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年度评分最高的动画剧集,《我的英雄学院》为什么好看?_风闻
动画学术趴-动画学术趴官方账号-2018-12-25 23:14
公众号:动画学术趴/babblers
文/彼方
《我英》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它解决了JUMP系少年向作品中的常见问题。
几天前,豆瓣发布了**《2018年豆瓣年度电影榜单》,而《我的英雄学院》(下称《我英》)这部由少年向漫画改编的作品以9.3的高分,获得了“2018评分最高的动画剧集”**的称号。
这对于一部连载至第三季,同时出身《周刊少年Jump》的改编动画而言,是非常难得的。12月19日,动画官网也宣布《我英》将迎来第四季,动画将于2019年10月播出。
《我的英雄学院》第三季获得豆瓣“2018评分最高的动画剧集”
在《火影忍者》、《Bleach》、《银魂》等作品相继迎来完结、《One Piece》剧情突入后半段的背景下,《我英》可谓风头正劲,俨然已成为目前**《周刊少年Jump》上新生代王道少年向作品的头牌**,在日本国内外都收获了大量的人气。
《我的英雄学院第四季》海报
而在国内,因为骨头社接下了该作品的动画化工作,以中村丰为代表的杰出动画师们也为这部作品产出了大量具有冲击性的战斗场面,这也使得国内对于该作品的解析大量集中于作画、动画制作等方面。而对于该作品的情节设置以及世界观设定的分析并不算很多。
中村丰作画的《我英》战斗场景
笔者认为这一情况对于《我英》这样一部剧情优秀,世界观独特的作品而言,是非常可惜的。
因此,这篇文章就借动画评论者Gigguk设计的部分分析框架,从剧情和世界观设定的角度入手,结合前三季动画的剧情以及其他Jump系的少年向作品的内容,谈一谈为什么“我英”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先抛出结论。笔者认为,《我英》的剧情和世界观设定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巧妙地解决了一个少年向作品的先天性通病——“力量通胀”以及由其引发的各类并发症。
声明:笔者是《我的英雄学院》动画的观众,并不是漫画的读者,因此本篇分析仅针对目前已播出的前三季的动画的剧情。
什么是力量通胀?
“力量通胀”(パーワーインフレ, Power Inflation),是爱好者对日本ACG作品当中,尤其是少年向战斗题材作品当中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的称呼。它指的是,在作品当中,友方和敌方角色的实力以超出读者预计的速度,出现指数级地增长。代表作品之一便是鸟山明的长篇漫画作品——《龙珠》。
《龙珠》第一卷封面
在《龙珠》当中,主角孙悟空从一个只会拳打脚踢的小男孩,慢慢地成长到可以在一次战斗中毁灭城市,劈开山林,最终变成了一个超越生死限制,具有可以在毁灭星球级别恐怖能力的角色。
这一类型力量的成长,往往是角色能力所产生破坏力的增长。在龙珠的部分章节中,这种成长还被量化成了可以测算的“战斗力数值”。
龙珠著名的“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梗
在这一类作品当中,故事的情节套路也往往是颇具特征的,一般可以归纳一种类似RPG游戏的“锦标赛”式循环:新的强敌出现,随后主角团被惨烈地击败。主角团找到机会逃脱以后进行特训,获得新的能力或者必杀技,最终击败强敌。在部分作品当中,这些敌人还会成为主角的伙伴,随后故事不断地循环。
这种形式的剧情设置在以Jump系为代表的少年向ACG作品当中颇为常见。而理由也非常简单。角色的成长是少年向作品永恒的主题之一。在以战斗为基础的作品框架下,角色的战斗力势必会不断增强,而作品的篇幅越长,这种战斗力的增强就越明显。
“力量通胀”过度的后果对于长篇少年向作品而言,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是颇具风险的。而在其中,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问题有两个:
首先,随着战斗的升级和重复,引入的新角色和新舞台不断增多,原先的设定与舞台变得不再重要。
龙珠的武道会举行地由地球转移到了宇宙
在这个过程当中,许多被作者用大量笔墨描绘的故事舞台,或是同时被描绘成拥有强劲实力的角色,与整个故事的叙事开始脱节,有的甚至最终被作者完全忘却。原先角色与新出现角色的实力差距越大、新角色数量越多,这种感觉就越是明显。而介绍的新角色和新舞台越多,作者同时维系其与之前世界观与角色之间平衡的难度就越高。
《龙珠Z》角色全家福
例如,在《龙珠》当中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角色——雅木茶就是典型的“力量通胀”的受害者。作为登场时作者鸟山明进行生动塑造,同时也是故事初期对剧情推进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角色,其在地球上后续的篇章当中屡战屡败。当悟空的故事舞台转移到地球之外,其存在感更是直线下降,在之后的故事当中鲜有出场。
雅木茶的战斗力经常被作品粉丝拿来当成段子
而另一方面,因为最初设定的目标或者舞台的重要性降低了,战斗本身就很容易与人物的成长以及剧情的推进脱节,变成单纯的重复与升级。
回顾出现“力量通胀”的作品或者这些作品的部分章节时,观众会觉得虽然战斗非常多,主角的实力也有了大幅提升,舞台的跨度也很大,但是剧情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角色形象也没有变得更丰满。
《我英》如何应对“力量通胀”?
作为拥有“全人类80%都成为了超能力者的超人社会”这样夸张设定的王道少年向战斗类作品,《我英》中战斗出现的频率以及登场人物的数量可以说是相当惊人的。自然它也必须面对“力量通胀”这一问题的考验。那么,作者堀越耕平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1.设定一个可以一以贯之的剧情目标
《我英》的故事主线很传统,也很简单易懂。故事发生在一个总人口的80%都拥有某种特异属性——“个性”,而英雄成为了一个大众化的职业的社会当中。一个名叫绿谷出久的少年,因为憧憬着最强英雄“欧尔麦特”,踏上了成为最强英雄的征程。
虽然设定一个终极目标对于诸多类型的作品而言都是很寻常的设定,但是其对于少年向漫画尤其重要。这是因为少年向作品中“成长”是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缺乏成长的目标,读者将失去与角色共情的纽带。
也就是说,少年向作品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主角需要成长,为什么主角需要变强?否则,我们看到的就只是一个战斗力在不断变强的战争机器罢了。
少年向作品《火影忍者》主角漩涡鸣人从小就有着要成为火影的目标
正因为有着想要变成最强英雄的梦想,当绿谷发现自己不具备成为英雄的“个性”的时候,我们才会为他无比痛心;也正是因为这个梦想,我们才会因为他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自己憧憬的英雄的认可,一步一步地克服各种困难成长而感到无比欣喜。
绿谷得知自己没有“个性”
而事实上堀越耕平的做法却更是巧妙且彻底,因为他把这个目标深深地嵌进了主人公的性格——为了凸显了这一个目标,他把绿谷塑造成了一个个性非常纯粹的“欧尔麦特厨”,这个角色自身的喜怒哀乐和故事目标的达成是时刻关联的。这样的性格不仅惹人喜爱,也同时时刻在提醒着观众主线剧情的脉络。
绿谷宿舍里全是欧尔麦特
事实上绝大部分少年向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存在目标的。但是对于长篇作品的作者而言,一个经常犯下的错误,就是在作品在写完了最初的几个篇章,完成了几个阶段性的目标以后,在紧接着的篇章中忘记了大框架中原先最重要的目标。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品如果没有一个可以一以贯之的目标,就更容易造成故事偏离主干。在《死神》和《龙珠》等作品的初期,主角团都拥有着“搜集龙珠”、“救出露琪亚”等等明确的目标。在这样的行动中,观众有着足够的动机去了解悟空和黑崎一护一行人的冒险旅程。
而在故事的中后期,作品的主角们则在冒险的过程当中失去了原先的目标。他们似乎总是被动地“惹祸上身”,其日常生活或是家人伙伴经常要承受来自四面八方莫名的敌意,受到新的敌人的威胁。主角的行动动机则相应变为应对威胁自身和世界和平的各种危机。
这样,主角的动机就从自主地追求目标,变成了被动地去应对各类事件。而因为其“问题解决者”的角色身份一直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也不太可能出现具有颠覆性的角色性格发展。
2.提前揭示战斗力的峰值
如上文所说,《我英》故事的发生背景是在一个总人口的80%都拥有某种特异属性,英雄成为了一个大众化的职业的社会当中。这样的设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欧美DC以及漫威作品当中超级英雄的设定。
而在欧美的超级英雄作品当中,不乏具有神性,或者具有穿越时空等十分离谱能力的角色。可以说,如果作者有意,角色的能力的设定是可以没有上限的,因而也是极有可能造成“力量通胀”的。
欧美漫画中具有超能力的英雄角色——雷神、闪电侠
但是,**堀越耕平却选择了在作品开头就构筑一个实力的“天花板”,从最大限度上限制力量的通胀。**而那个天花板,就是本作最重要的角色之一,No.1英雄——欧尔麦特。
不仅如此,堀越耕平还选择将敌方角色的上限在作品的早期就披露了出来——敌方角色的领导人All For One于第三季登场。而最让笔者感到不同寻常的,则是作者选择在动画的第三季的时,提前为观众揭示了目前时间点上这两个实力的天花板所带来的战斗结果将会是如何的,这明确限定了这部作品破坏力的上限。
在第48-49集中上演的这一场双方领袖的对战当中,战斗虽然激烈,但是其造成的破坏力并没有超出“英雄社会的日本”这一舞台设定的承载范围。换句话说其造成破坏力,通过之前的其他角色的战斗,是可以预计并且合乎情理的。
双方战斗遗留的痕迹
提前揭示“实力天花板”,意味着主角绿谷在完成“成为最强英雄”这一目标之前,本作品的力量膨胀将不会超出这一限度。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天花板与而目前介绍的其他角色的“地板”——雄英高中的学生们的实力之间的距离并非有着天地之隔,也就意味着其他角色将依旧有机会参与到之后剧情的进展过程当中。
3.建立多元且严谨的战斗力评价体系
事实上,揭示战斗力天花板也并非没有风险。**而它的风险就在于天花板在限制力量的同时,也限定了故事的剧情结局。**当主角的实力增长到其目标时,故事也就差不多迎来了结局。
尤其是当这个天花板与“地板”之间的差距不大时,许多观众或许就会担心,故事会不会在很短时间内就完结呢?
对于《我英》,笔者却对这个问题抱着谨慎乐观的态度。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英》对于每次战斗后,角色实力成长的跨度控制得非常得当。角色的实力并不会因为战胜了某一个敌人而瞬间暴涨。
事实上,从数值上测算,主人公绿谷对于One For All这项能力的掌握程度,从第一季到第三季50话的内容结束不过上涨了到了8%。然而观众却明显能感觉到绿谷和其他角色除了“个性”威力以外的成长,且并不会觉得无趣。
第三季末尾绿谷能完全控制的"个性”One For All为总量的8%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堀越耕平建立的非常多元且严谨的战斗力评价体系。
在《我英》的世界当中,虽然也存在类似于存在主角绿谷的“个性”那样,其破坏力具有成长性的能力,但很多的角色的个性的威力从最开始就是具有明确上限或者严格的限定条件的——轰焦冻控制冰火元素属性的强力个性并不能无限生产火与冰,而类似于丽日御茶子那样使物体失去重力的个性,有着需要与人接触才能发动的苛刻限定条件。
丽日御茶子的“个性”——无重力
作者针对这些个性,进行了非常清晰的“解构”,在这个解构的过程当中,个性的限制、使用方法、成长方式都被囊括在内。例如,第三季结束时出现的雄英三巨头之一——通行百万的“通过”个性,就在动画中进行了详尽的解释:百万通行进行一次穿墙或者要借助个性潜入地面然后弹出,都需要非常多次的身体属性变化。而要完成这些,需要个人高超的判断能力和卓绝的努力。
通行百万对自己使用“个性”穿墙进行分析
严谨的设定和限制使得角色的实力的成长并不能单纯依靠个性威力的提升,而堀越耕平将角色实力增长的重点放在了强化角色对“个性”的理解以及“个性”的使用方式上。这不仅仅使角色的努力有了方向,也同时限定了每次力量通胀的范围。对于绿谷等人而言,学会一种个性新的使用方式,或者是团队中个性的组合模式,都能使其战斗力有所增长。
绿谷决心以踢技使用其“个性”
基于上述“个性”限制所展开角色间的“智斗”——一直贯穿于整个作品当中。“个性”的缺点可以用策略进行弥补,角色的才智也变成了其实力的一部分。主角绿谷就是一位典型的“头脑派”,他的作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依托于对对手个性的分析以及对现场环境的利用。
绿谷有好几本专门记录和分析英雄能力的笔记
而更令人惊喜的是,因为取巧嫌疑而被很多少年向作品弱化了的项目——道具——在《我英》当中也成为了关注的对象。作者在英雄的职业体系中加入了制作道具的支援科。从目前的剧情来看,支援科已从制作辅助装备等多方面开始对主角团进行辅助。
若作者在日后作品中更进一步强化道具的重要性,则将会出现通过道具战胜对手的情况。这将使得主角有机会在不进行破坏力提升的情况下,推进战斗的剧情。《我英》的战斗有望变得更加多元。
在擂台赛上为自己的发明打广告的支援科学生
4.让战斗成为故事叙述的载体
使用上述的方式,或许能让《我英》避免由“力量通胀”带来的一些问题,但笔者认为最终让它脱颖而出的,却是作者对待战斗的方式。
**在《我英》中,堀越耕平让“呈现一场精彩战斗”从战斗设计的目的,转变成了叙述故事的手段,从最大限度上为作品提供了两个方向——角色以及世界观的塑造——的支持。**而这些与战斗本身无关的信息,又转而使得战斗变得更为丰满。最为高明的是,在《我英》当中有一些故事被堀越耕平设计成只能通过战斗来推进。
在动画第二季第23话,雄英祭主角绿谷对战轰焦冻这一战当中,之前轰焦冻因为厌恶其做法,拒绝使用传承自父亲的火焰能力。而绿谷在知晓其缘由的情况下,抱着要让轰焦冻认清自身的愿望,全力向其进攻。最终成功逼迫轰焦冻在胜利与厌恶的情绪之间做出了选择,认清了自己的内心并使用了火焰的能力。通过战斗的方式,也只能通过战斗,绿谷最终使得轰焦冻解开了心结。
轰焦冻初次使用操控火焰的“个性”
在这一战当中,作者不仅仅揭示了轰焦冻属性的新能力,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战斗,同时回收了之前轰焦冻可以控制两种属性却从不使用火属性的伏笔,更进一步塑造对战双方的人物性格,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次战斗。
事实上,在《我英》当中,观众几乎是看不到仅仅为了展示敌我能力、为观众提供刺激而设计的战斗的,每一场战斗或是为《我英》所在的世界观提供更多信息,或是进一步塑造角色人物的性格,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观众通过主角三人对战“英雄杀手”斯坦因了解英雄社会最深层次的矛盾,通过各种校园活动和课程了解了英雄的职业体系;也通过绿谷出久和爆豪胜己的两次对战,了解到双方内心的矛盾是如何产生与化解的。战斗作为故事叙述的方式,被作者堀越耕平利用到了极致。观看这样富有内涵的战斗,我们自然不会因为“不够有料”、“剧情没有推进”等原因感到无趣。
“英雄杀手”——斯坦因
结语
可以说,《我英》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优秀的剧情和世界观设置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力量通胀”问题的实质,是战斗这一形式与剧情推进这一目的的之间的矛盾,而堀越耕平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我英》,领略作者用少年向作品最大的特征——战斗来好好讲故事的魅力。
- END | 动画学术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