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创文娱张昭:文娱行业,正值春天_风闻
毒眸-毒眸官方账号-文娱产业媒体,看透真相,死磕娱乐。2018-12-24 08:17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今年的文娱产业,什么最合适?
在有的从业者看来,答案是“寒冬”。以“阴阳合同”事件为节点,文娱产业的行情急转直下:影院上座率进一步下滑,下游日子越发难过;多家文娱公司股价一路飘绿,不少公司还出现了融资难的问题;中小型企业,则受困于补税自查,资金情况堪忧……此前几年间构筑起来的辉煌,似乎正在失色。
但在另一部分从业者看来,今年却是一个“春天”的开始。越来越多好口碑的影片有机会脱颖而出,拿下高票房;圈层爆款不断涌现,新的商业模式开始兴起;过去几年资本的狂热开始降温,真正有实力的公司、项目越发受到重视……脱虚向实的过程中,行业正迈向新的格局。
而今2018年即将画上句点,面对行业里发生的种种巨变和全新格局,从业者究竟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危机与机遇间,到底要如何应对和把握?在今日(12月20日)由Sir电影联合毒眸举办的“Sir首届文娱大会暨毒舌之夜颁奖晚宴”上,乐创文娱董事长张昭发表了题为“活在春天”的主题演讲,展望了未来五年里行业的发展趋势,他相信:此时此刻,文娱行业正值春天。
以下是张昭演讲全文——
我们做电影,其实跟sir电影打交道很多,他们在内容口碑上的坚持,以及在消费市场的角度定位,都让我觉得很有意思。更重要的还是毒眸,我觉得毒眸在做的事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其实这么多年以来**,对够推动这个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是产业媒体,不是资本**。产业媒体通过创造对话的空间,能够让我们业内人更多的去打造资本觉得有价值的东西。
前几天,我几十年的好朋友王冉发表了一个“寒冬破”的演讲,他说得非常好,但是我当时不太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因为我觉得2018年我一直活在春天里。这个是实话,不是矫情,冬天或者春天,不是物理温度的问题。资本处在寒冬期,但对于我们业内人士、对我们做内容的人来讲,2018年是一直活在春天里的。
2018年,我们彻底从乐视中剥离出来,有了新的合作伙伴——融创中国。对我来讲,2018年就是暖暖的、蓬勃的、有感知的春意,寒冬季节孕育春天,因为春天是在你的心里,而不是在外面的温度,关键在于大家能不能怀着春的心态,去发现春意。
再说点实的,有关部门前几天说电影银幕数未来两年里大概会有两万块左右的增长,而且是在一个新的市场里。如果说一二三线城市增长两万块,我觉得是存量市场的消失,但四五六线城市增长两万块,这个意味着什么?
**我们电影院87%的空置率,**这么多空置率能填上,就是春天;没有空置率可以填,那个才叫冬天。但我们随便取一个时间来看,2023年中国的电影票房会是多少?有的同志可能已经有数了,巨大的增长空间,就看我们怎么做了。这当然不是冬天。
前几天去看了《海王》,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是有见过温子仁导演的,因为我们都是华人,一个华人的年轻电影人,是怎么在好莱坞拍出这样的东西来,今天有中国的导演能做到吗?或者说中国的电影工业能提供像《海王》这样的东西吗?
如果我们能通过建立工业电影的体系,产出这样的超级IP,那八万块银幕的想象空间就来了。中国电影的市场深度在那儿摆着,单部影片的票房已经五十多亿了,未来七十亿有没有可能,一百有没有可能?七十亿、一百亿,电影工业化就有希望。在一个人口不到1000万的国家里搞电影工业化,是不可能的,但我们是人口10几亿的国家,五年之内会不会出现很多这样的超级IP?我看到的是可能性,因为春天就意味着可能。
我们还花了很大的代价把东方影都拿过来,这也是因为可能性,一个有可能变成中国超级电影IP的诞生地。
过去的影视基地,主要做出租的生意。但实际上大家看看九十年代开始的美国六大公司,为什么每个公司都要拥有自己的制作基地,这个对90年代到00年代好莱坞超级大片的出现,起了什么作用?
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90年代,我在美国留学,那个时候大部分美国电影叫东海岸电影或者纽约电影,独立制片电影这个潮流在美国延续了很长时间,有了制作基地的出现,才有了90年代下半年到00年美国超级大片的诞生,然后才有了05年以后,迪士尼的超级IP的诞生。
所以,中国电影的制作、生产,其实需要非常强的工业化的制作基地,或者叫做数字工业化的制作基地,不数字的话,那个基地就变成拉着一团团的旅游人去看拍戏了。像横店等,都面临数字工业化的升级问题,未来中国电影如果能够像好莱坞一样诞生超级IP,其实春天春芽已经发了。
另一个重要的趋势,是中国新中产家庭数量的增长。中国人口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23年,中国新中产家庭突将破两亿,按照一家最少三口人计算,那就是六亿人口,这是个什么数?其实它会带来新的强大的文娱行业的推进力。比如亲子市场,这可能是最容易,大家最能够把握住的东西。
迪士尼就是从亲子市场开始的,其实它的基础是对家庭观众的把握。在美国的城镇化过程当中,美国四五六线小镇开了很多多厅影院。这种影厅都非常有意思,让孩子们一放学就变成了“商场里的老鼠”,一放学就跑去看电影,一直到六七点才拖拖拉拉回到家里去。
我们还需要认真思考,非票收入从哪里来?有没有真正把电影文化变成面向家庭中产市场的文化产品?明年春节档,我们把《熊出没》的发行权拿回来了,难吗?我觉得一点都不难,签合同的时候我才知道,这已经到第六部了。我们是特别年轻的公司,2012年才开始,现在2018年,才七年,但是我们的《熊出没》都已经做了六部了,拿回来其实不难,重要的是需要决心和恒心。
《熊出没》
今年我特意让片方给新一部《熊出没》取了个片名,叫《原始时代》,很多人说中国影视行业一夜回到解放前,我说让我们回到原始时代,看看在原始时代里大家怎么过大年的,原始时代就不过年了吗?原始时代就没有春天了吗?
我们是做内容行业的,所以大家目光总是集中在怎么挣钱、怎么提高上座率,这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做内容的人,更要有信心,要觉得自己在春天里。
我过去一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电影工业到底是什么工业。有人问我,我们《影》上次在金马拿了12项提名,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我们定片子的时候,老谋子说,我的主创基本上都在同一个年龄层面,整个电影呈现出的最后创意和结果,不是我一个人的贡献。再比如说《海王》,有一千八百多个人参与了电影的视觉工作,每一个人都贡献了很多的创意,导演是做创意的整合和选择,这叫工业。
这就是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产业要用工业化的体系,培养出很多很多又有创意、又有技术能力的人,才会出《海王》这样的东西,所以工业化是未来影院电影的很大的出路。
《海王》
统计了一下,中国有五千多个文旅项目,过剩不过剩?有没有泡沫?我们不是那个行业的人,但是有一个事我知道,所有这些项目都嗷嗷待哺,渴望有更多的由电影创造出来的超级IP能够进到这些乐园里边。除了过山车以外,可以有一些文化的记忆、文化的传播,能够带回家一些衍生品,放在小孩的床头书桌,这是巨大的需求。
我们和融创一起,希望让中国电影打造出的超级IP能够真正进到场景里边,能够让我们的消费者,特别是孩子们、年轻人们,变成中国超级IP未来成长的新消费主力。
我回想起2012年4月份,我们在北京开的第一次发布会,就讲了做中国电影产业,很简单,就是追求一个过程,从娱乐到文化到生活,我看所谓春天的含义,是中国的电影产业从娱乐转成文化的时机到了。
我们再回到头上来,电影工业的转变,大大强化了这个产业的文化品牌功能,所以领导人说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按照文化的思路去做,迪士尼和好莱坞另外五大公司的区别,就是其他五大公司主要在做娱乐,迪士尼做得是文化。
我认为2018年是中国电影品牌化的启动年,迎来了价值溢出的春天。我们电影的票价不能瞎来,不可能张艺谋拍的电影就三百一张票,郭敬明拍的就三十快一张票。从零售角度它不是玩价格的行业,玩的是价值溢出,价格不能变的情况下,怎么让这个价值做大做厚做丰富,溢出以后,这个产业就不会再是票房占80%。
《影》
但是如果不从品牌化角度去走,没有品牌价值溢出,不把它看成是文化产业,那人家为什么跟你合作?衍生品为什么跟你合作?消费为什么跟你合作没道理?所以这个才是春天最好的证明。
判断是春天还是冬天,需要从这两个维度看:第一,怎么感知这个产业,到底是不是一个有温度的、在从业心里就是春天的产业;第二个时间观要宽阔,电影历史123年了,再看过去123年间,起起落落,一说寒冬大家都紧张得不得了,其实看得远一点,不管有什么冲击,电影一定在。
之前美团的王兴同志说2019年是未来十年最容易的一年,最好的一年,我说2019年是寒冬破吗?不是,我希望大家真心认同我的观点,是在“春天里”。回溯过去五年,今年是最难的一年;但是再看未来五年,就会发现今年也是最难的一年,如果你觉得娱乐是一个关于春天的行业,就会发现变得越来越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