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2018年的影视成绩单,我们发现演技并没有那么重要_风闻
娱乐硬糖-娱乐硬糖官方账号-2018-12-25 09:37
作者|刘小土
编辑|李春晖
2018年娱乐圈选关键词,“演技”绝对榜上有名。
光是《演员的诞生》一档综艺,就让我们见识了“演技炸裂”、“剧抛脸”、“情感克制”、“一秒入戏”等花式点赞;也学会了“毁容表演”、“冻龄演技”、“毫无灵魂”、“表情缺失”等高水平吐槽。
当谈论演技成为新风尚,网友们衡量明星、影视作品的关键指标也应运而生。一时间,戏骨、戏痴的人设广受好评,周一围、任素汐、翟天临凭借舞台表现圈粉走红。而饱受诟病的扑街剧,观众往往认为演员的演技问题难辞其咎。
既然观众如此看重演技,是否意味着戏骨级别的演员拥有更多出镜机会?而主角演技一般的影视作品毫无出头之日?
好像并非如此。围观群众心目中的实力派演员,依然被市场选择性忽视。而从今年的收视情况看,主角演技分明被诸多抱怨的剧集,却也不妨碍脱颖而出,俘获群众芳心。
“我演的东西没人看”
“我没有机会的,影视作品也没有我的活儿,我演的东西没人看。”濮存昕云淡风轻的这番话,却勾起网友的激情热议和无限感慨,迅速登上热搜。
很快,“流量为王,戏骨下台”、“市场的畸形选择,真让人无奈”、“戏骨老矣,尚有活否”的说法层出不穷,甚至又掀起了流量粉和演技粉的对撕。
其实濮存昕也是妈妈辈心目中的流量明星,堪称师奶杀手,曾参演过《来来往往》《推拿》《一轮明月》《最爱》等影视作品,手握“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华表奖优秀男演员”、“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等重磅奖项,名副其实的演技派。
谈及为何没戏演,濮存昕归因于当下电影和电视剧的生态问题。
“影视行业的迅速发展,我自己自然就不存在任何商业价值了,这是实话。再加上近些年也没有发现有适合自己的题材,随着拍文艺片的导演越来越少,我也因此没有了拍影视剧的考虑。”
从濮存昕的言辞中,不难发现他的选剧逻辑里,有浓厚的文艺情结。其实,文艺片在哪里都是小众类型。濮存昕面临的窘境,并不只是市场“追逐流量”的结果,也包含其个人选择。
而濮存昕式的戏骨危机,在不少演员身上上演。张丰毅沦为酱油角色,李幼斌、陈道明、陈宝国等一线影帝也各寻出路,而女星的中年危机尤为明显,姚晨、杨蓉、王媛可都先后表达过女演员的焦虑。
每当这种情况传出,围观群众大多将此归咎于“流量为王”。不可否认,国内热捧流量鲜肉、当红小花,着实压缩了实力派演员的生存空间。但随着“流量”参演的大量影视作品扑街,流量明星的数据神话也开始去魅,倒是一些卡司平平的中小成本作品成功上位。
细究其因,戏骨没戏演,受影视剧类型、观众审美影响更深。内地影视剧中女性形象单一,不是少女就是老妈,断层式需求导致曾经活跃荧幕的女星到了年纪,就直接沦落到无戏可演。
至于观众,他们虽然口头高呼演技派,身体却被剧情需求所主导。只要找准核心受众的审美,岳丽娜都能再战一百年,《娘道》创下的收视便是明证。
你真的看演技吗?
《娘道》,今年电视剧最大的黑马。虽然争议颇多,但也未能阻挡它拿下年度收视第二。
豆瓣上,不看《娘道》的网友们打出了2.5的低分,评论区中吐槽剧情的比比皆是。总而言之,内容封建、情节狗血,男尊女卑的思想引起强烈不适。电视机前,《娘道》却引发了中老年用户的情感共鸣、圈粉无数,硬糖君的老妈也是贡献收视的一份子。
“主要是剧情很牵动人心,很想知道她和孩子最后的命运,感觉母爱很伟大。”谈及追剧原因,朱阿姨(化名)对硬糖君说。
她也道出了众多观众的心声。虽说在年轻网友看来,《娘道》的剧情称得上天雷滚滚,但该剧却拥有中老年观众喜欢的紧致节奏和情节走向。
有趣的是,围观群众和《娘道》忠实观众并非水火不容,至少在对演员演技和颜值的认知上,两大群体的观点不谋而合:一言难尽。
在《娘道》中,大女主岳丽娜的表情通常切换在“毫无波澜”和“过度浮夸”两种画风,感染力极度缺乏。如果单看个人画面,满屏大写的尴尬,整张脸就只有嘴巴在动,台词功底也是朗读水准。就像网友吐槽的,就这表现还不如群演,甚至不如某些鲜肉。
但即便演技和整容脸同时堪忧,仍然不妨碍《娘道》剧迷看得津津有味。其实吧,我们的观众真不算挑剔。
而网剧年度排行榜榜首《延禧攻略》,细究起来,不少主要演员的演技也是槽点满满,质疑声不断。
最先受到关注的当属谭卓饰演的高贵妃。高贵妃的言行举止都异于常人,自带夸张唱戏风格,嬉笑怒骂浮于表面,让不少观众难以适应,弹幕中质疑声颇多。有人觉得这是结合人设的艺术处理、独具匠心,也有人觉得这跟流量小花的横眉瞪眼术如出一辙。
一时间,网上就引发了“高贵妃演技水平高低”的观点论辩。知乎上“如何评价《延禧攻略》里的高贵妃”收获了上百评论,甚至引来了谭卓本人作答。
谭卓的回应中,将夸张表演归结于高贵妃的人设需求。高贵妃飞扬跋扈而且爱好唱戏,走路摇摆是区别于常规妃嫔,更好地诠释她骨子里叛逆。而说话夸张,是因为高贵妃热衷唱戏,并把这种腔调变为日常。
即便是业内人士,都难以在“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两大表演理论中决出高下,演员和角色之间是相互融入还是理应有离间感,并没有标准答案。
总得来说,随着剧情发展,高贵妃嚣张且可爱的人设相当吸粉,大众则顺理成章将演技论战从高贵妃转移至吴谨言饰演的魏璎珞。
吴谨言的演技,没有太多争议,水平大概就是“能看”。
观众清楚知道她在演,而且深挖细节,演的痕迹还挺明显。因此,魏璎珞的片段也成为群众恶搞素材,她的“吃面式”演技成功登榜热搜。此外,富察傅恒、袁春望等角色的演技,也是观众讨论重点。
即便大女主和一系列重要角色的演技都不怎么受肯定,并不妨碍《延禧攻略》依然斩获180多亿的播放量,超过了同为清宫剧的《如懿传》。
事实上,《如懿传》女主周迅的演技更受观众认可,被称“高级”。当然,也有网友跟硬糖君一样眼拙,似乎无法从眼神中参透太多情绪,反倒更适应佘诗曼的TVB式夸张演技。
**说到底,电视剧其实是“编剧的艺术”,一看剧情、二看人设。**再有合适的配音演员注入灵魂,演员但凡不是表现奇差,观众都能买单。
爆款的逻辑
为什么没有流量明星、演技也不行的《娘道》、《延禧攻略》,在众多剧集中突围走红?从评论和口碑来看,剧情优势或许是起制作爆款的重要逻辑。
其实,偶像和演技间并没有难以跨越的鸿沟。韩剧中也频繁采用流量明星,不也推出了《来自星星的你》《继承者们》等全球热剧。
演技虽然可以锦上添花,但难以雪中送炭,影视作品扑街的深层原因还是剧本。
《娘道》《延禧攻略》的受众略有不同,但都满足了核心观众对“爽剧”的需求。《娘道》的爽感源于母爱主线下,好人和坏人间的博弈。而《延禧攻略》的爽感则是主角打怪升级,如同游戏般的体验。
众多扑街大剧,都过度关注画面呈现、服装设计和演员阵容等,却剧情拖沓、平淡无奇,丝毫不能激起观众的追剧欲望。你可以留意下,一旦剧集宣发的重点都放在“电影质感”“艺术情怀”等字眼上,一般都难逃扑街命运。
你是电视剧哎,做好本职工作不好吗?干嘛天天追求“电影质感”,那我直接看电影得了。而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下,谁愿意耐着性子感受五六十集情怀?观众要看的是情节引人入胜的影视作品,又不是电脑壁纸。
《天盛长歌》开播前,“倪妮+陈坤”的演技派阵容让观众充满期待。可上线后,收视很快败下阵来。《天盛长歌》的失败,剪辑和导演难逃干系。导演过度追求电影感,频繁采用电影镜头语言,虚虚实实让人难以琢磨,无法契合电视剧的观剧逻辑。而剪辑不当,也造成主线缺失、剧情拖沓,让观众不知所云——谁看电视还非要动脑子啊。
同期的《香蜜沉沉烬如霜》则战果颇丰。相对而言,《香蜜》节奏快,能够让观众很快接受主角设定,并激活了他们对剧情走向的讨论欲望。
不过《香蜜》中后期也因为情节注水、配角加戏,遭受剧粉回踩,口碑下跌,上演了“编剧甩锅”、“制片人炮轰编剧”的撕逼戏码。
显然,一部爆款剧的诞生需要制作方清楚知道自己在为谁拍剧,剧情推进、爆点设置以及演员阵容缺一不可。
群众在呼唤演技派,但演技和流量一样,也并非可以“独立打天下”的存在。甚至“演技”还不如“流量”,人家流量粉丝能为了看偶像而忍受糟糕的剧情,但你会为“演技”如此买单吗?还是踏实做剧吧亲,流量和演技都不能真正“担收视”,只有好内容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