
范睢的远交近攻大家基本上都听说过,这个政策在当时很好的抑制了六国合纵。而对于白起的战绩,这里来划个重点。
昭襄王十三年,伊阙之战,斩韩魏联军 24 万
十五年,攻拔魏城大小六十一座
二十八年,伐楚,拔鄢 郢二都
三十四年,华阳之战,斩三晋联军十五万
四十三年,径城之战,斩韩军五万
四十七年,长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万(一说二十五万)
以上数据可能有水分,但无论如何,白起戎马一生最大的贡献不是为秦国占领了多少土地,而是消灭了六国多少有生力量。
战国后期,秦国占领楚国半壁江山,夺上党高地,占领太行山以西
到了这一步,如果你是六国之一的君主,你会绝望吗?长平之战前,燕国主导过一次五国联军伐齐,把当时国力能与秦国一较高下的齐国打废了。而长平之战,把军力能与秦国匹敌的赵国给废了。往后,山东六国便再无抗衡秦军的力量。
秦昭襄王执政四十余年,做到的功绩便是占拥天下一半的领土,消灭六国的有生力量。自孝公变法至昭襄王落幕,已将近一个世纪。
随后,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期间加起来也就三年,可以忽略不计了。
紧接着便是千古一帝嬴政登场。
嬴政13岁登基,39岁统一六国,用时26年。
而这26年间,前面一大半的时间是秦国举国在长平之战后休养生息,朝堂之上的权力游戏。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用将近十年的时间收割了六国人头。
严格来讲,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始皇共历时一百三十年左右。前面的四代君王,除去武王在位时间过短,其余的三位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是为了后世做铺垫,以致于嬴政可以在短短十年间一剑扫六合。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
这个问题就跟秦为什么能统一一样经典。
贾谊曾一句话总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都做了些什么?
他一鼓作气征服南方的百越,设桂林郡和象郡,又令蒙恬在北方修长城,退匈奴。
接下来,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内做了一系列疯狂的事情。
废掉古代帝王的治世传统,焚书坑儒,毁城墙,杀六国豪杰,一切从零开始。
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收缴天下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换成十二个铜人。
凭借关中地势,他又挑选精兵精将固守,在秦始皇看来,“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这不算是秦始皇的误判。经历七代君主经营的秦国,早已令天下士人慕风向往。要知道,东周以来,周王室力量微弱,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没出现过一个具备统一天下能力的帝王。这对时人来讲,一旦有人能结束无休止的战争,稳定疲惫的军民,恢复平静的生活,谁不会归服称赞?秦始皇对这一点也心知肚明,不然他又哪来的自信来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像
统一来之不易,他想让这份荣耀长存,那么关键是安定。
只可惜,他毕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古代帝王,治理诸侯国与统治各地风俗不同的大一统国家显然是不一样的。他凭借统一天下的经验,以治理秦国的手段继续治理天下,显然会出现问题。
此外,为了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秦始皇进行了大量的大规模基础工程兴建工作,修阿房宫、长城、秦始皇陵、灵渠、全国性的驰道等等,每一项工程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据统计,秦朝动用的劳役数在七十万左右,而为之保障的后勤人数则数以十倍计量。为维持这样庞大的用民数量,秦始皇仍然用战时的严苛法令,让这些事情高效率的完成,自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弦已经绷得不能再紧了。
但秦始皇没能实现治理国家方式的转变,还不足以构成亡国的必要因素,胡亥及其老师赵高为绷断这根弦助了好大一把力。
赵高是个法律专才,胡亥自小跟随他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时,发病弥留之际,下诏让扶苏回咸阳主持丧葬,也就意味着扶苏是下一任秦皇。但这一事态对赵高不利,与扶苏亲近的蒙氏家族与他有过节。所以,当秦始皇病死沙丘宫平台后,赵高赶紧拉拢同样希望保住荣华富贵的宰相李斯秘不发丧,逼扶苏自杀,打压蒙氏,并配合胡亥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胡亥就这样当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
历经七代君主经营的秦国,在胡亥即位的那一刻奏响了亡国的序曲。
如果秦二世能纠正父亲的苛令,实行休养生息,秦朝也许会逐渐稳定下来。然而他变本加厉,重新修建阿房宫,刑罚更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官吏办事苛刻狠毒。这种情况下,从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心中自危,到处不得安静。正如贾谊所言,陈胜甚至不具备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没有公侯那样的尊贵背景,就能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那是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受苦。
被刺激的不仅是底层百姓,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也开始了,项羽、刘邦等豪杰纷纷登场,俨然重回战国时代。而这时的秦朝,竟不知不觉成为了楚汉战争的背景板。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二十四岁。
胡亥死后,赵高立子婴为秦王,史称“秦王子婴”。五天后,子婴诛杀赵高,然而一切为时已晚。次月,刘邦率先攻入关中,在位仅46天的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一个多月后,项羽率军入咸阳,杀子婴,一场大火将秦往日的荣光烧为灰烬。
当诸侯纷争的秦国,在占尽各种劣势的情况下,异军突起,横扫六国,终于成为了秦朝。
这个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努力地解决着旧问题:废分封、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但又面临着源源不断的新问题,有些甚至在接下来两千年封建帝制中还会屡屡出现,比如相权问题、宦官干政等等。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两千年来,秦的这次统一与灭亡,成为后来历朝执政的经验来源,秦的措施,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成为历朝施政者自我纠错、验证政策正确性的理论来源,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汉。西汉建立后,刘邦通过分封稳定功臣,文景二帝借助秦朝留下来的建设基础和刘邦巩固的统治环境,休养生息,恢复生产,从而为汉武帝创下盛世提供条件。
《楚汉传奇》中的刘邦(陈道明饰)
秦国缓慢地崛起与迅速地灭亡,为这漫长的古代中国留下了一个显眼的坐标,在此之后,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秦朝犹如中国古代帝制的幽灵,历代王朝都在秦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希望国祚永存。直到两千多年后,大幕才彻底落下。
资料来源**:**
知乎作者Mr.V:“战国时的秦国几乎没出过一个昏君, 为什么还要经过163年6世才完成统一?”,已获作者授权;
李开元:《秦崩》,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4月;
樊志民:“秦霸西戎的农史学观察”,《敦煌学辑刊》1995年第1期;
郭晔旻:“四塞之国、关中沃野、天府加成:秦在地利上究竟沾了多大的光”,《国家人文历史》2018年第2期;
贾谊《过秦论》;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