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想知道,没有珊瑚的世界是何等可怖_风闻
造就-造就官方账号-发现创造力2018-12-26 09:21
造就第399位讲者 黄晖
中科院女科学家
中国海底人工修复珊瑚礁第一人
有没有人想过,当有一天,大海里的珊瑚都不见了,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我有幸近距离体验过珊瑚的美,也目睹过它被破坏殆尽的惨状,20多年来我所做的,就是对珊瑚的研究、保护和恢复。
世界上最艰难的工作
说到辛苦,我们想到的往往是我们人类自己,烈日炎炎下的劳作,科学家的长期野外作业。
其实大自然里的动植物们也一样。比如珊瑚。
没人会觉得珊瑚不美,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但这种美是用了亿万年时间,不断沉淀、堆积、衍化的结果,许许多多的造礁生物、钙化生物相互挤压,慢慢变成我们看到的珊瑚礁。
这张照片里的珊瑚礁欣欣向荣、色彩斑斓,周围聚集了大量的鱼虾贝藻和其他生物。它被誉为海底热带雨林,它的生物多样性之高也令人惊叹。
但就像上面说的,这是时间和磨练的成果。
这张照片里的珊瑚礁一片死寂,鱼啊、虾蟹啊都已经看不到了,很惨,但这就是现在珊瑚礁的现实。
我们来看一些和珊瑚有关的数据。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19%的珊瑚礁已经消失,在10到15年之间,珊瑚覆盖率从百分之五六十下降到了百分之十五到二十。
珊瑚覆盖率就像我们说的绿化覆盖率一样,是一个衡量指标,是活珊瑚的覆盖面积比例。
近岸珊瑚礁的损失最大,在过去的30年里,消失和退化了80%。
换个方向看,过去的30年,我们国内的渔船数量增加了8倍,可单位渔获量却下降了三分之二。
过度捕捞,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所导致的全球变暖,都是海洋现在面临的现实威胁。
以我们的南海为例,过去的几十年里,表面温度已经提高了将近1度。
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被誉为海洋生态三大系统,但我们国家的红树林已经有73%遭到破坏。
在近海,也已经有3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不再适合游泳或者水产养殖。
全球变暖最知名的一个现象叫厄尔尼诺。上图是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条柏油马路,在气温异常升高的影响下,道路融化,斑马线也变得扭曲模糊。
厄尔尼诺还会引发气候异常,比如频繁的大洪水、风暴,这个图片就是在厄尔尼诺影响下突然成了一片“水乡泽国”的美国南部地区。
当发生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的时候,海洋表面的温度会深受影响,这对珊瑚礁来说,就是一个灾难性的破坏。
曾经发生过3次大规模的厄尔尼诺事件。第一次是1998年,全球珊瑚受影响,集体白化,16%的珊瑚死亡。第二次发生在2010年的印度洋。
第三次破坏最大,2015—2016年,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下,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水变暖,导致澳大利亚举世闻名的大堡礁67%的珊瑚都死亡了。
残害珊瑚礁的凶手
虽然整体上,珊瑚礁的破坏可以归因于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但数据统计和研究显示,具体到我们国家的珊瑚礁退化,人类破坏的作用远大于全球变暖的影响。
上图是对三亚常驻人口、旅游人口数量、GDP、珊瑚覆盖率变化的一个统计,可以发现,随着旅游人流量、GDP的快速增长,珊瑚覆盖率呈现快速的下降趋势。
可以说,人类对珊瑚的破坏非常明显。除了生活和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之外,还有破坏性捕捞、过度的商业开采,等等。
大法螺是长棘海星的天敌,对大法螺的**过度捕捞,**会直接导致长棘海星的过度繁殖,而长棘海星又以珊瑚为食,它就像蝗虫一样,会对珊瑚礁造成大面积的毁灭性破坏。
我2006年在西沙群岛时,有一次租船出去考察,渔船上一桶一桶的鱼,他们告诉我,这些鱼都是用炸鱼的方式捕捞上来的,类似的捕捞手段还有电鱼、毒鱼。
这些捕捞方式都很容易对近海海底的珊瑚礁造成大规模破坏。举个例子,西沙群岛曾经有着美丽的海底珊瑚,但是在2008年遭受了十分严重的破坏。
主因之一就是长棘海星的爆发。天敌被人类捕捞过度后,长棘海星大量繁殖,对珊瑚的啃食就像蝗虫过境一样,吃了个精光。
人类捕捞大法螺,是出于商业买卖的原因,前几年在海南非常出名的一个小城里,大法螺的工艺品加工是被当作本地支柱产业的,类似的还有砗磲贝的过度捕捞。
这种大规模捕捞不仅破坏了当地完整的生物链,更会对珊瑚礁造成直接的毁灭性破坏。
比如开采砗磲贝,实际上就跟在草原上采挖发菜一样,必须把它附着其上的珊瑚礁犁开,因为砗磲贝是镶嵌在珊瑚礁石里面的。
这实际上已经把珊瑚礁大片大地、完完全全地
打 碎
杀 死
人类的很多破坏性的捕捞,其实就是典型的杀鸡取卵,和修复珊瑚礁、恢复生态平衡所必需的成本相比,和珊瑚礁对人类的保护作用相比,它带来的经济效益简直是九牛一毛,得不偿失。
珊瑚礁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护海岸。如果珊瑚礁没有了会怎样?
这个图片是印度洋的一处沿海城市。由于近海的珊瑚礁被破坏殆尽,无法对海上灾难形成削弱,当海啸来临时,这座城市也就失去了珊瑚礁的缓冲和保护,只能被毁得一塌糊涂。
如果珊瑚礁不遭破坏,完全能削弱来势汹汹的大海啸,等它爬上岸时,破坏力也已经降低到了人类城市能够抵挡的程度。
我在海底种珊瑚
历经亿万年才能形成的珊瑚礁,破坏它很容易,但修复起来却非常难。我的工作就是去研究并实施珊瑚礁的人工修复,同时我们必须摸清它周边的情况,也就是说,珊瑚礁的连通性怎么样?
比如,珊瑚礁周围附着着哪些生物?它们的生存状况怎么样?珊瑚礁附近有没有排污厉害的污染源?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修复珊瑚礁的可能性。
除了一些主动的珊瑚礁生态修复工作,我们还开发人工礁的培育技术。我们必须关注和珊瑚礁有关的框架生物的人工培植。增加框架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珊瑚礁的恢复才能得到保障。
我们还必须增加其他造礁生物的量,使它形成一个真正的自然恢复的状态。这包括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比如珊瑚什么时候产卵?精卵结合后的珊瑚礁幼虫怎么长大?了解清楚它们的整个生长过程,我们也能像植树造林一样,去人工培育它们。
目前我们已经在西沙、南沙群岛做了大量类似的调研和修复工作。而且幸运的是,最近几年社会各界逐渐意识到了这点,2016年海南省就出台了珊瑚礁和砗磲贝的保护条例。
必须强调的是,保护珊瑚礁其实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作,无论是过度的渔业捕捞、过度开采、不合理的经济开发,要想从源头上杜绝这些,做好珊瑚礁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必须社会各界一起努力。
保护海洋环境必须是一件从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多个维度一起努力的事情。