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驳世界华人周刊“圣诞节养活了无数中国人”一文之谬_风闻
织工-为理想卑贱地活着2018-12-26 11:33
前日,由于世界华人周刊撰文,声称“圣诞节养活了无数中国人”,引发了热烈讨论。
若从文章题目上看,这种说法也不坏,都是要恰饭,中国人用基督徒的节日做个热点来赚钱,天经地义嘛。
但是若真读下去,你就会发现,世界华人周刊其实是顾左右而言他,不仅充满了许多常识性或专业性错误,其所言“中国人”的立场也是不同于中国人这个泛指群体的。
在文章一开头,世界华人周刊就开始玩老一套的三五六:
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包容而不是对立。发扬中国传统节日的同时,也不必排斥国外节日。
你们说的自信是哪种,是下面这种脸都不敢露的怂包样吗?
是呀,圣诞节凭什么那么火,难道中国的春节、元宵、腊八、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不好吗?
不好意思,我是中国人,上面不少可都是中国法定节假日,我又是吃又是玩,过得可开心得很。而圣诞节除了我玩的几个游戏开了些活动,还能给我什么?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由于出家人纪念佛陀成道煮粥布施大众,久而久之,腊月初八形成家喻户晓的传统日子。
瞧,佛教是印度的,天生包容的中华民族拒绝了吗?
中国在古代就允许了佛教传入,而且还将其本土化,世俗化,你自己都说出来了,难道不正是我华夏民族包容之丰富,文化自信之辽阔的证据?
而现在新中国保护信教自由,退教自由,也保护不信教自由,难道不是中国开放包容之铁证?
图还未穷,世界华人周刊的大匕首就急不可耐地现出来了:
1886年5月1日,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大罢工,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迫使资本家实施8小时工作制。之后,这一天成为美国的劳动节。
“新中国”成立后,同许多国家一样,中国也将这一天确定为五一劳动节,并放假一周。
这,是标准的洋节,要不一并取消了?
我们来看看五一劳动节是怎么产生的: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也就是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举行的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这次大会上,法国代表拉文提议:把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与会代表一致同意,通过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从此,“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无产阶级发动抗争,争取自身利益,由共产国际确定为世界性节日,属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可以说是又红又专,怎么就变成了所谓“标准的洋节”?
而世界华人周刊和许多自媒体或个人,都在言闭关锁国:
我们不禁要问:泱泱大国,难道不能容下一个节日?
可是,有谁拦着你们过圣诞节了吗?不过是不准在个别公共场合(街道广场等)挂圣诞元素装饰,然后几个学校和单位自发响应,他们就摆出一副杞人忧天的样子。
就说上面那个蒙着眼睛和脸的怂包,警察去逮捕他了吗?有人去打他了吗?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们清楚中国是个开放包容的社会,才会装出一副勇敢大胆的样子做出这种丑态。
(这不由又让我想起那个只会窝里横的前南方周末“资深媒体人”)
而华人周刊在接下来更是“痛陈”抵制外来文化的深痛教训:
明清时期,我们闭关锁国,不思进取,腐朽守旧,让中国迅速落后于世界。落后,就要学习。
纵观历史,开放走向强大,闭关走向衰退。汉民族的开放、包容、学习特质,得以形成了如今疆土广阔的多民族强国——中国。
难道非要过个圣诞节,才能说明中国的开放?
说会句“Merry Christmas”,中国就可以学到海外诸国之长,走出落后闭塞了?
而华人周刊在末尾极尽煽情感性,将圣诞节描述得如此美好而伟大: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给别人用心准备礼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当温暖的节日来临之际,人们也会变得柔和起来。
小摊贩们在街角出售圣诞袜、苹果、圣诞老人,漂亮的灯光,装饰着原本清冷的城市。
年轻人在繁重的工作后,互相邀请,带着一股油腻,整装出发;或者老老实实在家刷朋友圈,在保温杯里的枸杞中分享节日的快乐。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管它什么节日含义呢。
傍晚的市中心——有刚出炉的面包、香肠、巧克力、水果、蜡烛,以及圣诞的温暖甜腻的味道。
不妨,装一罐平安夜圣诞集市的气味,在信封上写上自己或喜欢、或关心、或深爱着的名字。
寄出去。
其溢美之态,在我看来只有一个词形容——谄媚。
现实世界的圣诞节,美好到了能让那些无家可归的老兵在英国的冬天里得到一张床吗?
斯蒂文·罗威(Steven Rowe)曾经是一位英国军人,他曾被派遣到中国香港、北爱尔兰服役。对于他如今无家可归的状况,他说:“我在寻求帮助,但从没有得到过帮助。所以我该怎么办?我要去哪里?”
“我失去了一个儿子,这让我受到很大打击。”
“你可以为女王挡子弹,你可以为国家牺牲,但我无法拯救我的儿子。”
“有很多曾经的武装人员,现在睡在大街上,大家都经历着同样的事。这个国家已经忘记了他们做的事了。”
“政府更关心欧洲的事情,还有脱欧,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民众。我们在这里,睡在帐篷里、盒子里。”
“他们曾把我们训练得很好,对吧?我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生存,任何情况。但是,我们无法生活在困惑中,无法在抛弃中生活,无法在孤独中生活。”
你要这些老兵怎么做,点三根火柴吗?
要知道,美国人每次提到感恩节,我耳边响起的可永远是那首充满金属般憎恨的《Run to the hills》:
这个世界,可从来不是按照好心肠老太太幻想的那样运转的。
“哪里有圣诞老人嘛,七岁小孩都懂这道理”:
现实世界没有圣诞老人,只有那些拼命生存奋斗让我们在今天得以存在的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