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是如何占领全国的_风闻
观察者网用户_234579-2018-12-25 07:51
文丨西部君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日前发布。根据报告,这40年来,中国的人口政策经过了三次大的调整:
第一阶段:1984到2002年,逐步放开阶段,农民被允许进入县城以下的城镇、集镇务工经商;
第二阶段:2003到2012年,公平理念的提出及贯彻阶段,第一个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系统性文件出台;
第三阶段:2013年至今,全面推进市民化。
随着户籍限制的逐渐松绑,大规模的跨地区人口流动,在2002年后逐渐达到顶峰,并衍生出一年一度独具中国特色的春运现象。
在人口流动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地域性文化,比如在海南随处可见操着东北口音的三省人民,再如各地学校打印店老板多是湖南人……
还有一个现象不得不提,那就是川菜的流行。除了菜系本身的特色外,大量外流的四川人将口味带到全国,同样是重要原因。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四川流出省外的人口达1050.55万人,人口净流出量为777.7万,仅次于安徽,成为全国人口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报告》也提到,各城市群省际流动人口主要来源地包括两类,其中一类便是河南、安徽和四川等劳动力大省。在沿海三大城市群,上述省份均是主要的流动人口来源地。
那么四川人是如何一步步占领全国的?
01
四川人偏爱去广东打工
在上世纪90年代前,整个中国的流动人口数量都相当少。1982年其数量为657万,到1990年增加至2135万人,年均增长约7%。
1990年后,一方面户籍松绑,另一方面,城乡之间、中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扩大,中国开始大规模人口迁徙,流动人口数量以每年约12%的速度增长,在2010年达到22143万人。
来源:《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
超过两亿的流动人口,分布在全国的31个省市,其中人口净流出的地区有17个,安徽、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中西部省份,是人口流失的重地。
这些地区往往是人口大省,人均收入相对偏低,但又不是绝对的贫困地带,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让农村出现大量闲置的劳动力。
以四川为例,2010年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可以跻身前十,不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5461元,远远低于全国19109元的平均水平。
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两千万四川人开始迁移。当然这种迁移并非都是跨省,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周边地市到省会成都,省内流动人口数量也超过千万,剩下一千万奔赴全国各地。
与靠近长三角的安徽像江浙沪就近流动不同,四川人的路途要更为奔波,他们的主要目的地是珠三角,尤其是广东。在超过千万的四川外出务工人员中,占比36.88%的去了广东。
外出务工人员并非将目标都锁定在发达的东南沿海,西部大开发中收获诸多投资机会的新疆、西藏,因为地理上的便利,也汇集了大量四川人。相邻的重庆,也是四川人的聚集地带。
在四川人往外走的同时,也有外地人来四川打拼,只是规模只有百万左右,与西部第一的人口流出数量相比,显得不值一提。
02
留守之痛成为四川难题
关于职业选择,《四川流动人口现状及其影响研究》提到,四川流动到省外的人口,务工经商所占比例高达84.48%。分地区看,外出务工经商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南充市,超过90%。
由此说明,正如学校打印店的多是湖南人开的,外出务工人员相互交流影响,所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经济文化,是很常见的现象。
来源:网易数读
外出务工给四川人带来了更可观的收入,打开了他们的眼界,也为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助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而省内转移的流动人口,对成都的崛起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中国的人口流动趋势逐渐达到顶峰的2010年前后,成都的GDP增速,已经连续多年维持在12%以上。成都对周边地区的虹吸,人口正是重要的要素之一。
四川人在省内向就业机会和固定资产投资更丰富的成都集中,虽然造成省会独大,但对全省的经济贡献整体是正向的,这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很多省份选择“强省会”战略。
不过作为人口流出大省,省内人口流动的经济收益,无法抵消劳动力外流的损失,低于全国的生育率,在青壮年流失的前提下,加剧了人口外流的压力。
而且与人口迁移伴随的留守儿童现象,也成为外出四川人的难题。
民政部今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其中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最大,为76.5万,其次为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和贵州。
03
四川正在经历人口回流
2015年是中国人口流动的拐点,具体表现为:
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亿人,比2014年下降了约600万人;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比2015年份减少了171万人,2017年继续减少了82万人。
在《中西部人口持续回流,“弱省会”终结?》,西部君曾提到,自2011年起,四川常住人口总量就开始逐年递增,保持较大增长幅度,2011-2017,平均每年增加37.2万人。
中西部人口回流,是产业迁移的产物,而非经济差距缩小的直接证据。准确的说,它只能说明中西部头部大城市,与东南沿海发达城市间的鸿沟在逐渐填平。
最典型的如成都,过去四十年来,与北上广深经济体量的差距逐渐缩小。1998年上海GDP是3801.09亿,而成都是961.9亿;2017年,上海是30133.86亿,成都是13889.39亿。
来源:《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特征》
2010 年的数据显示,东部地区省际流动人口就有6992万,占全国省际流动人口8588 万的81%。
东部的省际流动人口,大部分都来自中西部省份。这也说明,像四川这类中西部地区,人们的务工选择偏向于遥远的外省。
所以换个角度看,中西部省份将省会做大的战略意图很明确,那就是为外迁的人口,打造有吸引力的强省会,为回流人口提供经济和收入的高地。
在成都和重庆逐渐做大后,五大城市群之一的成渝城市群,成为人口流入的重要聚集地,很多原本远赴珠三角的外出务工人员,可以就近择业。
这种促进作用是相互的,一方面城市群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产业资源,进而汇聚人口;而人口的到来,则为城市群提供足够的劳动力资源,和第三产业的消费空间。
在成渝城市群大发展的同时,四川人外流趋势将逐渐减缓;那些占领全国的四川人,也许还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