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事故频发,考试流程问题在哪?_风闻
西竹先生-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2018-12-26 21:04
考研事故频发,考试流程问题在哪?
对于很多学子来说,考研是决定命运的大事。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往往有各种令人惊讶的“失误”发生,它们都严重地影响了考生的表现。
以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为例,多所高校均出现了不同的状况。
23日深夜,山东省教育厅在其官方微博上的一则通报,披露该省山东师范大学的自命题科目《外语教学理论基础》和青岛理工大学自命题科目的《城乡规划理论综合》出现试题错装事故。
而几乎与此同时,位于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官方也宣布此次考研中自命题科目《固体物理》试题内容与考试大纲出现偏差,无法考核考生相应学科的真实水平。
24日,西南大学官方微博通报称,23日晚上,网上出现该校自然地理考研试题疑似泄露帖文,学校已就此成立调查工作组进行调查。
25日,山西师范大学官网发布通告称,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该校“中国历史基础”考题与2018年考题大面积雷同,情况属实。
事发后各个大学对问题进行了同样的处理:考生进行补考,学由校承担考生补考所发生的费用,开展对事件的调查和追责。虽然各处的事故破坏力有限,但是在如此重大的全国性考试中诸如此类的低级问题层出不穷,不仅给考生造成很大困扰,更影响了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严肃性。
追根溯源:管理缺位
教育部2018年8月10日公布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规定,除全国统考和全国联考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外,自命题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
与大部分的全国性考试试题出库方式一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出台流程分为命题(题库抽题/专家组命题/单个教师命题)、合成、印制、分装、寄送考点五个步骤。
而对于大多数自命题的题目,至今依然普遍采用两种方式:题库抽取和实时命题。对于那些资源强大的高校而言,他们专门建立了庞大的保密题库,考试前由研究生主管部门从题库中随机抽取,合成命题;而对于有的高校和部分专业来说,自主命题由当年的教师或者教研组集体命题,当然还有极少数高校是单个相关教师命题。
命题时间不足,命题人员不专业、管理体制不健全……这些都导致了考试试题信度低、效度差的状况。为了缓解时间的紧张,或者专业不对口带来的命题不专业,很多命题“专家组”都是“临时上线”,这直接促使了很多“雷同”试卷的出现。
而另外一方面,命题本身也是一项学问,并不是学术能力强的老师就能够命题或者适合命题。
一份科学的试卷,要注意梯度、难度、区分度,还要迎合招生的具体要求。而在学科细分的背景下,一所高校招生时试题种类的需要是海量的。而可以调用的教师资源,排开专业对口和工作档期的因素,很多学校能用的专业人员可以说是寥寥无几,甚至是“矮子里面选将军”。
而命题毕竟是需要专业技巧的,即使是部分学术能力出众,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甚至极有经验的阅卷老师,也未必能够承担命题的重任,人力资源的不足,也进一步促使了命题活动中的“赶工”现象层出不穷。
不仅仅是追责:用制度为考试安全护航
命题不仅仅是测试学的问题,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即使是超一流的高校,也应该将自主命题制度化和体系化起来,不能因为“自主命题”而降低了命题的正规性和严肃性。
从命题的框架上来讲,命题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坚持组织学科专家集体命题,全程加强保密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展高校和专业命题单位、专业测评单位的合作,来保障试卷的科学性、合理性。
而与此同时,在面对试卷印刷、分发引发的泄题、试卷错印等问题时,不能忽略考生分散带来的管理冗杂问题,一方面,应该进行培训改革,丰富培训内容,提高考务人员素质,另外一方面,应该提升技术改革,在考试的各个环节,利用不断升级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操作失误,为考生一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