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沁园春.雪》_风闻
布林涤生-2018-12-26 11:49
读《沁园春.雪》
初冬,透过窗户,我见到今年第一次飘落的雪花,想起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初。当时他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筹划度过黄河时,天上飘下鹅毛大雪,毛泽东登高远眺,望苍茫大地,心情彭拜,写下这首词。其所在地是一个北距长城约150公里东距黄河约25公里的小山村。可见,词中描写的不全是实景而更多地是诗人脑海中的景象。
1945年10月7日毛泽东在参加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把这首词重新抄写,赠送当时的著名爱国人士柳亚子先生。有趣的是10月11日毛离开重庆那天,重庆公开发行的中共报纸《新华日报》先行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这等于是做了广告,重庆许多人都急切见到毛泽东的词,同年11月,重庆新民报,大公报先后刊登了《沁园春.雪》。
该词一经刊登,轰动山城,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中心。重庆各种报刊纷纷发表和词与评论。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刊发的和词不下50首,评论将近20篇,这在我国词史上是少有的。
毛泽东把这首十年前写的“雪”词于国共签订“双十协定”之机,重庆10月份暑热未退之时赠柳亚子先生。并以吊足了读者胃口的广告方式促其发表显然是经过慎重考虑而为之。
据说当时蒋介石见到该词问国民党宣传部副部长陈布雷: “你看毛泽东的词如何?”陈布雷如实答道:“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蒋介石说:“我看他毛泽东野心勃勃,想当帝王称王称霸,想复古,想倒退。想必,读过私塾,明白诗言志的蒋介石对“雪”词中作者隐喻的政治取向十分清楚。就他看来,《雪》词,不啻是刚刚签字的“双十协定”的最实在的注解。
再看“雪”词文本,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哪一个不是曾在中国历史坐拥北方统一全国一代帝王。不言而喻,稍有中国历史常识的人都能归纳出中国几千年以来几大辉煌朝代由北至南的大一统主线。
像国民党的第一捉笔人陈布雷所说,“雪”词气势磅礴,气吞山河。这便由不得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不用一个简单的联想也会记起汉高祖刘邦那首著名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风”歌中,刘邦坦言: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正如风云雨雪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大风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碰上了这种局面,替天行道而已。
当然在国共和谈之后,全国民众迫切盼望和平统一的时候,更会有甚者在做朝代“大风”与“大雪”的联想了。
在两个政权对垒交锋之际,“雪”词该给当时依然固守儒家传统观念主流政治阶层带来多么强烈的思维暗示和心理冲击。是否这就是人心所向?这在多大程度上削减了国民党军事上拥有的优势?
1949年冬,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实现大一统的毛泽东于定都北京的窗外见到瑞雪纷飞,不知是否会吟诵“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18.12.26(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